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对策研究

2014-04-17 09:38:45葛玉良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葛玉良 谢 羚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日渐加剧,“就业难”、“史上最难就业季”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而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职业指导:概念及涵义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是人们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精神生活的工作。职业生涯伴随人的一生,因此职业指导在人的职业生涯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职业指导是指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以及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这个定义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强调了职业指导的对象是劳动力市场中的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而不仅仅是针对求职者;第二,强调了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是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人尽其才,而不仅仅以求职者就业为目的;第三,强调了职业指导是一个过程,其贯穿人的整个职业生涯,而不仅仅体现在某一个阶段或时期;第四,强调了职业指导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和帮助作用,而不仅仅是提供就业信息。[1]

对于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工作中的职业指导,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职业指导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其本质上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是学校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职业指导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职业设计、学会职业选择,从而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再次,职业指导的内容是树立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职业理想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最后,职业指导在帮助学生了解就业信息的同时,对他们提供就业咨询和就业服务。从高校职业指导的性质中可以看出,职业指导是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本位,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手段,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重视,深入开展。

二、职业指导对于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职业指导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应当从学生入学时就开始实施。职业指导对于人们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良性的促进作用,而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职业指导对其自身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有利于大学生充分了解职业,明确求职方向和求职目标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对于职业的了解不充分,对于自身求职方向和求职目标不明确。为了调查当代大学生的求职意向,利用自身覆盖面优势,人人网(www.renren.com)和人人校招(xiaozhao.renren.com)于2012年8月21日至 9月16日联合发起了主题为“大学生求职意向调查”的网上问卷调查。为了对比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在校生求职意向的差异,此次调研以所有年级的高校学生为样本范围,其中,2013届应届毕业生为主要调研对象。据统计,共回收问卷153051份,其中有效2013年应届毕业生样本量共计94739人,占样本总量的61.9%,这里包括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等不同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本次调查分析结果中有以下两条:(1)六成应届毕业生缺乏明确的求职目标和职业规划,其中,对于适合自己的职位缺乏了解是造成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不明确的最主要因素。(2)六成应届毕业生心目中有目标企业,但对于目标企业缺乏较为全面的了解;体制内仍然是应届毕业生的主流选择;应届生最想了解的企业岗位信息是整体薪酬福利及未来发展空间。[2]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求职存在两个问题:缺乏明确的求职目标和职业规划以及缺乏对目标企业的较为全面的了解,而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正是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进而明确求职方向。通过向大学生介绍行业、产业、职业、岗位等情况,使其对于职业的性质、作用、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具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根据人-职理论,对大学生进行个人职业能力、职业人格和职业兴趣的测评分析,使其形成明确的求职方向,确定可行的求职目标,从而避免择业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个人社会化和职业化

社会化是指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即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将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准则。所谓就业,就是个人选择和投身于社会上的某一种职业活动中去的过程。职业化,就是就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可以说个人社会化,其实质也就是个人的职业化。

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对不同职业角色的定位和具体要求,并从这些要求出发帮助大学生培养职业角色意识。同时,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目标企业的文化、价值和规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进而确定个人职业理想,充分领悟社会对于个人职业角色的期待和要求,明确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达到职业化要求,从而实现个人社会化的最终目标。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实现个性的良好发展

职业活动是人立足社会正常生存必不可缺的要素。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职业指导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心理,使其能够正确地选择职业、顺利地完成就业、成功地适应岗位。

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求职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冲突,激发学生自身动力,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和理性比较,对就业市场的现实和自身发展诉求进行合理匹配,从而使大学生获得心理满足感、获得愉悦、获得幸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职业心理成熟度,从而实现其个性的良好发展。

三、高校就业工作现状和职业指导困境

大学生就业难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难度增加,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着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市场供求失衡的现状。与此同时,高校就业工作师资不足、专业化薄弱等现实造成了高校职业指导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度逐年增大

