小单
【董进宇简介】
中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著名人生激励导师、成功学教育专家,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形象大使,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多年来,他对教育学、心理学、成功学、法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一套子女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国内最早推广“学习型家庭”理念的人。他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被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和应用。
家长的六大任务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认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董进宇(以下简称董):家庭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时间漫长、内容琐碎,但家长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
记:请您详细解释解释吧。
董:好的。自尊心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如果孩子没有自尊心,他就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他,不会用心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则,不会寻求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也就不会有上进心。这时,通过批评来教育孩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他不在乎你的看法。没有自尊心的孩子不会主动参与群体活动,不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没有在群体中出类拔萃的欲望。应该说,自尊心没有建立起来,就等于孩子的生命之火没有点燃,不会有成长的动力。培养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时候,孩子就开始尊重自己,进而也会尊重别人。
在孩子25岁以前,培养其自信心是家长的重要任务,因为孩子不能一劳永逸地永远拥有自信心,必须持续不断地培养。自信心是孩子做事时的心理运算程序。比如数学考试,一个自信的学生面对试题,大脑会深入思考,找出题目的条件和结果的因果关系,把题做对;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看到试题会停留在题的表面,感受试题带来的压力和焦躁,然后会想:这道题怎么这么难?老师为什么这样出题?我做不出来我妈会怎么批我?时间过去了,他根本没有做题,而是在胡思乱想。最后他得出结论:我的数学就是不行!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痛苦、快乐产生了因果联系,而他对这种联系很看重,这个时候他就产生了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在课堂上不会捣乱,因为他知道这样做会影响同学。一些家长没有帮孩子建立起责任心,孩子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好由家长来看管,来强迫。这样,家长当警察,孩子成了小偷,警察不断地在后面监督着小偷。如果孩子能够建立起自己的责任心,家长的监督职能就可以解除了。
学习是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好。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因为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就意味着这个人对生命没兴趣,对人生没兴趣,对自我没兴趣,一个萎靡不振的孩子在精神上是不可能发育成长的。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是因为意志力强,其实出类拔萃的孩子靠的是兴趣。孩子晚上看书看到一两点钟,是因为有兴趣看,不想睡觉,也不觉得累。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单凭意志力,是断然做不到的!因此,想让孩子学习好,培养兴趣是前提,而培养孩子的兴趣是与家长的表扬、鼓励分不开的。
好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快车道。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他日常的行为,而日常行为决定了他以后的成就。
记:大多数家长只是希望孩子学习好,考上大学。
董:家长希望孩子上大学没有错,但我反对拿大学当诱饵,逼迫孩子学习。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让孩子上大学,而是把孩子培养成真正的人。这是每位家长都应该铭记在心的。如果孩子考上了大学,甚至考上了博士,可是婚姻不幸,事业无成,算成功吗?家长能感觉到幸福吗?家长要培养的不仅是高智商的孩子,还应该是正直、善良、对社会有正面贡献的孩子。
拿什么教育孩子
记:家长都愿意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多半不知从何入手,您有何高见?
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家长要完成以上六大任务,手里必须有适宜的工具。
记:家长应该拥有哪些工具?
董:不外乎七件工具,下面简单介绍。
第一件工具是“无条件的爱”。有家长无条件的爱,孩子的自信心会大增,会尊重自己,进而尊重别人,并产生安全感和勇气。他感受到自我的重要,自我价值就开始萌发。
第二件工具是“鼓励”。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而鼓励孩子是家长每天都要做的事。
第三件工具是“表扬”。当孩子的某个行为是正确的,家长及时表扬能使之固定下来。父母的表扬是孩子生命的阳光,对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着自己的行为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心会增强。
第四件工具是“确认”。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孩子并不完全清楚,所以家长要告诉他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实际上是家长帮助孩子培养价值观的过程。在孩子是非不清的时候,家长有责任帮孩子分清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五件工具是“理解”。孩子的任何行为,在他看来都是有理由的,只不过这些理由在成年人看来是不对或者说是不成立的。如果家长搞不清楚孩子的理由是什么,想改变他的缺点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家长必须倾听孩子的心声,搞清他行为的原因。
第六件工具是“陪伴”。一个人必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才能成长为完整意义的人,他需要别人对他确认、理解、鼓励,最后得以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格。孩子出生后,他会感到孤独无助、没有安全感,需要家长陪伴。但很多家长以忙为借口,用钱来打发孩子,那是大错特错的。
第七件工具是“批评”。只有在家长和孩子相互理解、支持、关爱的稳定基础上,批评才有作用。如果家长和孩子互相不理解、不信任,即使批评是正确的,是只指行为、不损害人格的,孩子依然不会接受。
学习本是快乐事
记:现在的中小学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您认为症结是什么?
