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2014-04-18 06:12:28马书杰严隽陶黄品贤
江苏中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腓肠肌家兔骨骼肌

马书杰严隽陶黄品贤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上海 200437;2.上海中医药大学统计教研室,上海 201203)

推拿手法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马书杰1严隽陶1黄品贤2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上海 200437;2.上海中医药大学统计教研室,上海 201203)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对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及途径。方法:六月龄新西兰家兔84只,切断右下肢胫神经后随机分为失神经手法治疗组(手法组)42只、失神经模型对照组(模型组)42只。手法组给予按揉法治疗,模型组不予手法干预。分别在造模后第1、2、3周和第1、2、4、6个月时间点每组各取6只家兔检测腓肠肌肌湿重、收缩力及卫星细胞计数。结果:造模后2周起手法组家兔腓肠肌收缩力明显高于模型组;造模后2月起手法组家兔腓肠肌肌湿重明显高于模型组;腓肠肌失神经后4周内,手法组肌卫星细胞增殖趋势高于模型组,而4周以后,手法则不再起作用。结论:推拿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失神经后骨骼肌萎缩,手法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是手法减缓肌萎缩的可能途径之一。

骨骼肌萎缩 失神经 肌卫星细胞 推拿手法

骨骼肌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大类疾患,在临床实际中,骨骼肌急性损伤往往同时伴有神经损伤,由于治疗手段应用不当或是治疗不及时彻底,常常导致肌肉萎缩和再损伤。研究骨骼肌急性损伤的修复方式以及促进修复的手段,已成为国际运动、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包括手法治疗的物理治疗是目前治疗骨骼肌损伤的有效手段。我们对手法在防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新西兰家兔,6月龄,雄性,体重(2.21±0.15)kg,由上海海军研究院动物房提供。单笼,自由饮水,20℃恒温环境饲养。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3%戊巴比妥钠(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10112);苏木精、伊红染色剂;YF-3手法测试仪(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同研发);Powerlab/16型多道生理记录仪(澳大利亚ADInstruments公司产品);Dual BIO Amp/Stimulator隔离电刺激仪(澳大利亚ADInstruments公司产品);光学显微镜(OLYMPUS CH);图像分析系统(OLYMPUS BX50);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骨骼肌失神经动物模型:每只家兔均行下肢胫神经切断术,造成失神经模型。3%戊巴比妥钠溶液,1.5mL/kg体重,家兔腹腔缓慢注射麻醉,麻醉成功后右下肢剃毛,暴露腘窝及大腿后部,将家兔固定在动物手术台上,局部消毒,做膝上股后外侧切口,于腘窝解剖后暴露胫神经,钝性分离出家兔右侧胫神经,切断胫神经干,并将近端游离断端向上折返缝入股二头肌肌膜上,阻止神经间自然生长,左下肢不做任何处理。

2.2 实验分组计算机随机将造模成功的家兔分为2组:失神经手法组(手法组)42只,失神经模型对照组(模型组)42只。

2.3 干预手段手法组大鼠造模成功后予按揉法干预[1],干预手法的轻重及频率通过YF-3手法测试仪标定,由专人经训练,在实验家兔右下肢后侧腓肠肌肌腹操作。按揉法参数设为:压力2kgf、频率140次/min,每日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15min。模型组不作手法干预。

2.4 检验指标各组在造模后第1、2、3周和第1、2、4、6个月各取6只家兔行以下指标检测:腓肠肌收缩力、腓肠肌肌湿重、卫星细胞切片光镜PCNA染色半定量计数。

2.5 统计学方法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包,数据用±s)表示。组间采用2×7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方法行统计检验,所有的统计检验以P<0.05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 实验结果

3.12 组家兔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腓肠肌收缩力比较见表1、表2、图1。在造模后第2、3周以及第1、2、4和6月时间点,手法组家兔腓肠肌收缩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虽然失神经后腓肠肌收缩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自第2周至第2个月,手法组家兔腓肠肌收缩力下降平缓,略低于第1周,说明手法能维持、减缓急性失神经损伤后的腓肠肌收缩力的降低,但是2个月之后,2组腓肠肌收缩力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但手法组仍明显高于模型组,可见手法对于骨骼肌急性失神经后减缓腓肠肌收缩力下降有很大作用。

3.22 组家兔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腓肠肌肌湿重比较结果见表3、表4、图2。由趋势图走势可见腓肠肌肌湿重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于造模后2周开始,手法组肌湿重比重高于模型组,造模2个月后,2组肌湿重比重走势均较平稳,手法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手法可以减缓腓肠肌肌湿重比重下降幅度与程度,但无神经再支配情况下仍不能阻止腓肠肌萎缩的趋势。

表1 手法组与模型组家兔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腓肠肌收缩力比较(±s)g

表1 手法组与模型组家兔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腓肠肌收缩力比较(±s)g

组别动物数(只)统计量不同时间点腓肠肌收缩力1周2周3周1月2月4月6月手法组6x模型组6s0.320.270.310.150.27 0.150.26 sx 4.223.83 0.160.11 4.223.06 3.693.703.602.582.13 0.110.140.120.220.24 2.822.772.691.931.52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F0.65125.97223.67424.64519.15526.25318.200 P0.4460.0010.0020.0020.0030.0010.004

