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兰,罗星海
(1.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西区综合办,湖北 武汉 430079;2.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处,湖北 武汉 430079)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讲话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离不开高职德育,高职德育处于高职教育的首要地位,起着核心作用,高职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弄清高职德育与当代中国精神之关系,对弘扬中国精神,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德”即道德、品行,要求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中国历来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部考核注重“德、能、勤、绩、廉”全面考核,学生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都将德放在首位。《菜根潭》中有“德者事业之基”,德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育”即培养、教育,要求顺应人的成长规律实施教育培植,使其养成符合时代要求道德品行。德育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对德育的界定是:“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体现教育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度对德育的界定分广义的德育和狭义的德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一般而言,学校德育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内在的思想矛盾与斗争树立道德信念并形成道德习惯的过程。高职德育属于狭义的德育。高职德育是高职学院通过“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对高职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影响引导其在高职的学习生活实践中认识、体验与实践,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具有当代中国精神的思想道德品行。高职德育既具有各类学校德育的一般共性,又具有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的特殊性。通过高职全方位和全过程德育教育与实践,使高职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学习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学习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学习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社会的关系,学习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做人、感恩、关心、学习,提升精神境界。
精神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及其表现出来的外在活力。精神又具有极大的能动性,通过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的东西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1]所以,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代中国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内容的,能够发出正能量的一切优秀道德、品行、价值的总和。当代中国精神具有继承性、时代性和全面性特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5 000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凝聚,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形成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不竭动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爱国主义只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并非全部,应该包含勤劳勇敢、勤俭节约、仁爱忠义、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改革创新也只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并非全部,应该包含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亲民务实、求实奉献、与时俱进等时代特色,具有必要的全面性。当代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是兴国之魂、强国之路。
高职教育是一项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培养具有当代中国精神产业大军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确立了高职德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优先地位和核心作用,高职教育精神决定着培养出来的人才之精神。当代中国精神靠谁来继承、传递和实践,当然靠中国人民,尤其要靠中国青年,高职学生将是未来中国产业一线的生力军,是中国青年的重要代表。通过高职德育,将当代中国精神贯穿于高职教育教学全过程,让高职学生领会中国精神、传递中国精神、实践中国精神,使当代中国精神植根在高职学生的心中,体现在高职学生的行动中,融会在专业职业道德中,转化在专业职业精神中。首先,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充分运用高职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中,加强当代中国精神的理论内涵阐释与传递,在学生学习生活、专业技能和社会交往实践中,加强学生当代中国精神的实践指导,强化见与练之结合,使当代中国精神在传承中实践,在实践中传承。其次,文化传承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当代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为此,高职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当代中国精神的传承实践。培养有德之人,须靠有德之师。教人先教已,正人先正已。高职教师必须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的传承示范者和自觉实践者,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示范实践,将当代中国精神传承给学生,通过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工作生活中,传承实践,引领生活,影响身边产业工人,实现中国精神的传承实践。因此,当代中国精神的传承实践离不开高职德育,高职德育是当代中国精神传承实践的重要途径。[2]
当代中国精神是优秀中华历史文化的继承和积累,更是中华民族不断改革创新的丰富和完善。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胜利过程中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改革创新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文化一脉相承,不断丰富着中国当代精神。高职教育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秉承“德技并重”理念,在教书育人和文化传承的同时,肩负着科学研究、文化创新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当代中国精神的弘扬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高职德育必须结合高职育人的特点,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适应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制度五位一体的改革要求,与时俱进地弘扬当代中国精神,在弘扬中创新,在创新中弘扬。高职德育可以通过具有职业性、服务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本质特征的高职精神之铸造,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文化,塑造现代企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通过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职业教育精神创新,通过高职培养人才的当代中国精神实践创新,不断丰富当代中国精神。