董:厌学,就是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学习本来是快乐的事,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快乐感,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好玩儿的事,是游戏。当然,仅仅从观念上澄清是不够的,家长还要引导孩子从最简单的做起,让他找到成就感、价值感以及荣誉感,还要引导孩子找到学习方法和规律,增长学习能力。这样坚持做下去,即使家长不再去引导,孩子自己也会形成一种主动体会学习快乐的思维模式。他在学习上的进步,就会不断地凸显出来。如果孩子找不到学习方法和规律,学一会儿就会有挫折感,就又学不进去了。这样就会连续不断地给孩子带来痛苦的感觉,最后他就会厌学。
记:快乐感对孩子真的如此重要吗?难道学习不是一件需要刻苦的事吗?
董: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在学习上感到快乐或痛苦完全取决于最初的生命体验,如果家长告诉年幼的孩子学习是快乐的,是游戏,孩子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取得了进步,又受到了爸爸妈妈的表扬、鼓励,就会越学越喜欢,越喜欢就越能找到方法,这样孩子就真的感觉到了学习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相反,如果家长告诉年幼的孩子“你不可以整天玩,你得学习,学习才是正经事”,孩子就会认为正经事就不好玩儿了。家长又告诉孩子“做正经事必须刻苦、努力”,孩子就会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如果孩子不刻苦努力,可能会遭到家长的责骂。这样,孩子势必认为学习是最痛苦的事,而对痛苦的事,谁会不厌恶呢?
告诉大家一个生理规律:人体可以分泌2000多种荷尔蒙,当孩子带着快乐的情绪学习时,体内分泌的荷尔蒙是脑内吗啡,学名叫β内啡肽,它有三大作用:第一,让人舒畅的程度超过注射吗啡的10倍;第二,让人心情愉悦、宁静;第三,激活大脑内的记忆物质。所以,当孩子心情愉悦学习时,体内分泌的脑内吗啡就像催化剂,催化大脑产生大量记忆物质,迅速记忆。而当孩子带着痛苦情绪学习时,体内分泌的荷尔蒙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铵。它们也有三大作用:第一,使人心跳加快;第二,让人肌肉紧绷;第三,让人血管收缩。所以,“学习不好的学生通常坐不住凳子”不是奇怪的现象。
不做骆驼做狮子
记:近几年,脑科学是热门话题,家长们格外关心,都希望能尽可能地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成为某方面的天才。您对此有何看法?
董:从理论上讲,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什么知识是难学的,只要找到方法,可以轻松愉快地学好任何学科。
记:尽管如此,现实是残酷的。有些学生明明学习很努力,但是某学科就是学不好。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董:教育界曾流行一句话:“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通过实验来验证其科学性。实验是这样的:把一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请一位数学家来给他们上课,心理学家在旁边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经过半年时间,大部分学生的成绩仍然不好。所以“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说法不成立。但是在这半年的跟踪调查和个别访谈中,心理学家吃惊地发现,这些学生学不好数学的最大原因是他们头脑中的错误观念:1.数学很难;2.数学很无趣;3.我没有数学天赋,无法学好数学。当他们这么想时,注意力处于分散状态,根本无法装进数学知识。
后来,改为心理学家给这些学生上课。心理学家根本不讲数学,而是播放音乐,让学生学会肢体放松,然后在催眠状态下进行心理暗示:1.数学很容易;2.数学很有趣;3.我是数学天才,起码可以学好数学。课程每天两个小时。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这些学生根除了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到年底,进行数学测试,没有一位同学的成绩低于90分。
记:太神奇了!原来错误观念有这么大的危害!
董:是的,动物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印度有个驯象师,用一根10米长的铁链拴住一头刚生下的小象的后腿,小象的力气非常小,无论怎么挣扎也摆脱不了。慢慢地,小象长成了大象,但是,当它走动时,只要铁链绷直,它就本能地后退,回到10米半径的圆圈内。这是因为在这头大象的头脑中产生了错误观念:我是无法挣脱这条铁链的,我不能超越10米半径的圆圈。大家都知道,一头成年大象力大无比,至少可以把同样的四根铁链挣断。后来,驯象师把铁链换成了麻绳,依然能够困住大象。有一次,象棚失火,大象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死了。在错误的自我观念支配下,即使面临死亡,大象也会选择放弃,而不是挑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学习是脑力劳动,从事学习的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德国哲学家尼采如此形容人的心理状态:第一种:90%的人像沙漠中的骆驼,其心理状态是被动的,语言描述为“你应该”;第二种:10%的人像草原上追赶羚羊的狮子,其心理状态是主动的,语言描述为“我想要”。
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不好某一学科,也是大脑中错误的自我观念在作祟。心理学认为,当人的大脑敏感度下降,处于抑制状态,潜能便无法释放出来,就不可能学好任何知识。如果学生大脑中已经形成了错误的自我观念,那么考试就是一场无法逃脱的灾难。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转变观念:这个世界没有哪个学科是学不会的,只是没有找到方法,或是你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而不是你笨,更不是你没有天赋。要知道,你的观念在牢牢地束缚着你,要想改变现状,你必须学会反省,找到那个错误观念,然后把它彻底改正过来。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