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县农村中小学汉语新课改教师阻抗因素研究*

2014-04-17 06:00涂红梅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汉语新课程新课改

涂红梅

(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和田县农村中小学汉语新课改教师阻抗因素研究*

涂红梅

(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众多因素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但教师阻抗是影响、制约新课程实施和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新疆和田县农村中小学汉语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阻抗,已成为影响当地汉语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症结所在。和田县农村中小学汉语教师阻抗新课改的内因是由于教师专业素质低、教育观念保守、缺乏课改信念,外因则是由于领导不够重视、教学资源匮乏、教师工作压力大。要从激发课改意识、提高培训效果、设计课程模式、改善条件等方面消除教师的阻抗。

新疆和田县;农村汉语教师;课程改革;教师阻抗

一、引言

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拉开帷幕。2003年,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课程改革启动。2005年,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义务教育阶段《汉语》教材出版发行。2006年,运用新疆地区民族语言授课的学校全面实施新的课程体系,汉语课程改革也步入正轨。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的对接,新疆教育厅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中。新疆教育厅要求各中小学建立培训、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课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新疆的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城市学校,但同时也遭遇了来自于不同方面的阻力,最为突出的便是农村学校汉语教师的阻抗。

阻抗本是物理名词,是指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后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引入心理学,提出“心理阻抗”的概念。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将阻抗看作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其目的在于不使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一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阻抗理解为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1]。

本文所指阻抗,是指新疆和田县农村学校汉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新课程改革所采取的反对、抗拒甚至是抵制的态度。心理及行为上的阻抗,使得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在和田县农村学校的实施。“课程改革最大的动力是教师,最大的阻力也是教师;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将教师从阻力状态变为动力状态。"[2](P356)因此,分析和田县教师对新课改形成阻抗的深层因素,有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农村课改政策,促进农村汉语教学的发展,从而提高和田地区农村双语教育的质量。

二、信息获取途径

针对课程改革可能存在的教师阻抗的原因,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美国课程学者奥利弗认为主要因素包含有惯性、不安全感、能力不足、时间、资金等[3](P184)。美国学者哈维认为,人们对变革的抵制出于12个方面的原因:缺乏主动权、缺少利益、负担增加、缺乏管理上的支持、孤立无援、不安全感、标准不一致、枯燥乏味、混乱、认识不同、突发的大规模改革、特别的阻力[4](P322)。

学者们对阻碍课程变革的因素分析各有侧重,但归结起来无外乎两点: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维度。据此,可以把导致教师阻抗新课程实施的因素也归纳为两类: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为细致、全面、深入地分析和田县农村汉语教师新课改阻抗形成的本源性因素,本研究以现象学方法论为指导,通过观察和访谈,直接涉入被研究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来研究其行为。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被研究者进行访谈,深入被访者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建立起行为表现与心理之间的联系。为保证观察结果的有限性和稳定性,研究持续了两个学期,经过近一年的观察和对话,加上和田县农村汉语教师课改意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形成了对和田县农村汉语教师新课改阻抗因素的本质性认识。

三、和田县农村中小学汉语新课改教师阻抗因素分析

(一)个人因素

1.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和田县汉语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汉语教师学历相对较低。和田县汉语教师以大专学历居多,占到一半。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为后取学历,初始学历多为中专、高中,是通过函授、进修及自考等形式拿到了大专毕业证。(2)专业不对口。教授汉语课程的教师中所学专业为汉语的仅占21%,这还包含第二学历转为汉语专业的部分教师。其余79%的汉语任课教师专业庞杂,以普师为主,还有学理科、工科的,甚至有学园林、兽医、体育的。与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本科毕业生相比,这部分教师在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方面显然有一定的差距。(3)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不高。因为和田县维吾尔族人口占99%以上,承担汉语教学任务的以维吾尔族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多为本地人,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语言环境中,受环境及教育水平的限制,汉语水平普遍不高。这些教师无论是在汉语专业知识还是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具体教学实践技能方面都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论与理念的理解比较困难,操作起来更觉难度大,因此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难以胜任新课改的要求,这使得他们对新课改持一种排斥心理。

2.教育观念保守、滞后。和田县各乡环绕和田市呈辐射状分布,最远的乡距离县城170公里,有些乡甚至深入沙漠腹地,交通极为不便。受环境的影响,农村汉语教师长期被禁锢于信息较闭塞的农村,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课程执行者、知识搬运工的角色,认为教师就是负责把教材中的知识告诉学生就行了,不需要设计、不需要创新。而新课改赋予了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此大的自由度,反而让这些教师不知所措,感到固有的秩序被打破。事实上,对于这些长期工作在农村的汉语教师而言,他们宁愿选择相对稳定、一成不变的教学工作方式,因为改变意味着存在风险和不稳定因素。这种逃避风险的思想,是教师们不愿意面对新课改挑战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安于现状的习惯性惰性也是教师抗拒新课改的一个因素。和田县农村中小学汉语教学长期以来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于新疆狠抓双语教育质量,作为提升双语教育质量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因此各地都非常重视汉语教学质量,汉语和学生母语同等重要。但是,因为和田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维吾尔族与汉族交往机会不多,汉语水平普遍较低。进入学校后,学生接受汉语教学有困难,连基本听说能力都不具备。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汉语教师们已经习惯了不需要费太多精力备课,固守上课照本宣科、简化教学环节、降低教学内容难度的工作方式。一旦改变这种固有模式,教师会认为课程改革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负担,所以也会对课程改革进行抵制。

