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朋 杨 磊 韩 巍 卢惠召 刘 春
(1.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徐州市,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008;3.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矿,河南省平顶山市,467000)
瓦斯抽采是防治煤矿瓦斯灾害的根本措施,不 仅可以降低矿井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而且抽出的瓦斯还可变害为利,作为煤炭的伴生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封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瓦斯抽采效果的好坏,据统计,我国约有65%的回采工作面预抽瓦斯浓度低于30%,充分反映了抽采钻孔封孔质量差的现状。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常采用的封孔技术主要有机械注水泥砂浆封孔、封孔器封孔、高分子发泡材料封孔等。水泥砂浆封孔具有材料便宜、操作方便的优势,主要适用于倾斜钻孔,对于近水平或缓倾斜煤层,在孔内上部易形成月牙形孔隙,影响封孔质量;封孔器封孔具有封孔速度快特点,但重复利用率低,对操作人员要求高,封孔质量无法保证,总体效果较差,仅适用于临时封孔;高分子发泡聚合材料封孔具有封孔时间短、发泡倍数高等优点,在我国的很多矿井都得到了应用,但由于煤层钻孔在地应力及采掘干扰的情况下会发生变形和蠕变,发泡材料抗压能力有限,不能形成有效地支护作用,导致封孔段钻孔周围在封孔之后持续的产生裂隙,当这些裂隙与巷道松动圈内的微小裂隙贯通后,将形成后期漏气通道,使瓦斯抽采浓度大幅度下降,有效抽采周期缩短。针对以上技术难题,课题组提出了 “两堵一注”式顺层钻孔封孔新技术,该技术在平煤十矿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平煤十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东北部,平顶山煤田东部。井田南北倾向长2.0~4.7km,开采深度40~-800m,井田面积20.6158km2,矿井于1964 年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2 Mt/a,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为3.3 Mt/a。据煤矿资料显示,该矿自1988 年发生第一次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起,截至2009年2月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51次,其中在戊组煤层发生19 次,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试验地点戊8.9-20230工作面机巷位于十矿北翼戊组二水平东翼第六区段,东到采区边界,西到二水平专回下山保护煤柱,南与已经回采结束的戊9.10-20210工作面相邻,北部尚未开采。采面所采煤层是戊8.9煤层,戊8煤层厚度0.8~1.0m,向下是戊8与戊9的夹矸,厚度1.0~2.4m,戊9煤层厚度在1.2~1.5 m,平均1.3 m,煤层倾角8°左右。煤层瓦斯含量13 m3/t,原始瓦斯压力2.0 MPa,坚固性系数约0.1~0.5,煤层顶底板致密不透气。
开采煤层受到采掘活动的影响,巷道周围煤体在高应力作用下发生破碎变形,在一定范围内会形成松动圈,在松动圈区域内钻孔周围发育着微小裂隙,而抽采钻孔在施工的过程中,钻孔受到扰动影响,破坏了原有的应力平衡,钻孔周围会形成大量的裂隙,这些裂隙与松动圈内的微小裂隙贯通,构成了钻孔周边的裂隙带,成为钻孔封堵后的漏风通道。在联网抽采一段时间后,由于受到地应力和采掘干扰,钻孔发生变形和蠕变,封孔段钻孔周围在封孔之后持续产生裂隙,形成后期的漏气通道。因此,有效地封堵钻孔周边的裂隙带是抽采瓦斯钻孔封孔技术的关键。