表2 腓肠肌收缩力指标2×7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

图1 手法组与模型组家兔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腓肠肌收缩力的变化

表3 手法组与模型组家兔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肌湿重比重比较(±s)

表3 手法组与模型组家兔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肌湿重比重比较(±s)

组别动物数(只)统计量不同时间点腓肠肌湿重比重1周2周3周1月2月4月6月手法组6x模型组6s0.0610.0360.0620.1010.048 0.0500.040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F0.3790.0311.3720.32323.1120.4126.530 P0.5580.8650.2800.5880.0020.5410.038 sx 0.9080.584 0.1170.060 0.8520.593 0.5820.4860.5770.5750.559 0.1630.0460.0300.1100.083 0.5200.4670.4710.4530.446

表4 肌湿重比重指标2×7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

图2 手法组与对照组家兔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肌湿重比重变化

3.32 组家兔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腓肠肌卫星细胞计数比较见表5、表6、图3。手法组与模型组家兔腓肠肌肌卫星细胞数目在造模后第3周时达到高峰,且手法组肌卫星细胞数目在前3周均高于模型组。而在造模后第1、2、4和6月时,手法组肌卫星细胞数目低于模型组。在第3周到第1个月,手法组与模型组肌卫星细胞数目都出现骤降,且手法组下降幅度超过模型组,第1个月时其数目低于模型组。到第2、4个月时2组肌卫星细胞数目中位数仍继续下降,手法组明显低于模型组,肌卫星细胞有耗竭趋势。在第6个月时2组家兔肌卫星细胞数目中位数为最低。模型组在前3周肌卫星细胞数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手法组,说明手法干预在失神经前3周内可以明显提高肌卫星细胞数目。而到第6个月时2组肌卫星细胞数目基本持平且都降至最低,可见如果不能早期恢复神经支配,手法到后期也不能阻止肌卫星细胞耗竭。上述结果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肌卫星细胞总数一定,手法治疗可以促进肌卫星细胞早期快速增殖,但不能增加肌卫星细胞的数量,所以会很快耗尽肌卫星细胞,反而造成后期快速下降,并低于模型组;二是早期失神经后手法治疗可以起到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延缓骨骼肌萎缩的作用。

4 讨论

骨骼肌萎缩的防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肌卫星细胞是骨骼肌再生修复的关键因素[2]。肌卫星细胞是一种具有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成肌干细胞,主要位于骨骼肌运动终板附近的肌膜与基膜间,在骨骼肌细胞生长和再生时,提供肌细胞核。通常情况下,肌卫星细胞处于未激活的静止状态,当肌细胞受伤时,卫星细胞即被激活并移行到肌纤维附近,形成大范围的增殖与分化[3]。本实验制成家兔骨骼肌失神经支配模型,在失神经后4周内,手法组家兔骨骼肌收缩力及骨骼肌湿重比均比模型组下降趋势缓慢,说明推拿手法有一定减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但到第4周以后,手法的作用明显减弱或者消失,其原因可能与失神经后营养中断,神经营养因子等不能得以补充,再加上本身的消耗,以及骨骼肌运动终板退化有关。而肌卫星细胞经推拿手法治疗后在失神经第1周即开始增殖,一直持续到第3周,其数量都明显高于模型组,但是从第1个月开始其增殖速度明显下降,且下降速度快于模型组,肌卫星细胞的数量也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手法在治疗早期加快了失神经后骨骼肌的肌卫星细胞增殖速度,也很有可能加速了肌卫星细胞向成肌纤维的肌组织转化,而这与骨骼肌收缩力及肌湿重的变化趋势缓慢相吻合。所以,促进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是手法防治骨骼肌萎缩的可能途径之一,如果联合现代康复医学的被动训练法,在治疗神经不完全受损肌萎缩的早期应用方面应当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手法防治骨骼肌萎缩的分子细胞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表5 手法组与模型组家兔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腓肠肌肌卫星细胞数计数比较个

表6 失神经损伤后不同疗法肌卫星细胞数指标2×7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

图3 手法组与模型组家兔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肌卫星细胞数目变化

[1]《中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56

[2]SchwartingS,SchroderM,StennertE,etal.Morphologyof denervated human facial muscles.ORL 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1984,46(5):248

[3]JunHu,XilinZhang,JuntaoYan.EffectsofMassageon Satellite Cells of Acute Contusive Skeletal Muscles.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7,2(5):6

R685.05

A

1672-397X(2014)11-0079-03

马书杰(1986-),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推拿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严隽陶,doctoryjt@sohu.com

2014-06-17

编辑:吴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3806);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工程)丁氏推拿项目(ZYSNXD-CC-HPGC-JD-011);严隽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

猜你喜欢
腓肠肌家兔骨骼肌
高频超声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病变的诊断价值
家兔“三催”增效饲养法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40
骨骼肌细胞自噬介导的耐力运动应激与适应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家兔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5年9期)2016-01-04 12:00:06
家兔便秘的防治办法
兽医导刊(2015年7期)2016-01-04 11:59:58
腓肠肌损伤的MRI临床诊断研究
磁共振成像(2015年5期)2015-12-23 08:52:53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