3.缺乏课改信念。信念是指一个人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信念的影响,因为教师信念决定了教师教育目的,此时教师信念便成为课程改革能否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关键[5]。和田县农村汉语教师课改信念缺乏,难以支撑课改的决心和坚持的勇气,所以阻碍了课改的实施。

虽然和田县受访汉语教师承认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但对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方式及成效仍心存疑虑。他们认为,我国教学改革的尝试从未停止过,每次改革到来时都声势浩大、轰轰烈烈,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落不到实处,难见成效。因此,这些教师会质疑这次改革是否会与以往历次改革一样落得个虎头蛇尾的结局。加之本次课改是外生型的,是把上层的教育价值观和道德取向强加给教师的,而非学校和教师的自主选择,令教师对改革方案信念不足[6]。

和田县汉语教师课改信念不足,还体现为教师认为课改不适合于当地学生实际,无法在农村学校实施。和田县农村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这些学生入学前并没有机会接触汉语。进入学校后,因为乡村汉语教师汉语水平不高,有些地方因为缺少教师,甚至连汉语课都开不了,所以学生的汉语水平并不会因为入学得到显著提高,汉语听说读写对学生来说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学生听不懂、不会说,上课时就没办法与教师互动,也没办法用汉语完成各项任务,自主学习就没办法实现。而且,因为学生觉得学汉语难,就对汉语课没有兴趣,不愿意听课,导致汉语课堂纪律常处于失控状态,教师常为维持课堂纪律伤脑筋,他们担心如果按照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课堂教学,不仅达不到课改目标,还会影响整个汉语课程教学计划。

(二)外部因素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在和田县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并不是落实课改实施情况、提高教学质量等这些教学常规工作,而是保证学生到校率,严防学生进入其他非教育场所活动。在一年调研期间,笔者发现和田县农村中小学少有学校能按照课表正常开课,往往是早上近11点第一节课才开始。对这一现象,学校领导司空见惯,他们解释说,有些学生住得远,要走好几公里;有些学生早上起来要帮父母干农活,所以到校时间比较晚,为了照顾这些学生,学校开课时间往后推迟。即便如此,学生到校率仍难以保证。农村学校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家访,家访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回到课堂。校领导主抓的另一项工作是禁止学生进入其他非教育场所。每到周五,学校领导就带老师到其他非教育场所等候,发现自己学校的学生和教工就负责带回教育。一位受访校领导说:我们最大的任务就是保证学校不出事。教学工作“作秀化”、“表演化”,领导的敷衍了事可见一斑。在新疆,“稳定大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的确是人们的共识,但在学校这个本是进行系统教育、传播知识的场所,如果教书育人得不到重视,领导所做的一切工作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那么对教师的教学改革热情会产生负面影响,其热情得不到激发,便转入消极抵触情绪。

2.教学设施差,课程资源匮乏。由于经济等因素,和田县农村中小学现有的教学设备及课程资源根本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依据新课标的教学建议及课程资源的使用建议,新课改要求通过多途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如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等。但在和田县,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实施新课改所需要的实验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互联网等硬件,图书室即便有,里面的书籍也少得可怜,而且十分陈旧。有些学校在对口支援下建有计算机室,但领导不让用,理由是“怕用坏了”。为何领导有此担心,正是因为多年来对农村教育投资的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基本设施跟不上教育革新的脚步,这种滞后又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了巨大的阻力。

农村的课程资源极度匮乏表现在:一方面,缺少帮助教师理解课程目标和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性材料,如教学实施参考、教学案例、课程开发指导材料等。另一方面,农村汉语教师很难自主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倡导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但实际上由于和田县农村汉语教师能力的限制,很难开发出适合和田县农村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没有好用、实用的课程资源,教师们当然不愿意改变以往的工作状态。

3.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和田县有95%的学校在农村,农村教师的数量占全县的80%,其中在岗的只有70%左右。毫无疑问,农村学校教师极缺,尤其是偏远农村。在调研中,笔者亲眼目睹一所农村小学6个年级仅有4名教师的事实。因为师资不足,在岗教师的工作量相当大。据和田县教育工会《和田县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现状调查报告》(2012)称,农村学校小学教师周平均课时为22节;初中教师为19节;在校工作时间平均达10个小时以上,这还不包括备课、批改作业、参加会议、培训学习、家访等所需的时间。在农村学校,汉语教师通常是学校里汉语水平最高的一个人,所以,汉语教师还承担着写材料、翻译材料、做各种报表等与汉语相关的工作。调查报告显示,在调查到教师对工作量的感受时,感觉很重的占30%,较重的占40%。在这种高负荷的劳动强度下,难免产生压力。然而,压力还不仅仅是因为工作量大,还有学生难教,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付出与回报难成正比等因素所致。巨大的压力、繁重的工作,势必导致教师情绪低落、身心疲惫,没有精力去学习新的理论和技能,因而对课改产生抵抗。

