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广明,孙峰平,徐 燕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食品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主要是面向基层、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企业又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之一。如何加强校企合作,既是高职院校面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质量提升的研究课题,又是企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占领人才高地的战略思考。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行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合作模式已成为校企双方的共识和追求目标。校企合作的内容、方式和途径很多,而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企业而言,希望通过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高校而言,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当今校企合作越来越深入的背景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深层次探索。
(一)校企文化融合是由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适应企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就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知识、技能、素质三者缺一不可。而充分发挥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在学院的培育体系中,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企业的品牌效应、经营理念、核心价值通过在校园的传播,与校园的精神文化一同植根于学生心中。
(二)校企文化融合缩短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过渡期。过去我们常把高校比作象牙塔,高校与外界的封闭,使得学子从校园走向社会时必然要经历一段过渡期。有些学生到了工作单位之后在短期内很难适应岗位的生活节奏,很难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跳槽频繁,漂泊不定。企业文化的熏陶,让在校生较早树立企业员工的主体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不仅是“学校人”,而且是“社会人”,从而产生职业观,形成职业价值,避免就业前滋生就业焦虑,甚至产生就业惶恐。
(三)校企文化融合体现两种不同文化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契合性。有人讲,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以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培养为抓手。过去我们曾把学校比喻为工厂,学生比喻为产品,作为重要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须借鉴优秀企业文化中的精髓。企业文化中的精英意识、质量上乘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和校园文化中的奋发进取意识、精益求精意识、求真务实意识,说法尽管不一,但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契合性。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迅猛。占据高校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大多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上仍有过去的痕迹,并未真正脱胎换骨,表现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明显滞后。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校园文化未能体现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学科型人才,而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我国,高职院校属于大学范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需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注重人文、倡导自由的“大学精神”,又要包含崇尚技能、扎根基层、注重实践、服务社会的“高职特质”。有些高职院校照搬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学术气氛浓郁,追求塑造“大师型人才”倾向明显,对培养“高级蓝领”价值观引领不够,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意识不强。
(二)高职院校对企业文化认知度不够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引入企业文化元素,首先要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什么是企业文化?它和校园文化的相似点有哪些?它如何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这些问题弄不明白,就谈不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尽管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广泛,但也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上,而如何发挥校企文化育人功能,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培养学生的主体在学校,学校更应积极主动加深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形成新的建设思路。
(三)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中功利化倾向明显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经常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来学校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个人应如何奋斗才能获得成功,这对学生成长确有帮助,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讲座却变成了某些企业的推介会,一些知名度不高、社会声誉不太好的企业在演讲者嘴里通过“文化润色”成为学生心仪的对象或就业首选,很多毕业生到了该单位后大失所望,强烈的反差使他们觉得受到了“文化忽悠”。一些高职院校建有“企业文化墙”,但多数由企业出资兴建,成为企业的宣传阵地,文化内容大同小异。
(一)校企两种文化的特质差异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形态之一。企业文化是80年代初美国学者在总结日、美成功企业经验后提出来的管理新理论。它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了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包括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文化内涵。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反映师生价值取向包含校风、学风、教风等的文化特色。相同的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精神均以实现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不同的是,企业文化是经营文化和实践文化,校园文化是教育文化和研究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更具有“现实性”,校园文化更具有“纯粹性”。但随着学校办学的开放性越来越大,“校园文化接地气”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二)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元素的植入内容
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吸纳先进企业文化的精华,建立开放式的校园文化,可以从文化内涵的四个层面着手,即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四个方面寻求融合内容及途径。
1.精神文化的植入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紧紧围绕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维度展开,而精神文化建设则担负着素养培养的重任。人文精神中“职业精神”的塑造,需要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经营理念等渗透到学院精神的核心理念中,在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方面体现企业所崇尚的质量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
企业精神文化的植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一是邀请企业人士参与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制订,对德育目标进行量化,让学生一进校就能知道自己未来的职业素养培养方向。二是在企业实训或实践的过程中,除了完成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检验外,还必须对学生企业文化的认知度进行评判,看看学生有没有在精神层面有所提升。三是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和杰出校友开展文化讲座,或采用交流互动方式,利用经历和感悟理解企业文化内涵。四是借助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和社团巡礼节,通过演讲、征文、设计大赛等形式,让企业精神逐步渗透到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来。
2.物质文化的植入
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更为直接。校园建筑、教学设施、宣传橱窗、人文景观是校园物质文化的载体,往往能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高职院校物质文化的建设,需根据行业特点,融入企业元素。
一是校园建筑风格和建筑名称可体现职业元素。如可采用目前“求实”“创新”等使用频率较高的词。二是教学设施彰显职场氛围。实训实习场可创设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建立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让学生兼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让教师兼有教师和师傅的双重身份,除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外,强化学生的职场意识。三是宣传橱窗、文化走廊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就业心路、创业历程、人生感悟等内容要凸现行业企业特色。四是人文景观要反映行业背景、办学特色和文化品位。笔者所在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建设的畜牧文化馆,展现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人畜共存的畜牧文明。通过组织参观加深了学生对畜牧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从事畜牧行业的自信。
3.制度文化的植入
制度是保障学校和企业正常运转的必备手段。学校制度和企业制度都具有规范性、约束性、系统性和激励性等特征。相比之下,企业制度更标准、更严格,也更重视细节。借鉴企业制度文化充实学校制度,对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工作岗位和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借助校企合作联盟或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这个平台,引进企业制度。通过平台自身章程中的工作机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首先更新学校教职员工的管理理念。通过制订系列实训实习制度,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做到“学校管理企业化,实践教学职场化”。二是按照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做到可控性、标准化、科学性,并增强实效性。三是学生公寓宣传平台成为企业制度文化的重要载体。内容既有企业的“硬性”管理规定,也包含“柔性”人文关怀。四是强化日常行为规范,严格执行管理规范,既要从发型、衣着和举止等细小方面着手,做到学生行为规范和员工行为规范有机衔接,又要从学生品行方面培养学生诚信、自立、进取等意识。
4.课程文化的植入
课程文化是指按照社会对人才需求目标和专业特点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课程文化分为理论课程文化和实训课程文化。校企合作课程文化的影响就是要让课程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培养,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了解行业和企业的文化内涵。
一是企业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力求课程目标与社会需求一致、课程内容与岗位设置一致。目前,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设置论证方面,联系紧密,但具体到课程开发,还远远达不到要求。二是在“校中厂”和“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不局限于教学场所的变换,更注重企业文化内涵建设,无论是“校中厂”和“厂中校”都要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创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三是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由企业精英授课的培训课程,包含企业文化元素和社会对人才素质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教师熟悉了企业文化内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才能对学生渗透企业文化教育,传递职场正能量。四是冠以企业名称的定单式培养班,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集中授课,使课程文化成为校企文化合作育人的重要形式。
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向更深层次推进,值得思考。它既需要学校以创新的精神寻求突破,也需要企业予以大力配合支持。学校和企业只有资源共享,发挥优势,团结协作,才能共同培养出学校满意、家长放心、企业认可的优秀人才。
[1]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EB/OL].(2012-07-23).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723/t20120723_813704.shtml.
[2]陆晓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实现途径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3]尤建国.校企文化融合与彰显[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