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会超
(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简称“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职业规范作为人从事职业所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沉淀、累积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影响着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与交往。
职业教育是指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一定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能从事某种职业的一种专门化教育。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社会化,它着重体现在社会需要方面,重点是职业教育、职业学校与社会的融合。“规范”是指标准,法式。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语言规范等。人类社会生活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准则,通俗来讲,这种制约人们社会生活行为的标准和准则就是规范。职业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特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准则的约束。因而,职业规范就是人类职业活动必需遵循的标准和准则,是与人的劳动、职业行为有关的行为规范。
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从事某一种职业,而每一种职业都有相应的行为规范,这些社会行为规范能够协调人们相互间、人与社会间的关系和人的社会行为,以此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稳定。人类的社会行为规范是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来实现的,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教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全社会需要的一种广泛的教育形式。它不仅能够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施加一定的影响,而且能根据各行业的性质、服务对象、服务手段、社会职责、社会作用等方面的额特点,实施行业行为规范教育,在职业规范的塑造方面更为直接和高效。
人的社会化内涵。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社会的文化”,主要就是指该群体、该社会的价值观和各种规范。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必需通过必要的社会化教育和训练,接受社会化,掌握社会中的生活方式,掌握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习俗、传统等行为规范。
社会化的进程与社会劳动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在社会化进程中,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通过劳动,实现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劳动过程并不是盲目和杂乱无章的,它是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规范性,并以此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社会化进程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劳动行为规范社会化、职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不是自然形成的,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实现,这就开启了人接受教育的可能,而教育也最大限度地开启了人的智慧,发展了人的灵性,培养了人的生存技能,这便形成了人的社会化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教育和人的社会化也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就人的发展而言,是经历自然人进化到社会人后到理想人的过程。自然人的本质系生物的无律性,尊重物竞天择,以竞争为原则;社会人的特征是外在他律性,讲求权力义务,以互助为原则;立项人的诉求是内在的自律性,强调牺牲奉献,以服务为原则。每个人出生之时,是自然人,只有一些最基本的生理本能,而个人仅凭自然属性和生物本能是不能在社会中生存的。一个人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必须通过必要的社会化的教育和训练,接受社会文化,掌握社会环境中的生活方式。由此,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人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的文化遗产,都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人类是世代交替的,新生一代要进入社会谋职业、求生存、求发展,必须经过社会文化的教化,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人生的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和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等每一个阶段,社会化的要求、内容以及进程是不同的。基于此,在从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的基本需求来说,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意识社会化、生活技能社会化、行为社会化、生活目标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等五方面。
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从非具体的角色——人,逐步演变为社会中扮演某种角色、从事一定职业的具体的人的过程。由于职业是人实现生存和发展目标的重要工具,因此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行为规范社会化、职业化的过程。不管职业规范的具体形式如何,它都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醒人们在职业规范要求的方向、内容、进程上完成社会化。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除了表现在可视文本中的显规则外,职业规范更多地潜存于人们的思想中,在无形中影响着人的职业行为规范。
职业规范与人的意识社会化。职业规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思想的一部分,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也是人的生命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人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对自己从事职业所进行的定位。如,该职业的社会地位、性质、价值取向、操作要求、纪律保障等等,这些内容是规定一个行业基本活动规则的基本要求,有些是表现在可视文本中,但更多的则是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形成一系列的标准,在无形中影响着人职业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的规范。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越是成熟的职业,其职业规范就越鲜明,深深地影响着人的意识。这种意识是人能够从事相应的工作而必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情感,也使人对自己的职业和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进而按相应的社会规定开展人生实践活动,并规范实践过程中人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合于社会发展的规律。
职业规范与人的生活技能社会化。规范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专业技能操作的科学准则。人在社会活动过程中首先要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专业技能,形成某种职业能力。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对其成员生产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和专业技能对所有的人有相同的意义。职业规范把行业水准和社会要求融入到了一起,是社会化意识的反映,也是对不同社会化阶段的人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使人的生活技能可以按照社会化的要求来培养、发展。它是整个社会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因素,可以说,职业规范是人的学识与专业能力发展的根本,也是职业素质与责任心的重要保障。
职业规范与人的行为社会化。人们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规定与共识。这些规定与共识就是社会中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有效地保障了整个社会系统的有序运行。个体在社会当中就不可避免地与社会发生交往并受其影响。人们通过社会求生和发展,必须懂得这些社会行为准则。人的社会化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社会舆论等形式来实现的。职业院校作为传播、灌输一定意识形态的重要场所,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施加一定的影响,并根据各行业的性质、服务对象、服务手段、社会职责、社会作用等方面的特点,实施职业规范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职业责任心。职业规范是人们长期的生活、工作实践积累和选择而形成的,它们构成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协调人们相互间的行为和人们对社会的行为,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人也只有学习并认同了这些职业规范,才能有效地参与群体活动,不断增加自己的社会性。
职业规范与人的生活目标社会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人在进行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习、接受主导性的价值观,并以此来指导个体的生活目标。社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努力,因此社会对个体是寄于某种期望的。从更深层次来讲这种期望表现为对个体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集中表现为对人基本生活目标的指点。这种生活目标的指点具体表现为社会对个体职业的指点,通俗的讲,就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学习并接受职业规范的过程。
职业规范与人的角色社会化。社会角色是指与某种社会结构中的社会地位(或社会位置)相一致、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期望的体系。从宏观上而言,人的社会化就是培养社会角色,即将个体培养成群体和社会认为合格的角色。显然,对于合格与否的评价就要依据某些标准、准则,相对应的就是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就需要按照这些标准、准则来进行。职业规范就恰恰提供了这些标准和准则。职业规范作为一种标准体系,不仅是衡量个体社会化水平的工具,同时更重要的则是规范、指导个体进行社会化的标尺。它严格按照社会对人的期望来对人进行指导,使人们掌握各行业角色的种种规定,了解社会及他人对某种角色的期望,达到对职业角色的认同,按照职业角色规范自己的行为。
[1] 刘鉴农,李澍卿,董操.职业技术教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6.2.
[2] 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3]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此书出版社,2009.9.
[4] 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5]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
[6]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