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铁成
风格的建造——美术创作随感
孙铁成
美术创作活动,随着近年来艺术家们在美学思想、艺术观念上自觉意识的提高,创作个性和独立意识的强化,以及内在创作欲求的升华,逐步开始有了属于艺术家们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也是我们的艺术创作走向成熟,步入繁荣的重要标志。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的建造首先来自艺术家们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与生活的理解。而这一切他们需要通过点、线、面的构成,需要通过色彩的运用来最终实现和表达。但是,在创作中由于每个艺术家的艺术视角不同,他们所创造的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也会因人而异,于是便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以何种目光来感知世界,来发现现代生活的价值与审美因素便成为艺术创造活动中一个恒久不变得主题。但在多种艺术观念的鼓噪声中,我们绝大多数的艺术家还是坚信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坚信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伍必端是中国著名的版画艺术家,他的成长道路与他所经历的革命生涯是紧密相连、分隔不开的。从早期的红小鬼到八路军队长、抗美援朝战士,再到后来的“文革”历练,都展示出他丰富的人生轨迹。他的作品无论是早期的《血的仇恨》,还是后来的《伏尔加河之夜》《齐白石老人》《葵花地》《苗家女》等等,可谓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作品直面火热的现实生活,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艺术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一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
其次,艺术家要建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还要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尊重自己的个性。艺术家应该深入了解自己的喜好,在艺术创作中仔细体验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向自己的心灵深处探索。第一,要认识自己的兴趣特点、气质类型、专业水平、情感特色等因素。因为只有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喜好所求,才能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风格特质,适合怎样表达,也才能找准自己的创作方向。第二,就是要尊重自己的个性,不能人云亦云,无所适从。有些绘画艺术家本来自己的创作水平很高,但由于缺乏自信,缺少创造精神,不敢相信自己,生怕被别人嘲笑,所以在创作的道路上始终跟在别人后面,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的艺术家怎么能建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再次,艺术家在建造自己独特风格的同时,还应该用包容的心态、辽阔的视野来看待艺术风格。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世界,它给人们的审美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多样性。正是这种多样性的审美需求,决定了艺术家要生产多样化风格的艺术作品。在创作实践中我们会看到,即使是同一位艺术家,也会创作生产出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更不要说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创作。正是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才让艺术家们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翱翔,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艺术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多种风格的艺术创造在整体风格表现中,也必然有主有次,也必然会呈现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特征表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艺术创造当中。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与主导性在艺术创作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的,呈现出错综复杂的艺术现象。于是我们会看到,即便同属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但达·芬奇的深沉、拉斐尔的优雅依然不同;同属于西方绘画,但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风格依然各领风骚。
艺术风格的形成虽然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但风格的形成也可能成为艺术家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只有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创作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艺术杰作。艺术风格不是一个静态的模式,而是一个动态的建造过程。因此,作为艺术家,我们既要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同时又要不断突破自己的艺术风格。
责任编辑 姜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