2008年以来,大学生毕业人数每年都在以数十万的增幅增长。从2008年的559万人,到2013年的699万人,六年间增加了140万人,年均增速约为5%;巨大的毕业生基数加上以往年度毕业却未能成功就业的学生人数,给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就业难度逐年增大。逐年增加的新毕业人数和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基数无疑给大学生就业工作增加了巨大压力。

2.就业观念依旧传统,就业市场供求失衡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一般优先考虑两大类因素,一类是物质方面的,包括薪酬福利(含工资、报酬、福利、保险和物质待遇等)、工作地的地理环境、工作地的经济环境等;另一类是个人发展方面的,包括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发展和晋升机会、单位发展前景、社会地位等。[3]由于中国社会的现实因素,大学生择业时往往存在着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一线城市、有户有编的工作是最安定的,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

研究表明,就工作地而言,大学生就业地的首选仍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其次是中东部省份的省会等大中城市,而中西部的小城市、城镇、农村等较偏远和基层地区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做的调查,在2009届应届毕业生中,83%的211院校毕业生就业地首选为直辖市和副省级以上城市,68%的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首选副省级以上城市。[4]就单位类型来说,党政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等单位和企业排在大学毕业生首选就业单位类型的前三位,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很小。

3.职业指导师资不足,指导不够专业有效

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大多是学校就业服务部门加院系学生工作人员的模式,专门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相对于庞大的学生群体显得不足。与此同时,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就业工作涉及教育、心理、管理、法律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而现实中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整天疲于处理事务性、行政性的工作,对大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背景应涵盖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很多学科门类,但在招聘时,高校一般视其为普通行政岗位,因此对于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在筛选环节要求不足,在后续工作中培养不足。

另一方面,在人员紧缺、专业性缺乏的限制下,高校开展职业指导时大多采取集中授课、大型讲座和统一活动等粗放形式,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缺乏个性化的分类指导,导致职业指导不够专业和有效。

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通过对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和作用进行研究,我们了解到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针对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将职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一样,都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两者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和交互,二者应该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教育部在2003年提出:“将就业指导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5]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存在两种矛盾的现象,一是“无业可就”,而是“有业不就”。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日趋功利性,强调个人利益得失,导致其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这与严峻的就业形势背道而驰。就业观和择业观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生涯中的具体体现。“有业不就”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出现了偏差,追根溯源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够成熟,这反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够深入到位。针对大学生就业时表现的观念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应对新的就业形势的思想政治基础,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求职竞争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通过创业教育和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高校职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的讲话中强调要“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各级领导干部要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创业教育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现在,“创业”不止局限于“创办企业”的狭义概念,其具有了开创事业、开拓事业、开拓业绩等一系列广义上的含义。其含义体现了事业开办和首创的困难和艰辛,体现了创业过程的开拓性和创新性,鼓励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不断创新改革。在此基础上,“创业教育”也从具体的以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狭义教育,向以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核心内容的广义教育过渡。因此,创业教育无疑为大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新的视角,高校应当因势利导,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性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并支持大学生创业。

3.打造一支高素质和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

目前高校职业指导队伍建设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质量建设不足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进行专业有效的职业指导,高校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广博的文化背景、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职业指导工作经验和实际技能,准确把握、正确分析并科学判断就业市场发展趋势;另外,职业指导工作人员还应掌握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善于捕获有价值的职业信息,为学生提供丰富、翔实的就业信息。

首先,加强高校职业指导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掌握职业指导队伍建设的科学依据和一般规律,结合思想政治、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推进理论发展;其次,在现有的以学校就业服务部门加院系学生工作人员为主体的职业指导队伍的基础上,对于现有的就业工作队伍,进行职业化和专业化培训,建立职业指导人员的进修保障机制和制度保障;最后,高校应开发和整合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包括专业的外部职业指导机构或者个人、学生社团组织、校友会和企业实习实践基地等,不断完善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1]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8.

[2]2013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调研报告[R].人人网,2012 -9,xiaozhao.renren.com.

[3]周文霞,黄均雄.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与成因——一项基于文献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 -5.

[4]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8-29.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J].教学,2003(6):335-336.

[6]赵放辉,王晓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工作契合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6):3-6.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我爱的职业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