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华勇,王太忠
(1.昭通学院管理学院,云南昭通,657000;2.昭通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志愿者是伴随着人类的“善德”出现的。志愿者的英文对应词是volunteer,来源于拉丁文valo或velle,意思是“希望、决心或渴望”。韩森把志愿者称为:“在不为获得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的志愿精神,为改进社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的人和人群,即不为物质利益,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1]而志愿者活动则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泛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1]自从1993年12月我国共青团中央提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我国志愿者活动经历了萌芽启动阶段、组织建设阶段、项目建设阶段、队伍建设阶段和深入发展阶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志愿者活动还有较大的差距。
志愿者活动的功能是一个庞大的话题。志愿者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性活动,它不单纯是善良的人们奉献爱心的一种活动,还包括了组织性、示范性、目标性、无偿性、个体磨炼与选择等内涵。因此,志愿者活动的功能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下面从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两个方面对志愿者活动的功能作简单阐述。
志愿者活动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等方面。志愿者活动是以自愿服务为基础的,志愿者不谋求任何报酬,这为社会活动的组织方、服务的对象节省了成本,在大型的体育赛事、文化活动、宣传活动中体现出了巨大的经济功能。根据2009年12月4日北京市发布的《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研究报告》,北京奥运会各类志愿者共为奥运会节省开支42.75亿元。“虽然志愿者的捐赠行为、服务行为是不计报酬的,但是它们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可忽视。”[2]志愿者活动的政治功能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的宣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助、对法治的宣传等活动中,对维护我国安定团结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志愿者活动的文化功能则体现在对“善”文化的宣扬、对中国传统美德的传播、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践行上,除此之外,志愿者活动对知识的传播,比如扫盲活动、送科技下乡活动、科技普及活动等,都充分体现了其文化功能。
志愿者活动的个体功能可体现在个体的认知、价值判断、行动等几个方面。志愿者活动是由志愿者个体从事的活动。在从事志愿者活动中,志愿者的团队协作、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行为选择和积极性等个体属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认知角度说,志愿者对世界、人际关系、义利的看法等可能会因为志愿者活动而改变。也许以前认为世界是充斥着利益、权钱关系的,现在可能就会觉得世界有真情、有人性。从价值判断角度说,志愿者活动对志愿者的美丑、善恶等价值观会产生影响,志愿者在活动过程中会对不好的价值观进行纠正、对好的价值观会深化认同;从行动的角度看,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不仅能对志愿者的行动积极性有所提升,还能对行动的选择有引导作用,在志愿者活动的规范下,个人在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极性的提高上都会有很快的进步。
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能对个人素质有很大的提高,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起到积极作用。志愿者活动对培养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功能是志愿者活动众多功能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我国目前志愿者构成的实际看,大学生占了全国志愿者的大多数,“自1993年以来,经过规范注册的大学生志愿者已达2000万人,全国累计已有1.5亿多青年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大型赛会、环境保护、海外服务、应急救援等方面为社会提供了超过55亿小时的志愿服务”[3]。所以说,志愿者对培养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功能意义重大。总结起来,至少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大学生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大学生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大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如果不注重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甚至脱离实践,会导致大学生眼高手低。志愿者活动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特别是对于需要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志愿者活动,更能发挥大学生学有专长的特点。例如,对于学英语的大学生,一个国际性大型活动能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于学医的大学生则可以在自然灾害救助等活动中发挥专长。这些志愿者活动能帮助学生在理论指导实践中提升个人素质。
志愿者活动可以给大学生提供难得的接触社会的机会,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别的活动。比如奥运志愿者活动、世博会志愿者活动、汶川大地震志愿者活动、禁毒防艾活动、环保宣传活动、保护母亲河活动等,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参与难得一见的活动,对开阔视野有很大帮助。有的活动面对的情况会非常复杂,甚至矛盾丛生,志愿者不仅要做好宣传等工作,还要深入事件当中,化解矛盾,这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志愿者活动虽然是一种自愿行为,看似没有任何约束,但正因为如此,更在自由中体现自制。这种活动体现的是向自己的内心要纪律、要约束,这种责任感是发自志愿者内心深处的。志愿者活动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不同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从外部对大学生传授责任意识,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家庭、职业责任感等;而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自愿参与的,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责任感是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动机之一。通过志愿者活动能强化这种责任感,其效果比强制性地从外界灌输责任感可能更有效。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大学生必需的综合素质之一,不会人际交往的大学生通常难以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志愿者活动能提供人际交往的环境和平台。首先,志愿者团队在开展活动时必然会有分工和协调,大学生可以在分工和协调中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处理矛盾;其次,很多志愿者活动的内容是向人们传播某方面的信息和知识,解决困难人群的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在和人打交道,为了顺利完成志愿服务任务,大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已经对人们的审美、追求和道德产生了严重影响,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受到这些风气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不思
学业,一心想着挣钱、享受,日益堕落。[4]志愿者活动能帮助学生戒除一些不好的习惯和观念,比如灾区救援活动、奥运志愿者活动、学雷锋活动等,可帮助他们树立帮助弱小、救死扶伤、共建美好家园等高尚情操和美好追求。
志愿者活动在我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大型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志愿者活动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国家重视、环境成熟、宣传得力等种种努力的结果。随着志愿者活动的不断发展,其功能也不断在拓宽,除了教育的功能外,经济、文化等功能也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志愿者活动对培养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功能也不断加大。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能加深我们对大学生志愿者及其活动的认识,对今后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也有一定的认识论意义。
[1] 韩森.做志愿者[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1.
[2] 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趋势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4).
[3] 鲁琴:大学生志愿活动长效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4] 李宏翰,于娟.道德自我受胁及其应对机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