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2014-04-17 06:46毛春雷
关键词:雷锋大学生活动

毛春雷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雷锋,一名普通的士兵,22年的短暂生命却谱写出跨越时空的壮丽诗篇,孕育了伟大的雷锋精神。几十年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显著增强,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究竟如何评价雷锋精神,他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到前进的动力呢?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实地访谈法,以集美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7份,有效回收率达97.4%。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

一、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的基本现状

(一)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高度认同

雷锋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伦理精神,其蕴含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穿越时空、历久不衰,具有很强的道德价值导向功能。所以,笔者在调查中考察了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方面的认识。在问到“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还需要雷锋精神吗?”这个问题时,有70.5%的大学生表示“需要”,而仅仅有9.3%的大学生认为“不需要”,说“不知道”的有20.2%。在回答“现在当有人说到雷锋如何伟大和高尚时,您有什么想法”时,76.6%的大学生选择“赞同”的观点,认为“无所谓”“反感”以及“质疑”的分别有9.7%、11.3%、2.4%。在回答“现在提到雷锋,您联想到的是?”这个问题时,63.7%的大学生回答“学习的榜样”,15.5%的大学生回答“跟时代有些脱节的人”,分别有15.3%和5.5%的大学生表示雷锋是“高不可攀的好人”以及“严重落后时代的人”。另外,对于“您认为现在有必要大肆宣传雷锋精神吗?”这个问题,70.2%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19.2%和10. 6%的大学生分别表示“没必要”和“不知道”。可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具有清晰的认识并且是高度认同的。

(二) 许多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崇尚感减弱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崇尚感减弱,开始“躲避崇高”。在问及“您的偶像是哪类人”,要求选择一个选项时,结果显示,选择“企业家,像乔布斯、王石等”的占56.8%,选择“明星,像周杰伦、姚明等”的占28.3%,选择“领导人,像毛泽东、奥巴马等”的占13.2%,而选择“道德模范,像雷锋、郭明义等”的只占1.7%。在回答“您会不会想成为像雷锋那样的人”时,24.3%的大学生表示“会”,75.7%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在访谈中,虽然许多大学生承认雷锋“很了不起”“思想境界很高”,但认为“他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人生是短暂的,想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想活出自己的人生意义!”“想做自己,不做别人”成为了他们的誓言,这说明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正在消解,雷锋精神已远离了许多大学生的内心,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民间英雄崇拜的气氛已经淡化,整个社会正在日益向平民时代过渡。”[1]18许多大学生不再盲目崇拜,也不再随便奉献灵魂,而是注重自我发展需求,以更加理性、务实的态度去审视现实的人、人的生活、人的生命。

(三) 多数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内涵认知模糊

雷锋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既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的本色,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代表着国人不懈的思想追求。为了考察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内涵的理解程度,笔者从雷锋精神的源头即雷锋事迹入手,考察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基本认知。调查显示,仅有2.2%的大学生表示“非常了解”,有26.6%的大学生表示“比较了解”,而高达71.2%的大学生则表示“一般了解”,没有人表示“不了解”。紧接着,笔者选取了雷锋日记中被引用较多的,同时又能集中体现雷锋精神的四句语录,设计多选题,其中40.7%的大学生知晓“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而选择“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的比例分别为36.8%、35.6%、24.9%。而对于“雷锋精神涉及哪些方面?”这个问题,“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和“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这两个选项认可度比较高,分别为87.3%、87.9%,“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的选择比例分别为37.2%、25.3%、17.8%。另外,在回答“您认为雷锋精神产生的原因”时,71.4%的大学生认为是“道德建设的需要”,23.2%的大学生选择“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5.4%的大学生表示是“国家的政治工具”。综上,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内涵的了解并不十分全面,多数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内涵认知模糊。

