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栋
摘 要:通过对事故本质原因的探讨,分析出管理缺陷是事故的源头,从而引出石化企业HSE管理体系这个概念,该体系作为动态安全管理系统,在“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理念上,通过计划、实施、领导和监控实现对安全事务的管理,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HSE管理体系在钻井作业中对事故控制的全过程管理。
关键词:石化企业;HSE管理体系;事故控制
中图分类号:TE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20-02
1988年7月6日,阿尔法钻井平台事故导致了167人死亡,使得HSE管理体系开始在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中强制执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安全技术的发展,改善了安全绩效。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风险加大,炼化规模不断扩大,油气管道快速增长,成品油库、加油站遍布各地,海外业务扩展快、规模大,社会化用工总量持续增多,整体呈现出安全环保风险日益扩大的趋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于1997年开始着手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通过10多年的探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实施走出去战略,注重国际石油发展动态,逐步实现了与国际石油公司的接轨,提高了公司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树立了石化行业的良好形象。HSE管理体系建立在“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这一管理理念上,在全面管理HSE事务基础上,对HSE关键活动的风险和影响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1 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分析
对于事故原因的认定,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模型,分别是美国的阶段事故发展模型和日本的空间交集事故模型。美国的阶段事故发展模型将事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是基本原因——管理缺陷的引导,中期是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主导,后期发展为直接原因——能量的意外释放或危险物质,最终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财产和名誉损失。
日本的空间交集事故模型更注重空间概念,首先管理上的缺陷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当人的活动空间和物的影响空间形成交集时,就构成了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见图1。
尽管上述两种事故模型表现形式不同,但事故的源头都是管理上的缺陷,这是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安全管理通过对安全事务的计划、组织、领导和监控,实现对安全管理系统本身的控制和该系统对人、机、环境及其关系的控制。HSE管理体系是实施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流程和资源等组成的动态管理系统,由多个要素构成,相互关联相互作用,遵循PDCA模式,通过实施风险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是最终实现企业HSE方针和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
2 HSE管理体系在事故控制方面的应用
2.1 建设HSE管理体系的意义
强化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可视的高级管理层承诺、有效的安全方针、安全应是一种线性管理、胜任的安全顾问、高水平易懂的安全标准、测定安全成效的技术、可实现的安全目标和目的、有效的安全培训、安全标准和作法审核、透彻的调查危害事件和跟踪、有效的促动因素和交流,这与HSE管理体系关键要素的内容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大循环,突出了体系的管理理念。
HSE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责任化。由于作业活动分散在不同区域,未经系统有效组织的情况下事故时有发生,而建立的HSE管理体系强化责任管理,能使作业活动系统化,且工作效率更高。
HSE管理体系适应市场多元化。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提高本质能力,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HSE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同时满足HSE需求与员工的期望,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
HSE管理体系达到标准国际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适应国际标准发展,借鉴国外HSE管理先进经验,积极探索自身有效的HSE管理方法,先后与杜邦、壳牌、DNV(挪威船级社)、BP等公司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开展HSE合作。
HSE管理体系实现认证一体化。一体化管理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体系在企业中整合,同时符合多个管理体系的要求,将ISO 14001/OSH-MS体系要素与HSE管理体系相融合,避免了多套体系并行导致的管理程序复杂化、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还能减少管理费用。
2.2 事故控制的实例分析
2.2.1 风险辨识