“两堵一注”式顺层钻孔封孔工艺利用聚氨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膨胀性和早强性的特点,可密封整个钻孔空间。聚氨酯封孔段处于煤体原始应力区,在该区段内聚氨酯基本不承受煤体间剪切、挤压应力,克服了聚氨酯抗压能力低、可压缩量大的缺陷,在采前预抽阶段不易发生挤压破碎从而产生后期持续裂隙。聚氨酯可以在短时间内支撑钻孔、填充裂隙,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当聚氨酯快速反应后,提供了一个相对闭合的注浆空间。水泥浆液在一定的注浆压力作用下,能够充填、胶结和封闭破碎煤体之间的裂隙,恢复其整体性,可以劈裂、扩展煤体内的微小裂隙,充填孔隙和煤体凹凸面,增大浆液扩散范围,密实充填钻孔周边裂隙。浆体凝固后,对钻孔产生支撑作用,使钻孔得到可靠支护,增加钻孔稳定性,消除抽采后期裂隙通道的产生与发展。该工艺避免了单纯的聚氨酯封孔工艺所带来的封孔长度、封孔深度受限,不能形成足够的膨胀力,不能充分挤入封孔段周围钻孔裂隙,以及抗压能力低、支护作用差导致产生后期裂隙和漏气通道的弊端,发挥水泥浆液在凝固后既充填钻孔周边裂隙、又主动支护钻孔的优势,在抽采阶段不产生新漏气通道,有效提高抽采浓度和纯流量,延长钻孔有效抽采时间,提高瓦斯抽采率。
“两堵一注”式顺层钻孔封孔工艺先用聚氨酯快速构筑抽采钻孔封孔段注浆空间,待聚氨酯反应完毕具有一定的强度后,再通过孔口预留注浆管注入水泥浆。该技术主要包括构筑注浆空间和注浆两个阶段。
构筑注浆空间原理如图1所示,首先将引流管和抽采管固定在一起 (引流管的始端管口位置与抽采管的最后一处筛眼平齐),完毕后,再将一段长度为2 m、宽0.75 m 的棉布的一侧固定在其上(应保证聚氨酯完全发泡后不会堵上引流管的两端口,即引流管的最小长度应大于a段聚氨酯在钻孔内完全发泡后形成泡沫体的长度,其长度由地面模拟试验得出),铺平,再在棉布上均匀涂抹一定量混合完全的聚氨酯A、B 料,迅速卷缠并固定完毕后,快速塞入钻孔内指定深度。上述过程完成后,再取一根长度2.5 m 的注浆管,从距末端0.5 m位置开始绑上长度为1m、宽0.75m 的棉布,铺平,均匀涂抹混合好的聚氨酯A、B料,卷缠并固定完毕后迅速塞入钻孔。
图1 构筑注浆空间原理图
注浆原理如图2 所示,在完成第一阶段约15 min后,取普通硅酸盐水泥按水灰比1∶1的比例混合,利用风动注浆泵,向预留注浆空间内注入水泥浆液,待抽采管口处有水泥浆液连续流出时停止注浆,即完成封孔的第二阶段。
图2 注浆原理图
该工艺利用长度相对较短的引流管与抽采管的组合构成反浆系统,不设专用反浆管。当水泥浆液在注浆压力作用下充满整个注浆空间及扩散完全后,混合浆液通过引流管进入封孔段上端,穿过筛眼后经抽采管流出。
引流管的长度应满足在聚氨酯完全反应后,不堵塞其两端的孔口。利用假设法验证一定长度的引流管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即先假设引流管的长度为一定值L1,聚氨酯完全反应后的长度为L2,显然L1>L2,根据假设和已知条件,计算出参加反应的聚氨酯的量,验证在该定量情况下的实际反应是否满足L1>L2。设L2为2 m,L1为2.5 m。在地面模拟聚氨酯封孔之前首先模拟钻孔的具体情况,模拟钻孔采用直径为100 mm PVC 管内壁粘附不同粒径煤粒,再用另一根直径为45mm PE管模拟抽采管,用毛巾布卷缠聚氨酯发泡模拟钻孔中的发泡,试验流程与井下实际工艺流程相似。设定聚氨酯的发泡倍数为4倍,利用式 (1)计算出聚氨酯A、B料的混合体积。
式中:V——聚氨酯A、B料混合体积,m3;
D——钻孔直径,m;
d——抽采管直径,m;
L——聚氨酯反应完毕后在钻孔内的长度,m。
代入已知数据,由式 (1)计算出聚氨酯A、B料混合体积为0.0029m3,约为3L。
试验时,分别准备长度为2.2mPVC管3根、长度为2.5m PE 管3根、长度2m 毛巾布3条、橡胶手套3 双、计时器1 台、卷尺1 把、量杯2个、玻璃棒和钢锯条1根。先把毛巾布铺开摊平,取聚氨酯A、B料各1.5L,混合搅拌均匀后,迅速涂抹在毛巾布上,然后将其卷缠PE 管上,完毕后迅速插入PVC 管内,重复试验3 次。经过10 min后,聚氨酯完全反应完毕,经测量,聚氨酯完全反应后L2分别为2.05m、2.15m、2.05m,均小于2.5 m。该试验验证了引流管的长度L1取2.5m是合理的。
封孔深度是影响钻孔密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沿煤层掘进巷道后,巷道周围煤体由外向里依次形成卸压带、应力集中带和原始应力带 (简称为巷道“三带”)。在卸压带内,煤层得到较充分的卸压,同时会形成大量的贯穿裂隙,巷道内的空气经卸压带的贯穿裂隙被抽入钻孔,从而降低瓦斯抽放浓度和瓦斯抽放效果。由于煤体应力的变化会造成不同深度煤体的钻屑量变化,因此,采用向巷帮打钻的方法,测定不同深度煤体的煤屑量S 值可以确定巷道卸压带、应力集中带和原始应力带的分布深度,从而确定合理的钻孔封孔深度。
在戊8.9-20230机巷掘进头后方每隔15 m 选择6个地点,用煤电钻垂直煤壁向巷帮施工直径42mm 钻孔,单孔深度18 m,钻孔施工过程中,每钻进1.5 m 用弹簧秤测量一次钻屑量,钻孔钻屑量随钻孔深度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钻孔钻屑量随钻孔深度变化关系图
