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玉米—玉米—水稻一年三熟制高效栽培技术

2014-04-18 07:48林建华
福建稻麦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玉米

林建华

(福建省长泰县农业局, 福建长泰363900)

长泰县地处闽南地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平均温度在21℃以上,全年无霜期达300 d以上,非常适合作物生长。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同时实行水旱轮作、用养结合,改善稻田土壤性状和种植结构,有效地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近几年来,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总结出了一年三熟、一年四熟几种高效的种植模式,其中以玉米—玉米—水稻种植模式为农民最经常使用的高效种植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 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1.1 整地施肥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土壤通透性好的田块,采用机耕一犁一耙,达到田平土细。在整地时每667m2施1 200~1 500 kg优质农家肥、60 kg三元复合肥作底肥,在施足底肥同时施用适量的锌、镁、硼等微肥。整好畦后可喷施塞丹35%乳油或10%氯氰菊酯1 500倍预防地下害虫。

1.2 选用良种

一般选用“世珍”、“华珍”、“夏美”、“正甜68”等适应性强、抗病、优质、高产、早熟且商品价值高的优良品种,用种量约0.8~1.2 kg/667m2。

1.3 适时早播

为提早上市时间,早春玉米播种期在1月1日左右。播种方式采用宽窄行种植,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株距30 cm,保证种植3 500~4 000株/667m2。播种前玉米种子应晒种2~3 h,并经过催芽精选,确保出苗率,但包衣种子应直播干籽。播种后采用地膜覆盖,既提高地温,达到提早成熟的目的,同时又减少杂草生长,减少用药省工省本。甜玉米种子一般籽粒较瘪、粒小,发芽、拱土、出苗较普通玉米种子困难,因此播种时宜浅播,盖严为止,确保苗齐苗壮。

1.4 大田管理

幼苗期注意做好防虫防病,同时及时进行查苗补苗,确保全苗、壮苗。保持土壤湿润,防止低温冻害。在幼苗长至顶膜前,选择晴天的上午或傍晚,用刀片在幼苗正上方划十字小口通风透气炼苗,安全渡过霜冻期后,及时将幼苗从膜内拉出。生育中期要及时去除分蘖,每株玉米只留一个玉米幼穗,对多长出的玉米幼穗应及时进行摘除,以确保玉米品质和产量。

1.5 肥水管理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应视苗情和不同生育期进行追肥,“轻施苗肥”、“重施孕穗肥”、“稳施催穗肥”,分3次追施复合肥50~65 kg/667m2,同时按1∶1.5∶1的比例施用锌、镁、硼等微肥。水的管理应保持田间土壤湿润,避免过干过湿,灌水时切忌淹墒,要速灌速排,以灌浅沟水为佳。

1.6 病虫防治

病虫防治应遵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在大喇叭口期和初穗期用灭幼脲+甲维盐喷雾,及时防治螟虫,严禁使用残效期在20 d以上的剧毒农药。雨季多的天气,玉米易发生叶斑病、玉米锈病,可用25%苯醚甲环唑1 500倍或68.75%杜邦易保水分散性粒剂1 000倍进行防治。

1.7 及时采收

鲜食玉米采收的是嫩穗,适期收获是保证品质的关键。采收过早,干物质和各种营养成分不足,营养价值低,采收过晚,种皮变硬,口感变差。适收期为吐丝后20~30 d,采收期为10 d左右,品种不同略有差异。

1.8 第2季玉米栽培技术

第1季玉米因种植初期气温较低,故从播种至收获一般需要140 d左右(即1月1日左右种植,5月1日前采收)。在第1季玉米采收后,及时将玉米秆砍除,不用进行整地,在原有种植畦上将玉米幼苗或玉米种籽在第1季两株玉米间的薄膜上打孔种植第2季的玉米,这样可不用整地,少用1次薄膜,降低生产成本。因种植后气温高,第2季玉米从播种后至成熟期只要65 d,在8月初可采收,产量约500~800 kg/667m2,此时收购价为4~5元/kg,产值2 000~4 000元/667m2。管理技术上除了肥料采用沟施外,其余管理技术与第1季的玉米种植技术一致。