(四) 部分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践行态度消极

雷锋精神需要在实际中践行才真正有意义。调查显示,虽然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高度认同雷锋精神,但是上升到实践层面时,表现出了“行动虚无主义”的态度,知一套,行一套,不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雷锋精神化为人生道路上的动力,以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如在回答“您是否会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践行雷锋精神活动?”这一问题时,选择“偶尔参加”(56.6%)和“不会参加”(20.5%)的占大多数,只有22.9%的大学生表示会“主动参加”。对于“您对于学校组织的践行雷锋精神活动有什么看法?”这个问题,回答“劳民伤财,走形式”“形式过于单一”“学校强制要求的”“值得发扬和参与”的比例分别是36.7%、31.3%、16.7%、15.3%。在问到“您参加践行雷锋精神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时,53.1%的大学生表示“增加综合素质分”,24.6%的大学生表示“锻炼自己”,分别有10. 6%和11.7%的大学生表示“打发时间”和“关心公益”。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目前开展的践行雷锋精神活动主要是依托志愿服务,但是部分大学生认为参加这类活动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没有实际意义”。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与行为存在明显背离,功利化倾向严重,他们并没有将雷锋精神内化为自我的一种自觉意识,这使得雷锋精神的践行陷入一种窘境。

二、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弱化的归因分析

通过本次问卷得出,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呈现弱化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健康成长,无疑也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那么,造成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弱化的症结究竟何在?笔者尝试从经济文化、大学生思想特征、宣传教育等几个方面解析这一现象背后的主客观原因。

(一)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竞争性经济,一方面,市场的自发作用,诱导市场主体的私欲不断地膨胀,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市场关系又有无限扩展的倾向,其结果是,“某些有价值的人类关系将被贬值”[2]132。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放观念、效率观念不断增强,但同时人们似乎陷入了对市场经济的崇拜和迷信怪圈,市场化模式被广泛移植到社会政治生活、社会伦理道德中,金钱在这个时代已成了一个无处不在、无往不胜的尺度,这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起着一定的负面导向作用,在实践层面上表现为部分大学生拜金主义的兴起、艰苦奋斗精神的淡化、人生理想的迷茫、诚信恪守的缺失等,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弘扬雷锋精神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自然也就失去了践行雷锋精神的精神动力,怠慢、退却、不情愿或者干脆不参加践行雷锋精神活动的现象并不鲜见,甚至把它当作一种功利主义的“权宜之计”,这也削弱了雷锋精神的正面效应。

(二) 大众文化的强烈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大众媒介的普及,大众文化开始勃兴,这不仅为公众创造了一种共享的文化空间,还对开展文化启蒙,提高公众文化素质,培育市民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但是它的弊端也随之而来,以消遣娱乐为本位,放任感官欲望的泛化,且隐含着某种特殊的文化趣味和价值导向,如对伟大品格的反讽、对崇高理想的消解等,无疑构成了对我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冲击。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部分大学生把崇高的理想信念束之高阁,热衷于快餐文化的享受,沉迷于“时尚达人”的刺激。他们不再信仰未来,也不再追问意义世界,正所谓“神马都是浮云”。反映在对待雷锋精神的态度上,虽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雷锋精神所体现的崇高品质表示由衷的拥护,但更多地仅仅把它作为一个外在空洞的符号存在于脑海中,止步于口头上,不能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未能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在实际生活中的影响力已经弱化。

(三) 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显著增强

当代大学生最大的思想变化就是主体意识增强了,个体意识普遍觉醒,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崇尚自立,追求独立的人格,在价值问题上主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而不愿意充当顺从的角色,这些变化从总体上有助于大学生的发展,但同时也增大了雷锋精神被接受的难度。面对主流价值的引领,他们不再是盲目崇拜或是被动接受,而是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注重强调自我选择的权威性,所以,当雷锋精神宣传教育的内容与他们的思想不一致时,他们便排斥或抵制这种教育活动。再者,由于当代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塑造阶段,他们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辨别力不强,思想活动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多变性、动态性的态势,思想变化的结果也更加复杂,反复性也更加突出,再加上各自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在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无疑会有很大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做事情的动机也会参差不齐。所有这一切,都使得雷锋精神要在当代大学生中发挥积极效应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四) 宣传教育方面的滞后

