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培训适应性、有效性问题研究

2014-04-17 11:20李茹
教育与职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对象岗位

李茹

一、社会培训的现状

目前社会培训已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全国已拥有大量的民办培训机构、就业训练中心以及技工学校等机构,此外还有很多集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一体化服务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高职院校带着天然的品牌优势,也积极投入了到这一市场。就天津来说,以天津职业院校和专业技能培训学校为主开展的多层次、多形式社会培训工作,密切结合社会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和个人的实际需要,培养了大量的有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较好管理能力的现代生产者、经营者以及技能型人才,既有效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为滨海新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技能型人才,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为促进天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是,从近几年天津市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对缺工企业紧缺人才职业培训和培训跟踪分析来看,培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培训内容与岗位工作需求有偏离

一直以来,1992年和1999年以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及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是我国推行职业资格制度的基本依据。由于我国各省市、各地区工业产业发展状况不均衡,经济发达省市、地区职业标准基点较高,水准要求有其特殊性,不仅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相比存有落差,各发达城市工业也存在区域差别,而我国《国家职业标准》是基于全国经济均衡水平和状况制定,其内容(包括: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术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等)不可能完全与各地区工业产业实际相对应。就天津来说,天津市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城市,许多职业(工种)的现行国家职业标准远不能满足天津经济发展的需求,职业能力要求水准偏低,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落后于天津企业实际生产要求,职业培训内容远离当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以致社会培训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需求存有偏离,培训项目与岗位能力需求不能紧密对接,进而造成培训质量跟不上,培训资源和培训投入的浪费。

(二)培训项目没有选择性,按岗位工作的个性需求难以满足

目前各职业(工种)对应多种岗位(岗位群)工作,职业培训实行的是按职业等级设置培训课程和培训项目,受训者要从事这个职业,无论是哪个岗位都要接受规定的培训课程和培训项目,接受规定的考核内容。就受训者本人可能从事此职业领域中某个或某几个岗位工作,他希望接受本职业本岗位的职业培训,以提升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但目前职业培训项目没有个性选择的灵活性,按职业岗位培训的个性需求难以满足,以致出现受训者接受正规的培训,取得正当渠道的职业资格证书,还不能上岗的弊端,同时也造成培训成本的浪费。

(三)培训过程缺乏规范标准和规范管理

目前职业培训实行的是结果管理。培训学校一般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自行准备培训内容进行培训,以鉴定考核作为培训最终结果的考证。但其培训教育过程如何,是否偏离过培训策划方案,均没有相应的监控和规范。培训质量受自身培训条件和教师水平能力影响较大,不同学校之间培训质量差异也较大,由偏离培训策划方案引起的一系列培训质量问题等难以掌控,出现的问题难以发现、反馈和纠正。培训过程没有规范标准和规范管理机制,也是制约着培训水平和效果的提升,出现培训市场混乱的客观因素。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文件)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培训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适应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达到高质量培训和高质量就业要求,当前潜心研究职业培训针对性、适应性提升问题意义重大。

二、提升社会培训适应性、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一)社会培训适应性、有效性的概念

1.社会培训。培训通常是指培训主体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借助一定的形式,将知识和技能或其他信息传授给特定对象,提高他们技能和能力的活动。所谓社会培训是指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利用学校或社会资源面向社会人员的培训。如职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度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培训活动。

职业培训是社会培训的一种形式,它是直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要求就业和在职劳动者(培训对象)以培养和提高素质及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其含义:(1)是一种以劳动者为特定对象的劳动力资源开发活动;(2)是一种以直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某种特定需要为目的的定向性培训;(3)它通常是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的规范性培训。

2.社会培训效能。效能释义为功效、效果,指目标的达成程度,着重质量层面,强调效果。所谓社会培训效能是指社会培训活动达成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具体为向社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包括数量、质量、效果、影响、能力、公众满意度等多方面的要求。社会培训效能理念内涵是: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把培训功效作为追求目标,以服务能力为保证,全面优化培训服务效果。

3.社会培训适应性、有效性。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生物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或相适应能力。社会培训适应性强调的是培训环境(包括资源、培训方法、培训内容等)与培训对象相适应性。有效性是指完成的策划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社会培训有效性强调的是培训活动达到预期成果或目的的程度。

(二)提升社会培训适应性、有效性策略和方法

无论从社会培训适应性、有效性基本内涵出发,还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遵循“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的原则,把握社会培训适应性、有效性就是要关注培训项目设计(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资源等方面)与培训对象之间的融合度及相适应程度,关注培训项目实施达到增值变化程度及培训目标实现程度。其提升策略可从如下几点考虑:

1.坚持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相一致。此策略就是针对培训目标所确立的方向来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项目。如维修电工中级资格培训,其目标是学习者获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中级职业资格相关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水平,能从事岗位工作,以此为目的开发培训内容和培训课程。

