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三大定律

2014-04-18 09:01沈启正
科学24小时 2014年4期
关键词:哥白尼开普勒定律

沈启正

品·文苑

开普勒三大定律

沈启正

【开普勒三大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1630年),杰出的德国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即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这三大定律最终使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同时,他对光学和数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他还是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

开普勒认真地研究了他的导师第谷多年来对行星进行仔细观察所做的大量记录。第谷是望远镜发明以前的最后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开普勒认为通过对第谷的记录做仔细的数学分析,就可以确定哥白尼日心说、托勒密地心说和第谷提出的轨道学说,到底哪个是正确的。

当时不论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都认为行星是作匀速圆周运动的。但开普勒发现,对火星的轨道来说,按照哥白尼、托勒密和第谷提供的三种不同方法,即便经过多年的苦思冥想和煞费苦心的数学计算,其结果都与第谷的实际观测不符,于是他放弃了火星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观念,并试图用别的几何图形来解释。

1609年,他发现椭圆形完全适合这里的要求,能做出同样准确的解释。最终,开普勒认识到了所存在的问题:他与第谷、哥白尼以及所有的经典天文学家一样,都假定行星轨道是由圆或复合圆组成的,但实际上行星轨道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就这样,开普勒得出了“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火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于两焦点之一的位置。”

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需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智慧和毅力,此前所有的天文学家,包括哥白尼和伽利略在内,都坚持天体是完美的物体,圆是完美的形状,一切天体运动都是圆周运动的成见。第谷的精确观测加上开普勒的努力,终于将日心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接着,开普勒又发现火星的运行速度不是匀速的,当它离太阳较近时运动得较快(近日点),离太阳较远时运动得较慢(远日点)。但从任何一点开始,向径(太阳中心到行星中心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所扫过的面积都相等。这就是“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这两条定律刊登在1609年出版的《新天文学》(又名《论火星的运动》)一书中,该书还指出两条定律同样适用于其他行星和月球的运动。

周期定律的发现更艰难,开普勒克服了工作环境的不利与长年的身心疲惫,经过长期繁杂的计算和无数次失败,最后创立了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行星绕太阳公转运动的周期的平方,与它们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谐和论》书中。

开普勒自幼天资聪颖,学业成绩优异,还是个充满幻想与激情的人。1600年,他出版了《梦游》一书,这是一部谈论人类与月球人交往的纯幻想作品,书中谈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东西,像喷气推进、零重力状态、轨道惯性、宇宙服等等。人们至今不明白,近400年前的开普勒,是根据什么想象出这些高科技成果的。尽管开普勒的书是纯幻想作品,受到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或古希腊神话的影响,但由此也可看出他具有极高的科学敏锐度与洞察力。

猜你喜欢
哥白尼开普勒定律
人是自己的太阳*——马克思关于人的自我理解的“哥白尼式革命”
“小哥白尼”杯自然笔记大赛
论剩余价值来源问题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倒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开普勒的最新发现:第二地球
“死而复生”的开普勒
开普勒的大发现
孤独远行的开普勒
欧洲加速推进“哥白尼”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