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艾华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青年教师比例逐年增长,他们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的话题。如何管理与培养青年教师,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对策和措施,这无疑给高校青年教师带来了福音。然而,高校青年教师分布在学校的各个单位和部门,如何使这些对策措施制度化、系统化,具有长效性,这成了高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笔者所在的学校总结过去青年教师的工作经验,把握青年教师的发展规律,创新工作思路,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即建立“青年教师工作室”,它作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一个有益载体,引导青年教师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青年教师工作室”是凝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发展的载体。它立足于本校,突出特色,整合学校各种有利资源,以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以服务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全面成长与发展为宗旨,以教师队伍建设与学校同步发展为目的,融合初学者的专业训练和有经验者的持续成长,将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和生活为一体,通过开展各类青年教师培养和教育活动,创新青年教师培养和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拓展青年教师培养和教育的空间,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和教育的机制,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育更具针对性、系统性和长效性。
1.构建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第一,引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术的能力。当今教师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更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而应该是互助学习、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胜任这个角色,教师就要具备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信息的搜集、整理、识别和使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引导。第二,引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帮助他们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将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三,引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具备互助合作交流的能力。知识的出新,理论的创新,观念的更新,已不是靠每个教师的一己之力所能适应,要靠同伴间,甚至与学生的互助合作与交流才能保证我们有时间、有精力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并内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和精神财富,才可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第四,帮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快速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要为青年教师营造一种“成才有途径,发展有空间,生活有保障”的良好氛围,要在生活上关心青年教师,切实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认真了解新教师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困难,给他们以温暖的关怀。第五,成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和助推器。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共同评点、交流教学心得,取长补短,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2.打造一支稳定、优秀的队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师资队伍息息相关,无论多么美好的教育改革蓝图,最终都必须由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付诸实施。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今后的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由此也成为学校一项重要的工作。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专业扎实、科研丰硕的优秀教师群体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青年教师工作室”不仅要从思想上、学术上和业务上关注青年教师,也要从生活上关注青年教师,只有各方面通盘考虑和切实为青年教师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稳定青年师资队伍,才能加快青年教师队伍培养的步伐。只有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青年教师队伍,才能推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3.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和谐校园的内涵,即生活和谐、工作和谐与心理和谐。“青年教师工作室”要为青年教师创造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和谐校园环境,如浓郁向上的学习环境、轻松愉快的人际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有效到位的管理环境、爱岗敬业的工作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等。在这样健康和谐的氛围中,青年教师才能感受到积极愉快的学习生活愿望,才会自觉地使其在教学、科研和生活过程中的行为符合和谐环境的要求。同时注重为他们办实事,解决他们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青年教师工作上有奔头,思想上必然稳定。
4.重建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园。努力使“青年教师工作室”成为高校青年教师心灵的栖居地和避风港,成为高校青年教师人生的幸福家和快乐源。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生活问题不少,如家庭、爱情等方面的困难,生活上的不顺利会对给青年教师的工作带来影响,“青年教师工作室”要真正关心他们的困难,考虑他们的切身利益,使他们在这里真正体会到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从而心生家的温暖感,从而激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如人际关系比较紧张的青年教师,要帮助他们理顺关系、消除隔阂,这就需要多与他们开展谈心活动。学校要多举办联谊活动以丰富青年人的业余生活,同时为他们创造交友机会,把“青年教师工作室”办成高校青年教师的团结之家、交友之家和温暖之家。
1.学校的重视和良好的政策支持。重视高校青年教师,就是重视学校的未来。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青年教师工作室”的建立需要一些规章制度来保证:第一,要求青年教师要有在“青年教师工作室”培养的经历,这可通过资格证书的要求来体现。第二,承认教师在“青年教师工作室”的工作,作为他们提升和长期聘用的依据。第三,要以文字形式正式把“青年教师工作室”的建立确定下来。
2.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工作分工应以文字形式确定下来,由于“青年教师工作室”由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因此,明确谁负责哪块工作,明确谁的工作优先是很重要的。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不仅能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增强学校广大教师的凝聚力。