由图3可以看出,钻屑量在0~9m 处有递增的趋势,在10.5m 以后有递减的趋势,钻屑量S在9~10.5 m 范围内取得极值,由此,原始应力区为距巷帮10.5m 以外的区域。为了避开巷道松动圈及应力集中区范围,并考虑到巷道扰动裂隙影响冗余度,确定封孔深度为13m,其中聚氨酯 (a段)2m,水泥浆段10 m,聚氨酯 (b 段)1 m,各封孔段长度如图4所示。
图4 各封孔段长度示意图
十矿原有的封孔工艺是麻袋片卷缠聚氨酯药液法,封孔深度5m,处在巷道松动圈范围内,经过20~30d 的抽采,单孔浓度迅速由封孔初期的40%~60%衰减到10%~20%,钻孔有效抽采期较短,达不到抽采效果。后改用聚氨酯封孔袋封孔,两袋1组,每隔2m 一组,共使用5组,封孔深度达到10m,虽然工艺得到了改进,封孔深度提高,但该种工艺不能保证封孔段全段封孔,容易在长期瓦斯抽采中造成钻孔壁产生离层裂隙,与巷道松动圈内的裂隙贯通,导致瓦斯抽采浓度较低。
试验区域共设计钻孔20个,其中对照组原工艺孔10个,使用聚氨酯封孔袋封孔,试验组新工艺孔10个,每5 个一组,交叉封孔,即1#~5#(ⅰ组)、11#~15#(ⅲ组)为原工艺孔,6#~10#(ⅱ组)、16#~20#(ⅳ组)为新工艺孔,要求每组5个钻孔封孔时间同步,考察参数同步,单孔孔口负压不低于13kPa。封孔完毕后,每7d考察1次浓度和流量,每组内取5个单孔浓度、流量的平均值作为该组孔的平均浓度和平均流量,累计连续观测10周。两种工艺钻孔抽采瓦斯平均浓度、平均纯流量对比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 不同工艺瓦斯平均浓度对比图
图6 不同工艺瓦斯平均纯流量对比图
由图5可以看出,采用原工艺的ⅰ、ⅲ两组钻孔在抽采4周后,浓度降低到30%以下,在10周考察期内平均浓度为23.8%,并随着抽采时间的延长,下降速度加快,高浓度持续周期短;采用“两堵一注”新工艺的ⅱ、ⅳ两组钻孔在考察期10周内浓度保持在40%以上,平均浓度为59.4%,浓度下降缓慢,高抽采浓度持续周期长。由图6可以看出,采用原工艺的ⅰ、ⅲ两组钻孔瓦斯纯流量在0.016m3/min以下,在考察期10周内的平均纯流量为0.007 m3/min;采用 “两堵一注”新工艺的ⅱ、ⅳ两组钻孔在考察期10周内纯流量保持在0.016m3/min以上,平均纯流量为0.022m3/min。
(1)基于巷道松动圈原理与采动工程应力扰动客观存在,分析了钻孔周边裂隙通道的形成和漏风机理,从根本上揭示了瓦斯抽采钻孔后期浓度偏低的实质。
(2)提出了 “两堵一注”式 顺层钻孔封孔技术,有效地对钻孔周边裂隙通道进行封堵,减少漏气通道,保证瓦斯抽采系统的持久性。
(3)设计了较短引流管与抽采管的组合反浆系统,避免了一般的水泥封孔容易在钻孔上部形成月牙形裂隙的局限性,同时节省了材料成本,简化了工艺。
(4)确定了合理封孔深度,通过试验表明,采用“两堵一注”式顺层钻孔封孔新技术增加了钻孔周围煤体的强度,减少了钻孔的漏风量,提高瓦斯抽采浓度30% ~40%, 提高抽采纯流量0.015m3/min,延长抽采期2 个月以上,瓦斯抽采效果明显提高。
[1] 王兆丰,刘军.我国煤矿瓦斯抽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J].煤矿安全,2005 (3)
[2] 林柏泉,张建国.矿井瓦斯抽放理论与技术 [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3] 陈绍杰,朱建芳等.“两堵一注”式顺层钻孔封孔技术研究与应用 [J].中国煤炭,2013 (12)
[4] 潘峰.囊袋式注浆和聚氨酯2种封孔方式的抽放效果对比分析 [J].煤矿安全,2012 (9)
[5] 黄鑫业,蒋承林.本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带压封孔技术研究 [J].煤炭科学技术,2011 (10)
[6] 李敏.煤矿聚氨酯封孔的实验研究 [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2011
[7] 丁守垠,李德参.煤层抽放钻孔合理封孔深度的确定 [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1)
[8] 齐文国.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 “两堵一注”封孔技术 [J].中州煤炭,2012 (11)
[9] 马灵军等.瓦斯抽采钻孔化学注浆封孔技术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