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银
(江苏省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 223001)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以往由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法创建了一个由学定教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主要以指导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任务为主线,模拟职场工作的场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充分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计算机专业是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的专业,而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编程的首选教学语言。VB是一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它功能强大、应用范围广,却又简单易学,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笔者是一名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无论中职学生还是高职学生,他们在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过程中对编程的算法思想不清晰,逻辑思维不严谨,对VB的基本概念模糊,语法结构混乱;学完后,综合应用与理解能力依然薄弱,教学效果欠佳。因此,为提高教学效果,改变教法势在必行。
1.VB程序设计课程性质所决定
根据中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VB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课,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编程的基本知识,掌握 VB语言的基本内容及编程的基本方法与程序设计技巧,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计算机的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所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实训室学习。但是VB实训课学习内容多,难度大,任务繁重。所以,教师需灵活运用课堂教法改善VB实训课程性质形成的弊端。
2.中职学生心理特质所决定
中职学生年龄在15-17岁,富有竞争心理,个性突出,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成绩普遍较差,进入职业学校前饱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漠和家长的训斥,自卑而不自信。进入职业学校后上进心不强,求知欲不高,得过且过混日子,甚至自暴自弃。上课时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趴在课桌上打瞌睡,厌学情绪严重。加上其本身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理解能力偏弱,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较差,缺乏自信,综合学习能力处于弱势。而程序设计是一门需要兴趣、耐力与毅力相支撑的课程,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更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结果学生就经常在实训课上成了实训的旁观者,或者就成了只是简单完成实训内容的机器。所以采用有效课堂教法改善学生学习想法和端正学习态度是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VB程序设计”是一门技术新型、视野开阔、注重实践、逻辑严密的课程,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编程技能,重复训练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编程思维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用来驱动的“任务”设计。“任务”设计的难易程度、完整性如何以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探索知识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以自身在给学生讲授“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训课中的第一课“封面设计”为例,谈谈“任务”的设计和任务驱动过程。
1.准备工作。在Vb程序设计实践课中实施任务驱动法,首先要准备如下教学环境:局域网络、一体化实训室,VB软件,多媒体广播系统;其次要提前做好如下学习资源:教师自制课件一个(PPT导学)、程序文件、课前发到学生端的资料(学生学习页一份、教学评价表、相关图片及素材等)。
2.温故展示。这个环节是上课开始五分钟左右,主要是复习上次课的要点,利用学习的共同性原理,从与新知识有交集的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在这个环节,师生主要的活动是(1)启动VB,请学生留意软件启动时看到的第一个画面,这是为本次课做“启动界面”的引入做准备;(2)回顾上节课的要点,用PPT显示;(3)温故并提问,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从这些师生活动中,引导学生进入本次课所要学的内容。
3.情景激趣。笔者根据实训内容创设富有生活特色和职业特色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在本次课设置的情景是请学生给某一软件系统设计一启动画面,并给其展示了Word和VB软件启动时的画面,这两款软件都是他们熟悉的,利用他们身边的事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达到刺激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通过这个环节,模仿职场情景,让学生清楚地知道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可以完成哪些工作,并能明白这一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种目标意识与学习兴趣结合起来,将形成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心理。
4.分解任务。根据本次课堂要完成的内容及VB程序设计的步骤,分解成以下5个子任务:任务一(观察、模仿——创建界面);任务二(探索、设计——设置对象属性);任务三(思考、感悟——运行程序);任务四(研究、推敲——调整封面布局);任务五(完善、创新——改善封面效果)。这五个任务的提出,让学生先整体上明确本次课要完成的目标。而这五个任务也是vb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每一个任务的实施,都是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指引他们严谨的开发步骤。
5.任务驱动。任务明确后,接下来的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各个子任务,参照学习页上的要求,分步分层完成整个任务。这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在这个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化尝试学习等多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实践思索中掌握并消化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分组实践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互助,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分析、总结概括能力。总之,要让学生动脑,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效果。
6.总结评价。笔者在这个环节,把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进行结合,形成一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本次课为例,笔者请每个学生设计一个界面,界面的背景图片、色彩、布局由学生自己设计。由于形式独特,学生积极性很高,设计了风格迥异的画面。接着小组评价,组内同学通过对界面的综合评比,选出优秀作品加以奖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启迪、指导。然后在各小组互相评议之后,教师进行总结性和指导性评价。最后学生填写教学评价页和学习日志,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并对本次学习做个小结,为后续的学习积累知识。整个评价过程注重多元化和多样化,而评价主体则从传统的教师改变为学生。这种角色的转变,给了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即使在后面的课程中面临大量枯燥的编程练习,学生仍然表现出比其他课程更多的参与热情,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笔者在课堂实施任务驱动法时,认为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1.教学策略的使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采用情景创设、任务驱动等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化尝试学习等多种新的学习方式,可使学生在实践思索中掌握并消化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增强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举一反三的能力;分组实践后,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学生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利用多媒体广播系统进行展示自评、互评,这样不仅能将小组所尝试学习的内容进行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分析、总结概括能力。尝试使用教学评价页和学习日志,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作一个自我评价并作个记录小结。
2.教师的角色的把握。这时教师从课堂的主角退到幕后,学生开始了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分层学习等模式,但是不等于教师无事可做,此时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或小组进行协作、帮助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激发到兴奋、稳定、持续,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惯性。
3.有效激励的使用。在整个任务驱动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激励。如学生在新知识学习和运用时,适时激励,让学生有发现的惊奇与自信,带着自我探索、自我实现的急切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当学生学习没有阻力时,适度激励,避免学生产生盲目的优势感或者浅层次的满足感,要有一个“学无止境”的心理激励。但是在学生遇到挫折时,及时激励,利用鼓励、称赞、欣赏等这些积极的激励手段对学生进行自信培养。信息反馈时,合理激励,少责备或不责备,多以表扬为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在成功中激发兴趣,培养信心。当学生迸出智慧火花时,及时激励,让他们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也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4.适时的质疑。质疑能驱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内在的潜能激发到最大,使思维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一方面,学生在执行任务时会碰到各种问题,特别是程序设计类,各种小问题都能引发程序出错,疑问多多;另一方面,教师根据课堂的推进不断的提出质疑,留给学生思维想像的空间和提供探究问题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改善学习低效和无效的现象。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任何教法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本文也只是笔者对自身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做一简单阐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不断改进。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必须更深入地研究实训课中的教学艺术,使课堂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天堂,这样,实训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将是顺理成章的。
[1]张小卫,谢巧玲.VB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科技,2013(17).
[2]徐宁.论信息时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
[3]郁斟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C].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20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