3.经费保障。“青年教师工作室”的资金需要从政策上保证解决。具体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政策制定者需要拨出足够的资金发展“青年教师工作室”,以保证所有的青年教师都有机会在“青年教师工作室”接受培训。第二,政策制定者需要确认拨款要用于支持“青年教师工作室”。这样一份清楚交代关于资金提供及资金花费的规定也变得很重要。一般来说,一旦“青年教师工作室”开始实施,在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教育上总的花费的1/10就可让“青年教师工作室”运作。第三,政策制定者需要拨款以保证“青年教师工作室”里的有关专家制订计划,让制订计划成为参与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第四,必须坚持以学校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原则。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也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证经费投入是关键,因此培训经费要保证到位,同时也可以多渠道地筹集。
1.实行全面有效的培训机制。对青年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集中培训,主要以塑造现代教师“共同品质”为目的。培训采取集中学习、参观考察与访谈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技能、学校校史及管理制度的学习和培训等。培训始终围绕青年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三大块内容展开。
2.实行双导师制的机制。根据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潜力,指定教学和行业专家对其追踪研究,进行个别指导,以充分发展其教育教学中的个性品质。实施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传帮带”“结对子”“导师制”等形式。每一名青年教师都配备两位指导老师,即一名学术造诣高、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一名操作技能精、经验丰富的行业指导老师。青年教师通过与指导教师“结对子”完成培养计划,使他们在教学、科研方面有长足的发展。
3.实行观摩听课、说课比赛的机制。青年教师观摩听课活动,既是常规教学管理活动的内容之一,也是学校为提升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渠道。“青年教师工作室”组织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给青年教师安排公开示范或观摩课程,通过观摩、评课等环节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听两位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教师不少于4学时课程,见习教师每学期至少听本单位的教师5次课,每次不少于2学时。
4.实行课题中心制。由专家和培养对象共同确定科研课题,以课题为中心建立课题组,借此提高培养对象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此项教学形式,推出一批教学科研成果。
5.挂职锻炼学习制。根据培养过程的实际需要,有计划选派青年教师到与学校签订有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行业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增进教师对行业发展动态、行业运营规律的了解,促进产学合作,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加大培养“双师型”的青年教师队伍。
6.实行校企合作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模式,“青年教师工作室”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全程合作。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关课程,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建实训基地以及共同研发项目等。“青年教师工作室”邀请行业专家定期为青年教师作讲座,使青年教师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
7.实行激励的机制。“激励”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青年教师的学习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以保证和推动管理、教学、学习质量及效率的提高。开展“教书育人标兵”“教学新秀”“十佳青年”等先进、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活动;表彰先进,形成示范、带头以及辐射作用,促进了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领域中的积极进取;对有成就、有建树的教学骨干在任用、晋级、评优评先及外出学习等方面给予优先,以调动其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加速人才的成长。
8.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机制。“青年教师工作室”与系工会、校工会和学校各职能部门竭诚合作,为青年教师创设一个解决恋爱、婚姻等生活困难的平台,以此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建立青年教师的网上交流平台;举办青年教师联谊活动,增进青年教师的交流;建立单身教工俱乐部,为单身教工们牵线搭桥,传递友情。
“青年教师工作室”是一项教师教育培养工程,为了有效实施此项目,必须建立起合理的组织形式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1.组织形式。第一,成立“青年教师工作室”组织机构。“青年教师工作室”设立工作室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由项目组首席专家和系部相关负责人共同组成。由系部主任担任工作室主任、书记担任副主任。工作室设在系部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工作室委员会组织实施。工作室主要领导和项目组首席专家对“青年教师工作室”进行统一规划。研究、决定“青年教师工作室”的重大事宜,领导和协调“青年教师工作室”的实施和推进。第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青年教师工作室”有关领导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培训的监督和指导,办公室制定出各时期相应的培训规划并负责指导实施、评估和检测。办公室负责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和实施,每年要制定出具体的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非校内的各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以利于教师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
2.管理制度。第一,档案管理。对导师与培养对象分别予以建档管理,并建立起档案管理网络。第二,教师教学责任制。明确被聘教师的责任与权利,建立以评定聘的管理制度。第三,培养对象学习管理弹性制。对培养对象施以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同时,重点进行形成性评价,并据此对培养对象实行弹性管理制度。
青年教师工作室为青年教师搭建广阔的平台,并服务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有利于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和生活的和谐共进。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重视“青年教师工作室”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丰富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研究。第二,重视“青年教师工作室”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整合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的三大力量,更有效地推动青年教师的成长。第三,重视“青年教师工作室”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稳定青年教师队伍,更有效地推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第四,重视“青年教师工作室”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解决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和生活为一体的难题,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