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全 于兴业
(东北农业大学团委,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吴立全:东北农业大学团委副书记,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于兴业:东北农业大学团委书记,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网络文化的含义。狭义的网络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文化,涵盖存在于网络空间的所有人的基本信息、知识、思想、心理和行为等;广义的网络文化指人类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所创造和交流的一切活动。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网络文化都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以虚拟网络空间为存在形式的新型文化形态。
2.网络文化的特征。第一,网络文化内容的多样性。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的海洋,世界上各种文化在这里交织融汇,形成一个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共斥的局面,它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文化的个性特征,使文化的多样性更鲜明。同时,网络包容性决定异质性文化的共生共荣,多元文化的并存决定了其多样性特征。第二,网络文化信息的共享性。网络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相互交流的共同网络语言,网络文化间的交流没有地域、语言和意识的限制,网络文化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开启文化信息人人平等共享的新时代。第三,网络文化载体的开放性。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并且打破了地域界限,超越空间、种族、语言等诸多限制,实现了全球文化的开放性、透明性。同时,网络文化的信息接收门槛较低,面向所有进入网络的人完全放开,体现了网络文化载体的开放性。第四,网络文化传播的互动性。网络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交流互动式文化。在网络中,所有的参与个体之间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所构造的文化世界中平等、自由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
1.网络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的机遇。第一,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大学生对谈话、听报告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不是很感兴趣,甚至会有抵触情绪。网络文化一改过去说教的刻板、枯燥,具有声音、图像或影像等丰富的表现形式,并且可以灵活变换情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鲜的工具和平台。第二,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视野。网络文化为思想教育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是多角度、多维度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形式、内容均得到质的改变,有助于拓宽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第三,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网络文化建立的交流平台具有较高的自由度,教师和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更加随意,这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交流,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在交流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网络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第一,对传统教育方式方法的挑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谈心或座谈等形式,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它所提供的知识信息越来越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如何应对网络技术带来的变革和挑战,创新思想教育模式,成为高校思想教育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二,不良信息带给学生的新冲击。网络文化在为学生带来传播迅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的同时,也掺杂很多负面信息,如恐怖、色情、暴力信息以及诋毁性、歪曲事实的言论或报道,对辨别能力较弱的大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三,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师生几乎处于同一个起点上,使教育者失去了师生间知识储备的不对称的优势,教育的说服力大大降低,从而对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第一,要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适应网络传播的新方式,充分认识网络发展对人们的思想状况、生产生活等方面形成的影响,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努力提高驾驭网络宣传教育的能力。第二,要对时代趋势形成理性认识。网络文化为双方提供了同等容量的信息,并且双方具有获取同样信息的平等机会,这就使得教师过去占据的主导优势在减弱,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及时辨清形势,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一改变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身的教育方法。第三,要有变革的紧迫感。网络文化形成的新的教育氛围已是大势所趋。如果思想教育工作的革新不能紧紧抓住机遇,跟上时代潮流,那就意味着被淘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早学习应对网络变化的创新手段,及时适应新的服务要求,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一,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感。要认真研究网络文化下教育对象的新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反映出时代精神及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自行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意识。第二,站在发展的角度,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思想教育要一改过去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以鲜活、生动、时尚的教育面孔展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参与者。第三,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论时代如何改变、技术如何革新,思想教育工作者都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发展观,依据学生产生的新问题、新状况,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强化教育内容的客观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第一,重视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适应新时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的接受需求,为他们提供易于接受的、生动形象、与时俱进的现代观感教育形式,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通过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网络论坛、微信公共平台等,丰富思想教育的形式,拓宽思想教育的范畴,强化和巩固思想教育的阵地。第三,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操控能力。网络文化的载体不断翻新,日益多样,如微博、微信、QQ、论坛等。利用这些新生载体,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不留缝隙地展开教育工作。第四,加强舆情监控和思想疏导工作。思想教育应当融入学生生活,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视角,与学生共同探讨话题,在畅所欲言中用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去驳斥消极、负面的言论,掌握舆论的主导,及时为学生排忧解疑,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4.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第一,要重视网络硬件基础的打造,在社会和政府力量的基础之上,构建高校自己的网络系统,形成学校自身的发声平台,加大对校园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打造坚实的后台支持。第二,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分工,提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专职人员为主,构建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和教研室,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等方式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第三,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通过开展调查研究,逐步建立针对当代大学生起到价值导向作用、行为激励作用、目标调整作用和信息反馈作用的评估机制。第四,要实现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长效化、常态化机制。要利用网络平台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长效化、常态化的教育工作保障机制,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思想教育并非某个人、某个教研室的责任,各部门、院系应该群策群力,共同完善长效机制。
[1]宋元林,陈春萍.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2]余 岚.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模式构建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
[3]姜文婷.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李 云.当代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呼和浩特市高校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郑悦文.浅析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6]陈木龙.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求实,2011(2).
[7]李雪松.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