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翔 陈 娜 蔡炜凌 蔡炜华 陈正拜
(1.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2.燕山大学,河北省秦皇岛市,066004;3.北京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100088;4.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邯郸市,056038)
煤炭行业是我国工业生产中最危险,伤亡事故最严重的行业之一。2011年全国国有煤矿共发生伤亡事故892起,死亡1419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560。我国国有煤矿在2005年安全投入欠账689亿元,达到了顶峰。2005 年以后我国家采取了各项措施弥补安全欠账,到2011年底,安全欠账仍有64亿元。造成以上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煤矿安全投入决策存在问题。
对煤炭企业进行安全投入决策时,收集企业的相关信息是进行决策过程的首要环节。在获得相关内外部信息的前提下,需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从而获得影响煤炭企业安全投入效率的信息。另外,受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包括企业历史经验、知识水平、财务状况等,企业认为可以使得效用最大化或者收入最大化的决策行为就是令企业满意的决策,即最优理性决策行为。传统的经济学是基于 “经济人”假设,有诸多与现实不符之处,本文从经济学内部分析事故行为的原因和机理,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对煤矿安全投入行为决策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安全投入不足的内在规律。
预期理论认为入的行为存在感性的时刻,在一定情况下,心理因素能影响人们的选择,使人们产生持之以恒的偏见。基于理论研究,人们在“获得”的前提下,往往表现为风险规避者;在 “损失”的前提下,则表现为风险追求者。对于安全投入,煤炭企业认为是一种投入,而不是一项投资,认为是沉没成本,他的决策参考点为投入额,是用来保证不出安全事故,避免安全事故导致的损失,并没有想从安全上面要赚取利润。所以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安全投入的收益最大值投入额,也就是说利润为0,在一般的情况下认为是利润为负,安全投入在投入者心理上看成是损失,煤矿企业在安全投入上存在追求风险的行为。期望值理论认为风险是中立的,期望效用理论认为投入者是风险规避的,实际上,投入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风险的态度是一条曲线。
理论研究表示以期望的预期作为比较选择的基础,即对预期的效用值与发生该收益时的心理预期概率之积求和。在同一种情形下,该项理论认为人们的反应也会不同,人们反应不同的原因取决于这种情形出现的背景是盈利还是亏损。人们往往偏向损失厌恶型,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同等的预期亏损和盈利,亏损带来的沮丧程度要远远超出盈利所带来的快乐。对于亏损的厌恶也就意味着人们为了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人们往往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去阻止亏损的发生,而胜过获取盈利。即使人们面对低风险高收益时,大多数投资者偏向风险规避型;但当人们面对难以避免的风险时,又偏向风险追求者,变得敢于冒险。综上所述,预期理论中的投资者并不全是风险厌恶者,在进行投入选择时人们仅仅表现的是害怕损失的发生,属于损失厌恶型。
煤炭企业决策者在事故发生前会低估事故发生的概率,很少夸大事故发生的概率,这就导致了投入者低估了事故实际发生的概率。事故未发生时,人们易滋生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认为事故发生的概率低,导致人们出现了麻痹、大意、轻视安全的思想,这种思想一旦形成,很容易导致重大、特大型事故的发生。预期理论将投入者偏好作为决策权重的一个函数,并且假定这些偏好权重有时与概率不相符。另外,预期理论认为小概率事故发生的权重更趋于决定决策权重,而中概率和高概率给予太少的权重。在进行安全投入决策时,安全事故概率在中国是一个中概率事件,但在计算其损失的时候,会人为缩小其发生的概率,从而低估了安全带来的收益。
Shefrin和Statman (2000)在分析相应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行为资产组合理论 (BPT)。BPT 理论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它认为投入者一方面寻求安全保证,另一方面又追求高风险以期望获得高收益。投入者将不同的资产化归为不同的心理账户,用来满足不同的投入需要,且投入者忽略了各个心理账户之间的相关性。投入者实际构建的资产组合是一种金字塔状的行为资产组合。Ginita Wall(1993)提出了行为资产组合的金字塔结构,投入者实际构建的资产组合是基于对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的认识以及投入目的所形成的一种金字塔式的行为资产组合,位于金字塔各层的资产都与特定的目标和风险态度相联系,而各层之间的相关性被忽略了。
(1)单心理账户投入者认为投入组合是一个整体,所以更加关注投入资产之间的联系。区别于单心理账户投入者,多心理账户投入者将投入资产组合在不同的账户,忽视了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所以投入资产组合的结果不同。
(2)多心理账户投入者认为资产投入组合是金字塔型组合。投入者认为金字塔中的各层资产具有不同风险,实现收益从塔顶到塔基逐层增加。
(3)金字塔中层次的划分由投入者的个人经验、信息决定。K-T 理论认为在同等损失和收益的情况下,投入者更关注损失,可以为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行冒险。风险的确定过程包括风险识别、测量、处理、评估、调整5 个步骤。有限理性人认为,风险确定的每一步都可能受到塔中因素的干扰。即使有经验的投入者也会被这些系统性误差影响。
(4)心理账户是来自K-T 理论中的参考点,参考点是根据投入者的历史经验和所获得的信息发展来的。对单一账户进行投入的决策者参考点是唯一的。由上述可知,收益与参考点的偏离距离就是效用,处于相同层次的资产产生的效用也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同层间资产对投入者效用的差异只是量变,而不同层之间的差异则是质变。
