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播公益的种子“微善号”扬帆启航

2014-04-19 09:14通讯员张彦陈红
社会与公益 2014年4期
关键词:慈善资助公益

通讯员/张彦 文/本刊记者 陈红

广东希贤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希贤会”)于2013年2月26日正式注册成立,其宗旨是:作为资助型基金会,为先富人群实现中国梦搭建资助平台,为贤才培育提供立业服务。服务对象:以中小学校学生为切入点,凡是关于成就人的教育项目或机构,基金会均提供荣誉奖励和立业资助服务。

“积微善,成大德”,微善号项目是广东希贤基金会成立以来主推的公益项目,是中小学生微公益创意行动,是戴巴棣先生七、八年前就设计完成的公益项目创意,如今,希贤教育基金会用实际行动在全国启动了。

微善号项目主要以支持中小学生自主设计参与小型公益项目的行动,主张做公益从青少年抓起。希贤基金会提出了“为民族复兴培育贤才”的愿景,旨在打造一个“先富人群为民族复兴培育贤才的资助平台”,从而给中国青少年带去人文慈善教育。与常规的扶贫方式相比,希贤基金会所进行的,正是一次针对青少年的颠覆式“扶贫”的探索。

1/希贤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暨2013年希贤年度感恩慈善会上,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陈开枝讲话

2/北京101中学雷德仁同学(左二)手上戴着的正是他们创造的纪念表

广基会蜕变 希贤会诞生

在约十年的扶贫工作中,唐玲是一位筹款能手,以善于颠覆自己著称。三年前,初为人母的唐玲,第一次认真思索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她想再一次颠覆自己,决心为改善中国教育事业做些事情。2013年,适逢邓小平母校四川省广安中学100周年校庆,为了传承学校百年来“善”的理念,学校发起成立了广安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广基会”),唐玲出任基金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

接受新任命后,唐玲带着开展善行教育的想法拜访了徐永光,详细介绍了广安中学“周行一善”的实践情况。她告诉徐永光,“当下的知识教育已较为完善,但善行教育和行为教育相对缺乏”,并表示自己要从原来的物质扶贫,尝试向精神扶贫转型。

唐玲开展善行教育的想法与徐永光的计划不谋而合。早在七年前,徐永光与时任上海电视台少儿频道主任的戴巴棣,就打算在推动青少年慈善教育方面做些事情,他们还设计了一个基于语音管理鼓励青少年参与创意性公益行动的项目。基于对彼此理念的认同,徐永光决定将微善行动—“青少年自发的微公益创意行动”项目交给广基会试做调研和设计。

面对这个全国性的公众型项目,广基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成立之初所提出的“续写中国教育春天”的使命已无力承载。唐玲也意识到,要想实现开展善行教育的理想,更好推动中国青少年的公益慈善教育,就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来支撑。由此,广东省希贤教育基金会诞生了。

青少年成为公益项目创意主体

在2013年希贤基金会年度慈善晚会上,来自广东、北京、四川等地的五组中学生现场展示了他们设计和执行的公益项目。

北京101中学的雷德仁等七位同学展示了他们的微公益模拟公司。微公益模拟公司设立了董事会,每位董事会成员都将提出1-2个有创意的建议,然后开会讨论民主决策。他们利用自己的资源联系到一家销售时尚手表的公司,在取得学校授权的情况下,用基金会提供的1000元启动资金,首次定制了一款独一无二的101中学校园纪念表。

“我们每只表的盈利大概是25元左右,目前已卖出300多只,实现销售额16420元,净利润达8120元。其中,利润的80%将捐赠给公益项目。”雷德仁等同学认为,慈善与公益自身也需要造血功能,如果一次性捐完了那这笔资金发挥的社会效益就太小了。他们希望实践一种全新的公益模式,通过模拟公司的经营,将一元钱变成两元钱,将两元钱变成四元钱,不再依靠偶然的爱心,而是一种可持续的模式。

希贤基金会表示,这是一次真正把青少年作为公益项目创意主体的“航行”。“微善号”提出“成人不宜”的口号,明确了项目申请和资金使用的对象为青少年个人,“成人不宜自己申请、包办代替”。

孩子们过去在学校受老师教育,在家里,受父母教育,在社会接受社会教育。这一次,是自己去思考,去了解社会,发现社会,发现社会问题,设计方案,自己动手,用微公益行动,去关注,解决发生在身边的小小社会问题,培养良好习惯,倡导社会新风。“勿以善小而不为”,“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微善号的启航,将伴随孩子们的生命历程,给他们的成长注入新的生命力量,生命之魂。

微善号的管理模式非常创新

微善号项目管理思想非常创新,一是这个项目的实施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充分信任孩子们,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让他们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纠错,自我完善。这样的设计是很大胆的,因为一些公益慈善机构管钱还不断出问题,不公开透明,这一次,希贤基金会要让孩子们自己去管钱,让他们从设计项目,申请资金,使用资金到报告项目成果都做到公平竞争,公开透明,从小学会做创新公益,透明公益,有效公益。相信孩子们的广泛参与,未来中国公益事业后继有人。

微善号的管理模式也非常创新,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实行云管理。因为是微项目,微资助,低门槛,在线申请,相信参与的人会很多,资助的项目肯定会达到数以万计,要做好项目的筛选,审批,反馈,监督,评估,人力投入成本将不堪承受,因此,不在管理模式和技术上创新,项目就不可能做大。这套云管理技术模式,把绝大部分程序性管理交给计算机和互联网,把绝大部分决定权力交给孩子自己,把管理变成了公共参与,变成了民主决策, 由此培养孩子们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云管理”成联通纽带

要获得项目资金支持,申请者必须经过一段如链条般紧密相扣、依托互联网进行的“云管理”过程。先是中小学生在网上提交项目,随后基金会或学校参照创新性、可推广性、可复制性、可持续性等标准进行审核。如未通过审核,可再进行修改后继续提交;如项目通过,则进入通过网络争取公众支持环节,支持数达到资助标准,即可获得基金会的项目启动资金奖励。之后,基金会公示项目,并把资金转至学生本人。接下来,学生进入项目执行阶段,边执行边在网上发布进展,公众可同步参与和监督。待项目完成后,学生提交结项报告,进入自我评估、师长评估、志工评估等多轮评估阶段。最后,评估报告在网上接受社会各界的评价,结项微博转发数达到两百人次,学生即可获得结项荣誉证书。

“云管理”很好地连接了基金会、申请者、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等各个主体,使项目完全晒在“阳光”下。基金会和申请者之间可以随时互动,捐赠人和社会公众亦可同步参与监督。捐赠者在线捐款后,还可直接打印《捐赠荣誉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公众参与公益慈善的热情。

“我们希望给中国先富起来的人群打造一个践行中国梦的平台,同时对青少年的公益创新、善行教育和人文慈善进行一次探索。”希贤基金会理事长唐玲说,“第三部门慈善事业的大发展,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不打政治牌,不打政府牌。政府背后支持,监管,让慈善组织走向前台作为主体。这是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和新动向新潮流新趋势。我们一定深刻领会,有担当,率先实践示范,不走原来的老路,让政府站在前面,民间慈善组织永远不能成长壮大,不能自担风雨,不能有属于自己的在国际上有属于自己的中国式慈善组织。现在中央希望中国民间慈善组织能够健康成长,走出去行政化的新路来。

猜你喜欢
慈善资助公益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公益
公益
公益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