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2014-04-17 13:58:37顾明高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顾明高

一、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的特征

1.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即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考虑到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学校开展工作的根本大计。具体体现在应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上,学生不但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身体素质、积极的精神面貌等综合素质。在以往的高效管理模式中,过于强调学校建设、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就等于失去了根本,教育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高校工作应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发展,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人的主体性在教育环境中的具体表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性是人区别于自然环境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属性。在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教育工作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同时,教育工作者、教育机构也应当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高校特别重视制度的作用,将制度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中心环节,学生管理必须按照制度的要求来开展工作。其实这种思维是存在偏差的,学生管理不应当以制度设计为中心,而是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再者,教育中学生是主体,其他都是客体,客体是为主体服务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学校建设、学科建设中体现出来。

3.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个体性是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形成的个体特质的总和。自主性和创造性是个性发展的前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注重规范,强调一致,这对于学生集体主义情感的培养大有裨益,且在学生管理中也便于操作。但是过分强调制度就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作为主体,有很强的自我特色,同时也是不断变化和成长的个体,制度若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很容易抹杀学生的个性,使培养出的人才没有鲜明的个性,也会丧失应有的活力。因此,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4.强化服务意识。在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中,学校是管理者,强调的是学生要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学校和学校的规则,主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以人为本的现代高校管理模式中,学校应当以服务者自居,以服务代替管理,尊重学生权益,注重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模式现状

1.集权式和分权式的学生管理体制。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主要由学生工作处、学生党组织、团委承担,以及学生成立自我管理的学生会。这种体制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统一负责全校学生工作,即一级管理,集权式;一种是学校和院系两级单位分别设学生工作机构,分级管理学生工作,即二级管理,分权式。集权式的一级管理体制的最大优点在于管理效率高,校方对学生管理的动态信息掌握得比较及时,便于及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具体对策。这种体制下的学生辅导员直接隶属于学校学生工作处,有利于简化机构设置,提高人员利用率。但这种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各院系没有专门的学生管理机构处理学生事务,院系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变化,学生工作极易陷入被动。再就是学校工作部门统一实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需求大,工作任务繁重,且校学生工作部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容易造成管理混乱。分权式的二级管理体制,主要是指学校和院系分别设置学生工作机构,校学生工作部门统一安排部署全校学生工作,院系学生部门对校学生部门负责。这种制度的优点是学生管理工作更具灵活性,因为院系学生部门离学生最近,最有利于开展学生工作,而院系学生管理部门的设置正好契合了这种需求。这种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各部门学生工作缺乏统揽全局的全面性,容易造成各自为政的失控局面。

2.理念未能体现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受管理理念的影响,只有革新理念,学生管理工作才能旧貌换新颜,迈出新的步伐。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长期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化思维影响,甚至还有传统文化中不合时宜的教育思想的影响,限制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步。传统管理模式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都是在要求学生适应学校,而不是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自身的调整。这样虽然有利于对数量众多的学生群体的管理,可以“把群体管理的像一个人那样整齐”,群体的风格、步调、色彩都整体划一,但是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毕竟学生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差异,目前的管理模式经常粗暴地抹杀了这种差异性,使学生统一到管理者指定的各种政策和目标上来。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模式必须思考改变这种束缚人全面发展的旧模式。

3.心理咨询工作流于形式。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阶段处于人生心智完善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疏导,很容易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但是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咨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学生还不能正确对待心理咨询这一学生管理形式。他们认为只要去了心理咨询室,就可能说明某人有心理问题,可能会受到同学的歧视。因此,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一直难以有效开展。其次,学校领导对心理咨询工作的不重视,心理咨询部门长期受资金和设备不足的困扰,人员队伍长期得不到加强,既不引进新人,也不培训老人,心理咨询工作基本处于瘫痪停滞状态。

三、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完善对策

1.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学生与学生管理模式之间建立一种难得的默契。校园环境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硬环境是指学校的基础设施,例如图书馆,体育场,教学设备,实验室等。软环境是学校的政策,校训,校园文化等。硬环境建设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学校在总体规划上应当突出照顾学生要求的设计风格,例如安静的教室与喧闹的餐厅之间的位置安排,安静的宿舍与喧闹的体育场之间的安排等,校园硬环境的每一处规划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要求,才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软环境建设中也要体现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种人为关怀即可以体现在学校制定的政策中,也可以体现在教师和校领导的个人言行中等。例如学校成立的各种社团,充分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交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可以成立贫困生救助基金,号召全体同学奉献爱心,形成关心人、救助人的温情脉脉的校园文化等。

2.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就是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学生成立特定的自我管理组织,加强对自己的管理工作。高校学生管理历来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我国早在五四时期就出现了“学生会”这种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形式。事实证明,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不但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减轻了压力,同时能够照顾到青年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在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应当继续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这种机制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着促进作用,内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学生管理的各种工作和措施只有获得了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可,方能起到实效,学生才会心悦诚服的接受。这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机理。学生管理工作要做好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从内到外的动员机制。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加强学生个体对学生管理模式的认同感。

3.完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精神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若不给以及时的疏导和治疗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现阶段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能力越来越旺盛,同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再加上我国近几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给大学毕业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目前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已经普遍受到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的重视,中央发布的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通过加强投入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同时改善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水平”。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完善的心理咨询工作的支撑。具体而言,首先,应配置专门人员,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只有加强人才素质,心理咨询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其次,积极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为每一位学生设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回访或复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问题。最后,及时开展大型的心理健康论坛或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改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错误看法。这些措施的展开都需要一个功能齐全的组织保障,那就是要建立一个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中心,这种中心就是高校学生管理中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平台。

4.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长久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没有明确可依的法律规范来指导工作,这是因为教育部门或者学校认为学生管理不需要法律,因此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就体现出人治的基本特征。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学生管理工作若无法可依,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基于目前这种形势,加强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应当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管理人员的行为做出具体指导和参考约束,并且切实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四、结语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工作的开展都应当体现出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需求的理念。但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中,仍存在着不利于学生成长的管理理念,如对制度和规范的过分强调;要求学生改变自己的步调,适应学校和制度等,这些做法其实质不是以学生为本,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这些做法,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完善对策,希望对高校学生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