当代中国精神对于高职德育来说,就如阳光、雨露、气候于森林,是高职德育的生命源泉。首先,当代中国精神是高职德育的生命灵魂。高职德育始终要抓住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其灵魂是未来产业人才的正确政治方向、改革创新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要通过高职德育,让学生满怀信心自觉走中国道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高尚社会道德品质和优良职业道德素质。要实现高职德育目标,就必须以当代中国精神为统帅、为灵魂。其次,当代中国精神是高职教师敬业奉献、教书育人、热爱学生的生命血液。教师的精神决定着学生的精神,教师的师德决定着学生的品德,“德技并重,以德为先”应成为高职教师的教育理念,高职教师只有将当代中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将当代中国精神落实到教书育人的行动中,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对高职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要实现高职德育目标,就必须要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将当代中国精神之血液灌注到教书育人工作生命中。再次,当代中国精神是高职师生德育实践的生命食粮。当代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在充实高职师生思想和精神的同时,给高职师生进行德育实践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生命的食粮。第四,当代中国精神是高职德育创新的能量源泉。当代中国精神将给高职德育提供强大的正能量,在正能量冲击下,推动高职德育不断创新,为高职德育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当代中国精神对于高职德育来说,就如钢筋、水泥、沙石于建筑,是高职德育的核心内容。儒家孔子德育内容以“仁”概括,包含人应具有的所有美德:忠、孝、诚、信、智、勇、温、良、恭、俭、让、廉、和、宽、敏、惠、中庸、忠恕,其核心是“爱人”,强调“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和“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仁德治国思想。如: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慎于言而敏于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诗经·小雅》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尚书·周官》中的“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增广贤文中》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以律人之心律已,以恕已之心恕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教条》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师生处事教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师生道德教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德育教育思想。《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提出的德育内容,归纳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爱国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民主与法治、人生观、道德品质、学风、劳动、审美、心理健康教育等十个方面内容。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公德。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树立敬业、诚信、勤俭、公平、助人为乐、勤奋好学等优良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方面内容。以上诸方面,都可以是而且必须是高职德育的内容,无不与中国当代精神有关。高职德育重点是在“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治校方针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施教”,通过“三育人”和“校企合作”,全方位、全环节、全过程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着力培植正确政治方向、培育改革创新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职业道德素质,中国当代精神是全部德育内容的主旋律、主动脉、主心骨,是高职德育的核心内容。
高职德育和当代中国精神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相互推动,两者统一于促进“中国梦”的实现。首先,高职德育离不开中国当代精神,必须要有当代中国精神的鼓舞、支撑和推动,要有当代中国精神来贯穿整个德育过程,要有研究和懂得当代中国精神的高职教师来保证其有效实施。只有当代中国精神灵魂指挥下的高职德育,才会有生命力和高效率。没有当代中国精神灵魂指挥的高职德育,其效果就会打折扣,其生命就会缺活力。其次,当代中国精神也离不开高职德育,必须要通过高职德育来继承、实践、弘扬和创新,只有通过高职德育,才能将中国精神根植于高职师生生命血液中,传播于中国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产业大军中,在他们中表现当代中国精神,高职德育对当代中国精神具有支撑、推动和表现作用。再次,高职德育和当代中国精神统一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四个“必须”:一是必须满怀信心地走中国道路;二是必须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三是必须凝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四是必须发扬光大承载五千年文明的中国道德。中国道路始终是指引我们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力量,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始终是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想的道德力量。这就是要通过高职德育弘扬当代中国精神,通过当代中国精神统领高职德育,它们互相作用、互相支撑、互相推动、互相统一,以共同理想,追求共同目标,凝聚共同力量,共同推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3]
高职德育与当代中国精神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作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们,在深入推进职教战线“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应深入学习研究并实践运用好高职德育与当代中国精神之间的关系,把弘扬当代中国精神落实到高职教育教学中,教书育人,以德为先,在高职德育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讲话谈中国梦 [EB/OL].(2013-03-16)[2013-03-17].http://news.china.com/focus/2013lh/news/11136226/20130317/17731573.html.
[2]杨贤金.师德新论:以德治教与师德建设[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马献忠.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