四、消除教师阻抗的对策

1.激发教师的课改意识。每个人内心都有创新的愿望,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更是如此。应该抓住教师的这一心理,相信教师在抗拒改革的同时,内心也具有变革的意愿。要想让农村教师自觉自愿地加入到课改的行列中,关键在于要让他们自我认识到变革的需要,而非来自于外在力量的强迫。应该动员广大农村教师积极面对深层次的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革,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否定他们;应该多为他们提供心理导向,而不是发号施令;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可操作的案例,让他们参与到其中,赋予他们在课程运作中更多的权利和参与感、存在感,让他们亲自参与设计、规划、实施和评估,而不是让他们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完全游离于课程之外,抑制他们课改意识的觉醒和萌发[7]。

2.提高培训实效。针对农村汉语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在培训过程中,要重视提高培训的效果,让培训落到实处。要提高培训的效度,让农村汉语教师切实从课程改革培训中学到东西,就需要课程专家了解教师的需求,在培训时对症下药。在此次调研中,和田县农村汉语教师提出最好的培训方式是“观摩示范课,进行研讨”,其次是“有指导性的研讨”,再次是“听同行介绍经验”,而“听专家的专题报告”则排在最末一位。这说明教师不喜欢纯理论型的讲座式培训,更愿意通过示范、指导这种实践性的方式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在培训方式上,应该更多地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让教师自觉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

3.指导教师设计适合于当地的课程模式。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给了教师更大的空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材去教,是教育制度的执行者和教参的复制者。新课改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当前,和田县农村汉语教师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点难度较大。建议专家到当地充分调研,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指导当地教师设计出符合当地教育水平的课改方案。让当地教师在调研的过程中与专家面对面,通过交流、研讨、合作,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

4.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和田县农村汉语教师不仅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生活条件也很艰苦。和田县农村学校分布广而散,交通、购物极为不便。虽说学校建起了教师周转房,但因为条件有限,只能解决“住”的基本生活需求。一些校领导不尊重教师,把教师看作工作机器,忽视教师的个人成长与发展。作为一个“人”的教师,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首先应该解决生活层次的问题。只有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况,使他们安居乐业,才能实现职业上的发展,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因此,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将教师看作自己依靠和服务的对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教师感觉到被尊重。这样,教师才会有精力、有热情投入课程改革。

5.加大资金投入。政府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切实为农村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尤其要加快改善边远乡镇的办学条件,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让教师愿意来,来了后愿意留,从而改变农村汉语教师紧缺的现状,提高农村教师的稳定性。要积极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目标,加快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促进乡镇联合办学,扩大办学规模,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规模效应,让教师有信心投入课改。

五、结语

通过调查发现,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汉语新课改在新疆和田县农村汉语教学中遭遇了极大的阻力,而这阻力主要来自于汉语教师。如文中所述,个中原因既有外在的客观因素,也有内在的因素。这种阻力,如果不处理好,毫无疑问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和田县农村汉语课程理念的落实程度,甚至会影响到新疆农村汉语教学质量。因此,在和田县农村推进汉语课程改革时,要正视来自于汉语教师这个群体的阻抗,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变阻抗为动力。这样,汉语课程改革才会落到实处。虽然,汉语新课改任重而道远,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有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改善。

[1]于 动,黄 敏.论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教师阻抗及其消解策略[J].中州大学学报,2010,(5):99-101.

[2]黄甫全,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杨明全.革新的课程实践者[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4]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柯 森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张新海.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阻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6]矫爱玲,王宗湖.教师对新课改阻抗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7,(2).

(责任编辑:李文玉)

The Study on Teachers' Resistance Factors to Chinese Curriculum Reform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Hotan Country in Xinjiang

Tu Hong-mei

(Xinjiang Ethnic Group Bilingu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School of Languag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China)

Although there exist m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actice of new curriculum,teachers' resistance is one of the crucial factors to hinder the practice and promotion of new curriculum.At present,teachers' resistance towards the Chinese curriculum refor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Hotan County of Xingjiang has become the main obstacle to hinder the Chinese curriculum reform.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causing teachers' resistance towards refor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nal factors are the teachers' low professional competence,conservative education concept,and the lack of curriculum faith while the external factors are leaders' neglecting,the lack of teaching resources,and heavy work pressure.Meanwhile,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such as enhance teachers' consciousness of curriculum reform,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and curriculum model design,and improve teachers' living conditions and so on.

Hotan County in Xinjiang;rural Chinese teachers;curriculum reform;teachers' resistance

2013-09-11

新疆师范大学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研究项目“和田地区实习受援中小学汉语新课程改革调查研究”(编号:XSJY(S)2011003)。

涂红梅(1974—),女,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教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成员。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G632.3

A

1674-6120(2014)01-0033-05

猜你喜欢
汉语新课程新课改
学汉语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