雷锋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有一个认同接受的过程,实效性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和大学生之间是否形成契合点。当前,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存在着理念、内容与方法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雷锋精神的影响力。长期以来,我们的宣传教育一味强调受教育者的依附性,所推崇的是一种“圣人道德”,突出强调“大公无私”“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无限道德”,有违人性人情,由此沦为空洞的说教,与教育目标渐行渐远;在内容上,既没有结合当下的新形势,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也未能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引导大学生在活生生的社会背景下去运用去思考,不仅难以触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疙瘩”,而且会使部分大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抵触心理,使教育最终流于形式;另外,宣传教育的实施模式固定化,载体单一,形式简单,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当代大学生参与践行雷锋精神活动的积极性和广泛性。

三、增强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积极影响的对策

(一) 紧贴时代,完善雷锋精神的内涵建设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就决定了雷锋精神应该是常提常新的,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继承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内涵,使之与当今社会的需求相对接,并不断挖掘雷锋精神中蕴含的符合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内容,使雷锋精神真正为大学生所感知、所认同,进而成为一种自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诉求。为此,高校应成立雷锋精神理论研究会,以课题立项的形式,鼓励教师加强对雷锋精神的学习和研究,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以及时代价值,完善雷锋精神的内涵建设,重点解决好雷锋精神“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举办有关雷锋精神的学术研讨、专题讲座、宣传咨询等活动,邀请专家编写相关教材,做好雷锋精神“三进”,引导大学生系统、深刻地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进一步做好校友、校董的联络工作,挖掘校友、校董中的典型人物,邀请他们到学校现身说法,向大学生介绍他们治学、敬业、做人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让学生从心底里认同雷锋精神,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报效社会。

(二) 创新方式,增强雷锋精神教育的感染力

高校开展雷锋精神的教育活动,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不断赋予教育活动新的形式、新的手段和新的文化样式,从而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例如,鼓励大学生创作一批融趣味性、观赏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文艺作品,通过诗歌朗诵、话剧演绎、短片欣赏、文学作品等形式增强雷锋精神的艺术感染力、精神感化力和行动感召力;注重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开放度高、交互性强、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开设雷锋精神主题网站,通过BBS论坛、博客、QQ群和微博等形式搭建网上交流平台,举办雷锋精神视频、摄影、动漫、博文等网上作品展评活动,通过网络这一重要载体,提高雷锋精神教育的覆盖率和影响力;以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为抓手,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引导大学生在参与中进行自我教育,在雷锋精神的传播实践中获得教益。

(三) 增进共识,营造践行雷锋精神的社会氛围

由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践行雷锋精神不仅仅是高校的工作,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锻造“合力”效应。首先,领导干部、教育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只有领导干部、教育者亲力亲为,带头践行,才能调动起广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才能避免活动成为一种政治口号或流于形式。其次,新闻媒体应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弘扬主旋律,重视践行雷锋精神活动的宣传报道,制定活动的新闻宣传方案,形成常态化的践行雷锋精神活动宣传报道机制,为大学生营造抑恶扬善的舆论环境。最后,要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并对各项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进行认真的评估和审核,保证公共政策引人向善,通过社会各方齐抓共管、合力推进,营造践行雷锋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 规范制度,构建践行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

要从根本上保持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活动的长效性,就必须建立相关的制度规范,保证雷锋精神的可持续发展和践行雷锋精神活动的可持续开展。首先,完善组织保障制度。高校要充分认识深入开展践行雷锋精神活动的重要意义,把组织开展学习、宣传和实践雷锋精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周密地组织实施,从经费、场地以及人力等方面大力推进,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其次,健全参与制度。要将雷锋精神的践行活动体现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广泛开展践行雷锋精神的主题班日、团日等活动,并将活动成效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扩大活动的参与面。最后,完善激励保障制度。要注意树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突出的学生典型,予以表彰,并大力宣传他们的高尚风范和优良品格,突出其可敬可学,而不是高不可攀。

参考文献:

[1]毛寿龙.政治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艾伦·布坎南.伦理学、效率与市场[M].廖申白,谢大京,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雷锋大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写给雷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