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凤
《微机应用》教学与改革
■陈卫凤
全面进行教学改革,必须要在教材案例的选取、学生主导地位的转变以及课堂氛围方面进行根本的改革,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教学效果的目的。《微机应用》作为专业基础课,是每个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怎样提高学生们对这门课堂学习的兴趣,是相关教师一直以来所探讨的问题。这几年来,笔者进行了相关教学的课堂改革。
对教材进行改革 即把以往传统的教材改版为项目化教学教材。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案例,把学习目标、知识点融合在案例中,学生完成一个案例的同时也掌握了教师所要教学的知识点。在教材中所选取的案例,是作为中职学生在《微机应用》学习中应具备的能力以及以后工作中所常用到的知识为例子,更贴近实际应用。如求职简历、电子板报、电子贺卡、员工基本资料等,这些例子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比较常用到的,而且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
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本科目教学改革后以项目化教学为主。项目化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做主导、教师作为引导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去找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把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为学生主动去探索,不再单纯地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不再简单的让学生遵循教师的安排和计划去完成教学目标的相关操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掌握相关技能。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操作水平和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
对课堂氛围的改革 以往传统的课堂氛围讲究严肃安静,教师驾驭整个课堂,学生的讲话都是在教师的授意下进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学改革要求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通过不断引导、提高学生寻找问题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且鼓励同学们在讨论和探索中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整个课程不单是教与受的关系,而且在“玩”的情况下、在轻松积极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思想更加活跃,接受效率更好,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磨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默契的良好师生关系让课堂效果更加完美。
学生思维的转变 大多数学生多年以来已经习惯于被动中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一时之间在课堂上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反而不适合,甚至有些学生说:“老师,什么都是我们自己去摸索,那要老师有什么用?”也有些学生一时之间无从下手而导致气馁。的确,在这个过程,老师已经从在讲台上主导整个课堂走下来,在学生旁边适当地进行指导,而不再是老师在讲台上机械式地讲述知识,如此,对学生的主动思维要求更高。对这类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给予他们信心,并适当协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给他们一个过程去适应。
对学生的自觉能力、主动性要求更高 有部分学生本来的学习热情不高,你让他们自己去摸索,他们可能干脆不动手去操作了。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要在案例上下工夫,在展示案例效果时绘声绘色地讲解,最大程度地做到引起学生的关注,对这类学生在指导的过程中不断激励与协助,当他们完成一个任务时要及时表扬,由此产生的自豪感和喜悦感会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心,也对这门科目有了兴趣。
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有更高要求 虽然课堂的气氛要在轻松愉快中进行,但是难免有时有些学生兴奋过度,在课堂上引申讨论一些与学习目标无关的话题,也可能会有些学生会顺势开一些玩笑。如果教师及时拿出威严来压制,当然可以很快见效,但是好不容易酝酿的良好氛围就变得压抑尴尬起来。这时需要教师灵活处理,可以稍严肃地把话题正面讲解一下,然后再用轻松的语言带回之前的学习话题,一方面严肃的神态让学生适当收敛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轻松的语言让课堂气氛不至于沉重。
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进步,但是有些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一是教师对一个项目的时间的控制有待提高。如果教师兼顾了学生的自主完成任务,必然所需要的时间要比教师直接讲授长得多,学生也需要时间去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要注重及时指引,让学生少走点弯路。二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给教学改革增加难度。有些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学生很有可能因为没法赶上进度而气馁地放弃学习,如果对这类学生放任自流,会造成这些学生到后来完全不参与学习的局面。因此,要让部分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去帮助这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要不断给予学生信心和肯定。教学改革需要教师有足够耐心和信心,领导有充分的认同和支持,艰巨而势在必行。虽然有种种困难,但是也要坚定不移地把教学改革进行下去。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湛江机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