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张 宁,康兴旺
(兰州商学院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产棉区,棉花产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2013年棉花总产量达到340万 t,在全国棉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新疆棉花产业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显现出一系列影响面产业发展的问题。笔者结合新疆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新疆棉花产业进行竞争力分析,为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的竞争力、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找出相关策略。
“钻石模型”又称“波特菱形理论”,1990年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因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下文笔者从生产要素等四方面的技术要素逐一分析新疆棉花产业的竞争力。
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可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初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等;高级要素包括现代通讯的基础设施、专业技术人才、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等。
新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为棉花种植提供了良好初级生产要素条件。新疆的日照时间长,强度大,全年日照时数为2 550~3 500 h,日照率为60%~80%,为棉花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光照和热能条件;新疆植棉区的土壤类型以轻土壤、中度粘土、沙质土为主,便于机器的耕种、灌溉和收割。与我国其他宜棉区相比,新疆在光、热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优势,能够满足棉花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热的需求,从而使得新疆棉花在质量及纤维方面形成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
当然,从生产要素角度来看,新疆棉花产业的不利因素也非常明显。新疆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降水量小,空气干燥,对棉花生长不利。但是,新疆特殊的“滴灌”作业方式的发展与普及为棉花提供了水利方面的保障。
新疆棉花产业发展中的另一个不利因素,就是新疆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相对落后,全区只有普通高等学校32所,仅占全国高校的1.41%,教育的相对落后导致棉花产业的技术跟不上,有待加强投资,促进其发展。
需求状况是指国内市场对某种产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情况。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背景下,中国棉纺织业于2008年前后在世界范围内异军突起,带动了国内市场对棉花的大量消费,一度达到了1 100万 t~1 200万 t的高峰。近年来,遭遇世界经济不景气以及大量进口棉花的影响,国内棉花消费市场平淡疲软。
新疆与我国其他产棉区相比,经济发展落后而导致棉花下游产业发展非常缓慢。新疆棉花产业在国内贸易中,出售的棉产品主要是原棉,而棉花产业中利润价值较高的纺织产品及其棉加工产业相关的产品极少,所以新疆棉花的下游产业是处于劣势状态的。原棉大量出疆,可见在初级生产是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的,但是从长远来看,作为棉花产业主要原料的原棉大量出疆,不利于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为棉花产业的中间产品新疆棉纱在市场上占有份额本来就非常少,而今新疆棉纱的品牌又已经更名换主,进一步降低了新疆棉纱的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处于劣势,这更不利于新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棉花产业是一个系统化的大产业,搞好棉花产业对相关产业支持将起到很好的效果。从支持产业来看,棉花产业涉及原材料、加工、销售等一系列产业,相关产业的涉及面更为广泛,如棉花育种、棉花的机器生产商、加工棉花的机器生产商、运输棉花的道路交通、人力资源等。目前雅戈尔、溢达、天盛等20家知名纺织企业落户新疆,带动了当地棉纺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升。2012年,新疆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已有约100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提出“十二五”纺织工业发展规划,将在阿克苏和石河子两地建设两大纺织工业城。处于棉花产业下游产业的纺织业,就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而言,新疆的纺织业的竞争实力远不及山东、河南,虽然施工个数较湖北省的多,但是建设总投资以及新增投资都不及别的省份,因此,提高新疆棉花产业的竞争力,提高纺织业的水平,应该持续增加投资。
产业战略组织与竞争状态,是从中观的角度分析某产业的组织管理水平、竞争状态等对该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
新疆棉花虽然在总产和单产两方面均处于全国的首位,但是经营主体竞争力低下,各个农户总体水平不高, 限制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营方式导致棉田经营规模较小、棉花种植的技术水平低下、经营者抗风险能力较低,这不仅不利于棉花生产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棉花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结构有待合理调整,产业化组织需要完善。现在新疆棉花产业的运营方式,主要是由团场收购以及棉麻公司按市场价格收购地方上的棉花,然后再由他们进行加工和销售。棉麻公司带有一定的垄断性,其市场观念较弱;棉花的进出口是由政府指定专门的进出口公司运作,其垄断性更强。垄断往往带来的就是脱离市场需求,造成供需不平衡。
新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始终跟不上内地企业改革的节奏,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问题不能得到合理有效地解决,体制和机制不能迅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造成新疆国有纺织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较差,普遍陷入经营困境。近几年,虽然有温州等地的纺织厂商迁到新疆加盟新疆的棉花产业,但是由于金融危机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至今没有消解,使得新疆棉纺织业的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甚至高于疆外地区,加之新疆棉花产品销售业绩不佳,使得新疆的棉纺织业生存也是举步维艰。
1 增加科技投入,努力提高原棉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改善软环境,全面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的竞争力。国家与地方政府可以适当地拿出专门财力围绕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特殊需要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开展科研,出资建立并完善棉花产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提高棉花产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率和转化率。此外,继续做好棉花生产、加工技术的研究、推广、普及及培训工作。
2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和经费资助力度 通过政策扶持和经费资助,以全面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综合效益为目标的软科学研究项目,从而促进新疆棉区以优质、高产、低成本的超强竞争力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中竞争,不断开创新疆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大棉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支持新疆优质棉基地的建设,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是将基础设施较差的1 500 万亩中低产棉田改造成高产棉田,保障棉花的基本生产力。目前,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迅速发展,平均节水40%~50%,增产15%~20%,这对于绿洲地带实施灌溉农业的新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应给予大力扶持。
1 优化棉花种植,实现棉花种植的专业化和产业化 新疆棉花种植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各地区的棉花品种多、乱、杂,品种的杂乱导致新疆出产的棉花纤维类型很混杂。
(2) 在棉花生产乃至棉花产业发展方面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
棉花种植需要从棉花的品种和质量先入手,逐步实现棉花布局区域化和规模化。近 50 年来,新疆已经自主培育出棉花品种60多个,引进棉花品种20多个,为新疆棉花产业的专业化和产业集群发展打下了基础。
2 加快发展机械化作业 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载体。实施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施肥、机械化采摘等机械化的流水作业,才能提高棉花产业的生产力,实现棉花的增收增产。机械化采棉作为棉花产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棉花产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棉花产业机械化的重要保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 1996 年起开始推广了机采棉的尝试,目前新疆的机采棉发展比较迅速,但是还需要更一步解决机采棉的效率,提高机采棉的采摘质量。
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和商品棉基地,长期以来承担了国家棉花战略安全的重任。从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角度考虑,要对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继续给予积极的扶持政策。
目前,国家储备是调控国内市场的主要手段,通过国家“收储”和“抛售”的办法平抑市场供求关系,即在国内市场供过于求时收购,供小于求时抛售,从而达到调节市场价格的作用。但由于棉花行业的这一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滞后,平抑供需矛盾、稳定市场的作用尚不明显。因此,国储棉收储政策应制度化、常态化,确定最低收储价。市场收购价格低于某一价位时即迅速启动,放开收储,否则,发现价格下滑时再研究、再定政策,往往错失良机。
参考文献:
[1]WORLD E F.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3—2004[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2]徐永红.山东省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6(2):11-13.
[3]崔光莲,郑石桥,吕君奎.新疆主要工业产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2):17-21.
[4]倪天麒,刘云同,杜宏茹,等.新疆产业竞争力及产业发展定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