(5)进行决策投入时,人们同时受到希望和恐惧强度的影响。希望强度增加,投入者则会买入更多的上层资产,相反,恐惧强度的增加会使投入者持有较多下层资产。投入者对于资产希望感或恐惧感认知过程同样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即使是同种资产,因为外界的描述或表现方式的不同也会给投入者不同的感觉,从而影响投入者的认知和判断,这种现象叫做 “框架依赖”。
煤矿企业投入分为两个心理账户:生产投入和安全投入。采用的投入模型为多心理账户行为组合投入模型。Shefrin和Statman根据投入者的独立的两个心理账户建立了BPT 模型,假定投入者在安全投入的期望水平不高,只是为了保持正常的生产。这种期望水平不高的心理账户中的期望水平为As,未来产生的财富值为Ws、发生高于或等于As的概率是Ps,则可以得出这种心理账户的效用函数us=p1-rsE(W)r,函数中,r代表非负权系数(0≤r≤1),r代表投入者对安全性指标的重视程度;系数越趋向于1,则投入者越重视期望的收益,而越忽视不安全性,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煤矿企业在安全的账户上,更注重于安全,所以r较小。投入者在生产上的投入希望得到更高的收益,则期望水平高的心里账户的期望水平为Ar,未来产生的财富值为Wr,Wr发生高于或等于Ar的概率为Pr,则可以得出这种心理账户的效用函数ur=p1-BsE (Wr)B,函数中,B 代表权系数 (0≤B≤1),B 同r 的含义是相同的。在该账户上,企业更注重于收益,对于安全重视较低。假定δs、δr分别表示相应的心理账户的权系数,那么投入者对这两个心理账户进行分配资金的模型如下:
在预算低于Ws0的前提下,投入者将利用maxUs模型在期望水平低的心理账户内进行资产配置;而在高于预算Wr0的前提下,投入者利用maxUs模型将资产在期望水平较高的心理账户内配置;另外,当Ws0+Wr0≤W0时,投入者运用均值-熵方法,将资产合理配置到两个心理账户中。设投入者为心理账户s和r,选择了Ks和Kr个投入对象,由此可将BPT 模型调整为:
根据煤炭企业安全投入行为影响的情况,对(2)进行分析:
(1)效用函数根据参考点而不是最终的财富水平来计算盈利和亏损的,损失的心理痛苦程度要远大于得到的快乐,根据有关的理论,它们之间的比例大约为8:2,所以δs:δr>1,而安全投入的参考点使得安全投入的最好的利润为零,在一般情况下为负,所以心理权重系数越大,企业失去的越多,在此情况下,企业安全投入选择不投或者尽量少投入。
(2)当煤炭安全投入为隐性投入,投入者会低估安全投入带来的收益。当煤炭生产企业发生事故后,事故赔偿与煤矿矿主高额的盈利相比是九牛一毛。对安全事故的惩罚不当从侧面上纵容了事故的发生,这就造成了煤炭生产对安全投入的成本过低,忽视安全生产。即带来的收入被低估,从而使得损失的数额被高估,即λTsjw(i)被人为高估。
(3)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安全投入的效益具有不确定性,根据相关理论,人们往往会高估小概率事件,所以损失的概率会加大,ps≥pr,相对于损失的风险而言,企业更愿意看到确定的收入,同时,企业鉴于市场和员工的压力,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到生产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煤炭投入组合中,煤炭企业存在用生产投入替代安全投入的经济行为的动机,很多的煤炭企业侵占安全投入。
山西某矿是山西某矿业集团公司的一个大型现代化生产矿井,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现有职工4486人,固定资产4.3亿元。截至2013年底,该矿可采储量33949.4万t,尚可服务年限约68年。2013年产煤500万t,发生事故1起,停产整顿损失为950万,死亡人数为2 人,死亡赔偿为每人40 万元。2013 年,山西煤炭百万吨死亡率达0.077,同比下降15.38%,比全国百万吨死亡率为低0.211。由于投入不到位, 导致该矿安全事故百万吨死亡率达到0.4。
单纯按照经济利益,计算公式为:
该矿按照山西百万吨死亡率Pi=0.077进行估计,预期安全损失的费用为198万元,而2013年该矿Pi=0.4,实际安全损失为1030万元。两项相减,安全投入收益低估832万。
该煤矿2013年总投入170000万元,主要支出为材料、包干工资、职工福利费、电力、折旧费、井巷工程费、维简费、修理费、安全费用和其它支出,可以把这几项归集为两大类,即生产投入和安全投入。依据公式 (2),根据实际情况,取r=0.2、B=0.3、δs:δr>4、ps=0.25、pr=0.75、Ws为安全投入的原值、Wr为安全投入的1.15倍。通过计算可得到:安全投入账户为1323万元,这与2013年安全投入1200元比较接近,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按照山西 《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办法》,实际提取额远低于应提取额的10~15元/t,存在用生产替代安全投入行为。
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对煤矿安全投入行为决策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煤矿安全投入决策的公式,解释投入不足的原因。采用了行为资产组合理论对投入组合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煤炭企业存在用生产替代安全投入的经济行为的动机,从而存在煤炭企业侵占安全投入的行为。以上结论以期为国家控制煤矿安全投入提供决策理论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1] 汪赛,李新春,彭红军.基于安全效益分析的煤炭企业安全投入决策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9(5)
[2] 龙建明.煤矿事故控制的经济学分析 [J].中国煤炭,2001 (11)
[3] 王明春等 .考虑外包的并行调度随机期望值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2011 (1)
[4] 王寒秋.煤矿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关系浅析 [J].中国煤炭,2005 (5)
[5] 向锐.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 [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6] 李创起.煤矿掘进工作面复杂环境下人的安全行为模式研究 [D].河南理工大学,2012
[7] 曾海,曹羽茂,胡锡琴.我国安全事故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J].经济体制改革,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