风险管理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危险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以钻井作业为例,首先将其分解为各环节如修建井场、修建海上钻井平台、钻进、起钻、下钻等,辨识出各自的主要危害和影响,然后根据每个危险部位、危险作业和危险行为制成钻井风险危害辨识表。
危险部位包括天车台、二层台及立管台、井口、绞车传动、传动链条、猫头、绞车滚筒前方、防碰天车、大绳死活绳固定、绞车刹车系统、司钻操作控制箱、大门绷绳、大钳、万向轴、电路线、防喷管线、油气容器、泥浆泵空气包、锅炉房、压缩气瓶等。
危险作业包括操作规程猫头、操作刹把、校正设备、起下鼠洞管、吊甩钻具、进入设备内检修、装卸水龙带、钻台上钻具倾倒处理、大钩倒挂处理、大绳跳槽处理、处理井下事故、井喷控制、焊接容器、装卸管材、操作电器、更换传动皮带、链条等。
危险行为包括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钻具在井下,刹把离人、酒后上岗、错挂离合器、大绳排不整齐、防碰天车不灵、单吊环起钻、单钳绷扣、设备运转检修、倒错管汇闸门、开泵时高压区站人、检修泵用动力驱动、起吊物件绳索不合格,无专人指挥、手持电动工具无保安器、井场吸烟等。
2.2.2 风险评价
对辨识出的环境因素,根据工艺过程或作业地点该因素对大气、水、土壤、生态和人的安全健康方面的环境影响,编制环境因素登记表,并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同时建立重要因素环境矩阵评价表,将环境因素按重要程度分类,并将控制措施分级,综合得到各环境因素评分,对于评价得出的重要环境因素通过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来控制,一般环境因素采取低费用方案进行改进,未来控制环境因素在未来技术成熟时加以控制。endprint
对辨识出的安全因素,首先按无影响、极小、轻影响、局部影响、严重影响和巨大影响6个级别划分其在人员、设备、环境方面的危险程度,其次根据历年数据调查该影响因素在行业、油田、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依据风险评价矩阵评价得出该安全因素的风险评价指数,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通过改善管理或技术加以控制,对于一般风险结合风险措施降低,对于可接受风险通过管理不断改善。
2.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措施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预防事故,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种是控制事故,即事故发生后控制其影响范围和后果严重程度;第三种是善后事故,降低事故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以钻井作业中的井喷事故为例,预防措施可包括:
①施工设计应严格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对井内带有大直径工具的井,设计应规定上提钻具的速度,以及详细的防喷措施,严禁高速提钻抽汲井筒。
②在操作前做好工具准备,井下灌注防喷工具(包括钻具、防喷单流凡尔等);施工现场必须配有通讯工具;大队级施工单位应配备抢险工程车,配齐各种井控工具等。
③施工现场布置符合要求,井场平整无积水,锅炉房、发电房、工具房、值班房、爬犁等摆放整齐,距离井口和易燃物品的距离不得小于25 m;井场周围要有明显的防火、防爆标志等。
当施工过程中出现井喷异常状况时,控制措施包括:
①当班人员听取指挥,冷静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如当井下钻具出现自动上顶时,要尽快座上悬挂器,对角上紧全部顶丝,快速装上井口或防喷装置,做好下步措施的准备工作;当发现井筒内压井液被气浸,密度降低时,要及时替人适当密度的压井液,将原井筒液体全部替净,或用清水循环脱气。
②迅速查明井喷原因,作好记录,及时汇报。
事故平息后,善后措施包括:
①进一步加固井口和防喷装置,加入适当密度的压井液,重新恢复井筒液柱压力,平衡地层压力。
②无论事故大小,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分析其原因,总结经验,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以备查询,同时做好善后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
③调查因井喷事故造成的地面污染情况:如农田、房屋、树木等的污染面积及数量,设备工具损坏情况以及经济损失等。环保部门要组织清除地面环境污染,恢复地貌。
④地质部门应分析地下油、气层井喷带来的新变化,估算喷吐出井的流体数量(原油、天然气、水、砂量等),作为以后油田开发的参考资料。
3 结 语
石化企业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的要求更高,而我国石油的HSE 管理处于严格监督的早期阶段,主要依靠各级管理层和严格的监督、考核来推动制度的执行。对于目前存在的HSE管理观念不牢、HSE绩效工作滞后、体系推进工作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可以通过积极借鉴国际石油公司的经验、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简明、系统、符合中国特点的HSE制度标准、完善培训体系、将HSE绩效管理融入全面的绩效管理系统、注重过程的控制和考核等工作来改善现状,不断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持续改进HSE业绩。
参考文献:
[1] 田娅君.炼油企业事故发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1,27(1):21-24.
[2] 周瑾成.长庆石油勘探局井下作业HSE管理体系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
[3] 李京.石油公司HSE管理体系实施的案例研究[J].当代经济,2013,12(8):52-53.
[4] 陈芳.HSE闭环优化控制系统的实施[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7,(9):13-14.
[5] 张建平.兰州石化公司安全事故预防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9.
[6] 王秀芝.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采油厂HSE管理体系建设[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0(9):26-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