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理念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2014-04-17 09:35:26刘小斌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理论院校改革

刘小斌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430)

基于新理念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刘小斌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430)

当前国内各界对高职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教育部也顺时提出以“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为核心的新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指导。然而当前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还是出现了整体研究层次不高、课程理论依据混乱、实证研究少及不重视体育课程本质要求等突出问题。为更好地开展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围绕素质教育这两个原则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另外还要不断加大体育改革人才的培养投入,让体育课程回到其应有的学科地位上,而且还要保证体育课程改革能够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只有综合采取这些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理念;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它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有很大的不同。然而,长期以来,国内高职院校普遍没有立足于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基本上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模式来开设的,没有体现出自身的定位和特色,这方面在体育课程上表现得很明显。近些年来,虽然教育部再三强调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改革,并相应地提出了以“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为核心的高职体育课程的新教学理念。然而很多高职院校仍然面临着课程目标不明确及指导思想混乱等因素的影响,在新的理念下课程改革显得困难重重。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体育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必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新理念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做一番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

1.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整体研究层次不高

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技术性人才培养的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在这一环境下发展很快。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进展却徘徊不前,再加上当前国内尚未针对高职院校建立起统一的体育课程标准,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不得不借鉴高等院校的体育发展模式,导致课程设计不合理,没法很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体育课程一直以来在高等基础教育里相对不受重视,因此其课程改革和研究也相对滞后[1]。最近十年来,由于高职院校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其体育课程改革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然而由于起点低、起步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整体研究层次仍然不高,主要集中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这些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的成果寥寥无几,而且这部分微观层面的研究成果质量也不高,没有多少应用价值。

2.高职体育课程理论依据过于分散

科学的课程理论是课程设置的必要指导和依据。然而,当前国内高职体育课程普遍缺乏统一的理论依据,这使得各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相差很大,整体效果比较差。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主要采用的的理论依据有四种。

第一种是直接套用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理论。虽然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理论强调“健康第一”和“以学生发展为本”,契合当前社会各界增强学生体质和全面发展的要求。不过这一理论过于空泛,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也差,同时没有对高职与普通院校之间的体育课程加以区别[2]。

第二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理论依据。这一理论过去非常流行,但现在已经显得过时和陈旧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引入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后,所受到的批评更加严重。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教育理论过于强调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并不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切实提高。虽然这一教育理论受到了广泛的批判,不过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中,仍有不少高职院校沿用这一教育理论,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教学上,以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评判学生的优劣。

第三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理论。这种理论可以说是当前的主流,原因在于其相对契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认为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要服务于培养目标。不过,它和其他课程设置理论一样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体育课程只是高职课程体系的次要部分。二是严重忽视了体育课程提高学生体质的本质要求。三是把体育活动当做工作的附属,这些缺点对高职体育课程的正常开展有不小的阻碍。

第四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依据。这一理论和前面的几种理论相比,无疑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是当前普遍提倡的。但具体落实到高职院校上,往往效果不佳。根本原因在于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硬件和师资力量上都很难真正达到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的要求。

3.可推广的实证研究较少

实证研究的开展需要研究者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采用程序化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为提出或验证理论假设而进行相应的研究。要想科学、合理地对高职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就得依靠实证研究,而不是用现有的理论去指导实践。然而,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还是普遍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实证研究还非常缺乏。同时在研究方法上基本上都是采用分析研究法,虽然这种研究方法在完善课程理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的缺陷更为突出:由于其研究成果是间接的,因此,如果被研究对象出现问题或偏差,那么对它进行的研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丧失其研究价值。虽然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实证研究也比较重视,在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领域也引入了实证研究,但几乎都是从微观层面上着手,研究的价值不大,也无法进行推广应用[3]。

4.把体育教学研究等同于体育课程研究

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体质,并培养其道德品质等。体育教学研究指的是研究与体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各项内容,属于微观和具体的研究。而体育课程的研究主要围绕体育课程的理念、目标等展开。因此,相对而言,其侧重于对体育课程宏观方面的研究,体育教学研究实际上是体育课程研究的一部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真正进行体育课程研究还很少,很多所谓的体育课程研究实质上是体育教学研究。由于这些研究出来的成果过于微观和具体,对当前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基本上没有借鉴价值[4]。

5.忽视学校体育课程本质要求

高职体育课程是整个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高职体育课程既有学校体育课程的共性,同时也有其鲜明的特性。如果脱离学校体育课程这一范畴来开展研究,那么高职体育课程的发展就很容易出现偏差。当前不少教育界的学者坚持认为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理念一定要服从于高职培养目标,要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服务,高职体育课程设置必须据此来看展,除此之外,他们还提出要设置和专业学习联系紧密的体育技能课。然而,这样一来,高职体育课程就会从学校体育课程中被剥离出来,变成脱离了共性来讲特殊性。同时他们的课程理念也陷入了对立思维模式,把围绕培养目标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和学校体育课程理念对立了起来,消极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趋势

1.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理念的核心,无论是什么层次的体育课程,不管根据什么理念,首先都要在坚持以“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为根本,因为它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基础,直接关系着课程改革的存在意义,地位是无法被取代的。

2.围绕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来进行。因此,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要将素质教育当做改革的最主要的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改革的效率。

三、改革的具体措施

面对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这些不足,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完善和提高,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确立科学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虽然当前教育界已在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多元化的方向上达成共识,不过,还是要围绕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体育课程自身的专业要求来确立科学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满足体育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还要能够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其次,要加大高职院校体育改革人才的培养力度。任何改革都需要用足够的高质量人才来推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无论是在课程改革能力,还是在科研能力上相对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师还处于劣势之中。因此,需要外界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具体而言,各体育学术机构要主动为他们的发展搭建必要的平台,通过联合举办体育课程改革论坛及开展相关学术交流、讨论会等多种形式来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改革的能力。再次是让体育课程获得应有的学科地位。目前,在国内的各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被边缘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体育课要么被其他课程挤占,要么干脆不开设,高职院校同样如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让体育课程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以及研究课题的申请等各方面得到和其他学科一样的待遇[5]。

总之,当前政府越来越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而高职院校作为技术人才最主要的培养基地之一,受到的重视也越来越大。在这一背景下,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体育课程也应该得到必要的关注,以更好地为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人才做保障。虽然当前教育界越来越重视高职体育课程的建设,并制定出了以“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为核心的新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来指导高职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但是,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要想更好地发挥高职体育教育的作用,要走的路还很长。

[1]王新.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教学研究与实验,2010(3):42-45.

[2]谢斌.现代高职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改革为个案[J]职业技术教育,2011(5):63-64.

[3]杨涛.关于高职体育发展的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3):90-93.

[4]刘孟良.从高职课程改革现状谈高职课程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4):87-89.

[5]张哲敏,孙麒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10-113.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research based on the new idea

Liu Xiao-bin
(Gua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30, China)

Today, highly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lso chronological offered to "health sports" and "lifetime sports" as the core of new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concept for guidance. But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was the overall research level is not high, curriculum theory based on chaos, littl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do not take the ess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To better carry out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we must adhere to the "health first" guiding ideology, around the principle of quality education, combining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guiding ideology, to increase investment, to return to the subject status of it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but also to ensure that the talents training go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can serve. Only comprehensive those measures can basic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new idea;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research

G807.4

A

1000-9795(2014)09-000291-02

[责任编辑:刘 乾]

刘小斌(1969-),男,广东龙川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体育教育与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院校改革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