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2014-04-17 10:54厉敏萍丁功谊
金融教育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江西文化产业人才

厉敏萍, 丁功谊

(井冈山大学,江西吉安 343009)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到2020年,将文化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在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各级政府纷纷将文化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江西省把文化及创意产业作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新时期,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的转变,提升江西省文化软实力,是摆在江西省委省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近年来江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总量增大,增速显著

2004年以来,江西省的文化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比同期GDP的增速高出约6个百分点,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据统计,2012年,江西省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的法人单位的主营业务收入已经突破1400亿元,达1460.25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3.4%;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407.3亿元,按同口径和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1%,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比江西同期GDP增速高9.5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首次突破3%,达3.15%,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1]

(二)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2年,江西省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的核心层、以新兴文化产业为主的外围层和以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相关层的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8:13:79,增加值之比为11:20:69。其中,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创造的主营业务收入1157.8亿元,实现增加值280.3亿元,超过以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和文化艺术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得到极大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以出版、广播电视为主的的传统文化产业格局。[2]

(三)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近年来,江西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一批文化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以江西日报总社、江西广播电视集团和江西出版集团为龙头的骨干企业。2012年,江西日报社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20%;总资产18亿元,同比增长14%。江西出版集团总资产、总收入双双过百亿,进入全国出版发行企业前五名,连续4年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企业30强。江西广播影视业总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238%。全省有线电视总用户达567万户,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影院票房突破2.7亿元,同比增长64%,从2011年的全国第21位升至2012年的第16位。同时,也涌现了金太阳、巴士在线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民营文化企业。

二、制约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尽管近几年来江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与其他先进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限制其发展和壮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

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根本支撑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文化产业不仅需要文化艺术专门人才,而且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又擅长经营管理的企业领军人物,特别是懂外语、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人才现状来看,2011年底,江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达到27万人,但中高端人才偏少,文化产业的领军人才、创意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短缺,远不能适应文化产业领域高科技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同时,江西受经济不发达等制约因素影响,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弱,不但人才难流入,而且不少有能力的人外流沿海发达城市。文化产业人才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江西文化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依靠高新技术支撑不够

世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是现代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大企业或企业集团都在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其文化产品及服务的科技含量,以开辟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江西文化企业在高科技投入方面明显不足,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原创能力更是薄弱,导致文化产品档次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偏低,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三)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文化品牌

骨干企业和自主品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江西文化产业在总量和规模上有很大的提升,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上规模、上水平的龙头文化企业偏少,骨干企业和自主品牌不够。尽管江西也打造了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活动,如红歌会、红博会等,但传统的优势文化资源仍需加强开发和深度利用,如红色、陶瓷、道教、青铜等领域内并没有形成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导致江西省文化产业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2]以动漫产业为例,2011年,全省登记在册且有一定规模的动漫企业就有18家,获得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9家,获得全国重点动漫企业认定的1家。与动漫之都——浙江杭州相比相差甚远。2009年杭州市就有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动漫的企业113家,动漫产品年生产能力为1.5万分钟,全市原创动漫占全国总产量21%,居全国首位,实现销售额20亿元。相比之下,江西的动漫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不够完善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但目前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仍存在若干缺陷,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和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规模不大,信贷、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不够完善。有些政策还过于原则性,缺乏实施细则,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缺失或落实不到位。二是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人力资源、技术设备、产权交易等市场仍不完善,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仍存在许多障碍。三是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有企业垄断市场,非公企业面临较高准入门槛,中小企业受到贷款歧视等问题仍是制约江西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目前江西对于文化产业的管理由广电、文化、工商、公安、版权等多部门同时管理,多头管理的情况普遍存在,难以形成合力。五是文化消费体系建设仍不完善。政府在优化文化消费环境、完善文化消费平台、培育文化消费意识等方面缺乏更有效的促进政策和措施,文化消费疲软成为制约江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三、加快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立足江西独特的文化资源,不断破解人才、科技、企业和体制等制约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江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

(一)培养和引进复合型高端人才

首先,创造优化人才成长的环境,在保证较好的待遇基础上,搭建发挥才能的创业平台,让他们有施展抱负、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和舞台。其次,选拔一批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文化领域领导岗位上来,培养一支擅长文化业务和管理水平的干部队伍。再次,要大力培育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把培养基层文化骨干、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等作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任务,配好配齐乡镇、街道宣传文化力量。最后,要充分利用本区域大学、科研机构的资源优势进行高端文化产业人才的集中培养。依托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等本地院校的办学和研发能力,加强本土文化人才的培养。同时,充分利用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为文化企业与相关高校联合研发文化产品创造条件,实现产、学、研的优化整合。

(二)促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

科技创新是促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的基本动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不仅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手段和丰富的形式,也催生出许多新兴的文化业态。江西文化产业竞争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运用程度不高。为此,要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用高新技术提升文化产业,如将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电影、电视、广播等,力争在新兴文化产业领域中抢占先机。同时,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培植开发新兴文化产业和业态,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江西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三)加快培育文化骨干企业,打造自主文化品牌

骨干企业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中间力量,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只有培育竞争力较强和影响力较广的文化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才能增强江西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首先,要通过跨区域、跨行业的兼并、联合、重组、参股等形式整合现有文化企业,推进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形成一批典型的龙头文化企业。通过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带动,重点培育和发展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尽快做大做强。就目前来说,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江西出版集团、江西日报报业集团以及江西广电传媒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成为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者。同时,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构建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产业集群。其次,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针对江西省的文化资源优势和特色,当前应重点培育和提升3个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一是红色文化品牌。积极用好用活国家振兴原中央苏区的政策,将红色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以红色旅游为抓手,建设红色文化产业聚集区,打造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带动赣西和赣南的经济发展。二是生态文化品牌。积极响应国家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以庐山、龙虎山、三清山等为生态文化产业聚集区,将自然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起来,以生态旅游为重点,发展赣北、赣东经济。三是传统文化品牌。以构建庐陵文化、临川文化、客家文化等区域文化产业聚集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旅游景区。

(四)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体制机制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江西应积极推动文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把政府职能转移到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强化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上来。

2.推动国有文化企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将各类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推向市场,改制为文化企业,特别要推进发行、出版、影视制作、非公益性报刊和文艺院团的企业化改制步伐,使之充满进入市场的动力,参与竞争的活力。改制单位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

3.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在工商、财政、税收、土地等各方面,积极扶持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发展。在投融资方面,开放市场,引入民间资本,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形成以政府引导、企业投入、金融支撑,市场融资为主导的文化投入机制,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文化资本格局。

4.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技术创新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平台建设,为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3]

5.积极探索培育高中低端齐全的文化产品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把握消费结构升级的“脉搏”,以内需推动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之,文化产业引领着江西未来的经济发展。我们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坚定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念,创新思维,认清现状,找准问题,谋求发展升级突破点和支撑点,努力将文化产业建设成江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1]江西省统计局科技环保统计处.2012年江西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增长[EB/OL].http://www.jxstj.gov.cn/zh_cn/News.shtml?p5=3823071,2013 -9 -25.

[2]刘忠林.加快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究[J].老区建设,2012(6).

[3]陶晓红,刘晓青.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求实,2012(4).

猜你喜欢
江西文化产业人才
江西银行
人才云
我爱江西奶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