2 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品种选择关系到产量和品质,一般选择优质高产的杂交稻品种“D奇宝优527”、“Y两优1号”、“丰两优1号”或“甬优6号”。山区播种期安排在7月10日左右,平原地区可适当推迟2~3 d。晚季气温高,一般浸种20~24 h。浸种时采用间歇浸种法,先用清水浸种10~12 h,每3~4 h洗种换水1次,每公斤种子用2 g“强氯精”加水2 kg浸种消毒6~8 h。种子吸水饱满后捞起用清水反复冲洗后催芽。注意催芽温度掌握在28~30℃,种子破胸后保持25~28℃至播种。

2.2 培育壮秧,适时移栽

培育壮秧,适时移栽是搞好优质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采用秧盘育秧具有早生快发,无明显的返青期,有效分蘖率高,抗病性强,结实率高,同时节约用种量等优点。当地一般采用秧盘育秧的方式,用种量为1.5 kg/667m2。在秧龄20~25 d时要及时进行抛秧移栽,避免因秧苗过长造成抛秧时秧苗倒伏。

2.3 合理密植,科学控苗

合理密植,科学控苗是超高产栽培的基础。有效穗和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而有效穗和穗粒数由基本苗和成穗率等因素决定,由此可见密度是产量基础。经过高产试验示范,每667m2传统手插秧适宜的密度为1.5万~1.6万蔸、抛秧为1.7万~1.8万蔸、机械插秧为1.8万~1.9万蔸。无论是哪一种栽培方式,当每667m2苗数达到20万~22万时都应该进行排水晒田,这样可以减少无效分蘖,减少养分消耗,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提高成穗率和大穗率。

2.4 科学肥水管理

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多施有机肥,控制氮肥,增加磷钾肥。移栽后7~10 d施分蘖肥尿素8~15 kg/667m2,普钙25~30 kg/667m2;幼穗分化期及孕穗期施尿素5~8 kg/667m2,硫酸钾5~8 kg/667m2,确保穗大粒多。管水要本着节约用水的观念,以间歇灌溉、湿润为主,提高肥料吸收率和抗倒伏能力。即栽秧和返青期,田间水层保持在3~5 cm,以利移栽和返青;分蘖期要求浅水促蘖,分蘖后期宜适当晒田,减少无效分蘖并增强稻株抗倒能力;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要浅水灌溉,促进大穗;黄熟期排水晒田,收获前7 d断水,促进成熟。

2.5 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重点抓好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治。生产上纹枯病、稻曲病用戊唑醇(好力克)、噻菌铜和井冈霉素喷雾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用阿维菌素、甲维盐等防治,稻飞虱用噻嗪酮、毒死蜱等防治。

3 效益分析

通过几年的玉米—玉米—水稻一年三熟栽培模式试验,头季玉米每667m2平均产鲜食玉米1 300 kg,按2.0~3.0 元/kg计算,产值2 600~3 900元,成本约1 500元,纯收入1 100~2 400元;第2季玉米每667m2平均产鲜食玉米600 kg,按4.0~5.0元/kg计算,产值2 400~3 000元,成本约1 000元,纯收入1 400~2 000元;优质稻每667m2产量500 kg,按2.76元/kg计算,产值1 380元,成本约1 000元,纯收入约380元。合计每667m2产值6 380~8 280元,一年三熟总物化投入3 500元,纯收入2 880~4 780元。

4 小结

玉米—玉米—水稻一年三熟制模式,通过有效的轮作方式,有利于改善稻田理化性状,使土壤通透性、团粒结构得到改善;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均衡消耗;有利于减轻或抑制病虫杂草的危害。同时调整了种植结构,真正做到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实现了生态循环。后茬种植的玉米,不用耕地,不用再盖膜,可充分利用前茬肥料,节约生产成本。第2季玉米产量虽不高,但因价格高,故效益不减,一年三熟制增收效益明显。

猜你喜欢
玉米
掰玉米
收玉米啦!
玉米苗发黄怎么办
玉米接连暴跌 真的要崩盘?
当前玉米追肥要注意啥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童年的烤玉米
我们都是“玉米人”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七穗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