策略实施方法:一是确立培训目标。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的前提,对培训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需求对象上来看,可以分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需求和员工的个人能力发展需求两个层面。在企业层面上,需要从战略的高度着眼,研究企业的发展方向对培训需求的要求,研究企业的经济基础对培训需求的制约,研究企业的人才结构对培训需求的影响,从而使职业培训工作符合企业的战略要求,进而有效的促进企业发展。需求信息必须深入到社会、培训企业直接了解、调查,进而明确培训目的,确立培训目标。二是构建课程设计思路。培训课程设计要体现项目化培训特色,由真实的生产项目导入学习和训练内容,从“用”入手“学”,强化技能操作,使学习内容与训练项目紧密结合,理论与实操紧密结合。培训课程设计要体现职业化培训特色,营造具有企业氛围的训练环境,学习训练中体现职业属性,训练过程视为生产过程,培训过程视为能力提升过程。培训课程设计要体现模块化(菜单式)培训特色,方便不同层次人员和从事本职业不同岗位人员选择适宜的模块或学习单元。三是开发培训项目。培训项目开发就是要是保证内容与标准对接,考核与目标对接。培训项目开发任务之一是依据岗位职责内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所涉及的全部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规范等设计培训内容,开发培训课程。其标准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任务之二是依据职业标准等级要求确立考核内容、考核评价标准,保证其客观、公平、公正,其标准是考核结果与培训目标紧密对接。

2.把握培训对象与培训方案相适应。此策略就是针对培训对象设计培训方案,即以培训对象为中心,针对培训对象不同来源,不同基础状况和就业、从业岗位需求特点,以及技能认知、形成的规律设计培训方案的策略。

策略实施方法:其一是分析培训对象。同样的培训目标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其培训方案有所不同。全面认识、了解培训对象,掌握培训对象基本信息,是构建职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基础。培训体系形似培训菜单,按不同层次培训对象分类,建立菜系口味,再按照各类培训对象的“口味”设菜、拼菜。其二是开发培训课程体系。培训体系搭建要遵循技能认知、形成的规律,可持续发展规律开发培训框架。开发任务一是为一般培训对象按浅显任务系列、复杂任务系列、综合任务系列设计实训模块,以适应一般受训对象“点菜”。二是按岗位(岗位群)工作系列设计实训模块,以适应不同岗位受训对象“拼菜”。三是针对职场动态变化按特殊任务系列设计实训模块,以满足特殊需要设“招牌菜”。此外对各系列培训“菜谱”所需的培训环境、师资设备条件及培训要求做明确规定。其三是确立培训方法。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要达到培训目的,必须选用正确的方法,要认识差异、重视差异、做到从实际出发,有所区别,有的放矢,这是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培训方法的确定主要考虑员工自身特点,考虑员工兴趣、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等方面的需求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对来源不同、年龄不同、素质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身体条件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的培训对象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培训对象确立不同的培训方法,供其选择。如:面授课程、网络课程、录像课程、自修课程、入户授课等。

3.保证培训资源的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此策略就是完善能保证培训目标顺利实现,培训项目可靠实施的资源。包含服务于教师的教学资源,服务于学员的学习资源,服务于培训组织者的管理资源,并保证这些资源能够满足系统教学、系统学习和系统管理,具有先进性、系统性和可靠性的使用价值。

策略实施方法:其一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社会财力、物力、人力和环境资源优势,多方投入,多方合作,多方协调,整合利用已有资源。其二是校企合作开发“一体化”培训课程资源库。其三是校企合作开发“一体化”培训教材。

三、以“融合度与适应度”理论引导“职业培训包”开发

针对培训教育出现的问题,天津市从去年开始推进“职业培训包”的开发。本人作为天津市“职业培训包”领导小组成员直接参与项目开发的顶层设计和开发指导,创新性地提出“职业培训包”框架体系,并以“社会培训适应性、有效性提升策略”理论研究引导“职业培训包”项目开发,选择天津职业大学培训包试点项目中先行先试。

天津市“职业培训包”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针对某一职业各层次的培训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资源总和。它以职业冠名,以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分包,每个培训包由标准包、指南包、资源包三部分组成,将培训标准规范、培训操作指导、培训使用资源集中打包、捆绑包装,形成职业培训实施的纲领性和技术性文件,搭建学员即时学习训练的平台。

“职业培训包”,框架中特别关注培训项目设计(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资源等方面)与培训对象之间的融合度及相适应程度。它依据“标准包”对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师资队伍、设备与环境、培训考核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拟解决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标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紧密对接问题,其本身已将过去的培训结果管理提升为过程管理,无论哪个学校、哪个教师都必须按照标准包进行培训和考核,实现对培训过程各环节的规范监控;它还依据“指南包”将以职业等级进行系统培训的模式转变为单元培训模式,即把职业等级培训内容拆分为若干个培训单元,紧密结合岗位工作任务,按培训单元设置培训内容,建立柔性化、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形成职业培训超市,方便培训对象根据自身需要到培训超市选择培训模块。同时也为培训教师、培训机构、相关人员提供了选择的空间,拟解决职业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此外,它还依据“资源包”跟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建立丰富的培训资源,设有版本升级,根据职业发展情况,定期调整更新“职业培训包”的内容,以保障职业培训的可持续性、技术应用的先进性。

四、小结

培训包先行先试的结果证明社会培训适应性、有效性策略和方法研究,已对“职业培训包”开发产生指导作用。目前“职业培训包”对培训水平的提升作用已初显成效,相信经过更多的研究和尝试,“职业培训包”这样的解决方案一定能大大地提升社会培训的效能和价值。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对象岗位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