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者李晗:这事儿我管不着
孩子总有一天会记起自己分内的事情,成人的“不作为”,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
儿子上一年级。
一年级的寒假作业是,给妈妈织一条围巾。除此,无他。
我心头松了口气,织围巾这个作业虽然显得有点非主流,但是好歹终于,有作业可做了。儿子在一所私立小学,教学模式与体制内小学有些差别。比如,我几乎没见他做过什么家庭作业,最多是于洗脸时在盆里画直线,或者用小手在爸妈背上写字。我们这一代人是在题海战术里成长起来的,没见着他埋头在厚厚的“寒假生活”以及各类卷子里,心中多少有些不安与不习惯,没作业,这事儿靠谱不?
放假当日,儿子忙活起来。督促我买毛衣针,那种木制、一端有小圆球固定的,又选了紫色毛线,用他的话说,这是“女生的颜色”。打毛线这事于他并不陌生,过去一个学期里,他都在学习这门技术,并成功完成任务:小鸡(其实就是一个小正方形对折缝起来)。准备妥当,请奶奶给起了17针,开了个头,他就一板一眼地打起来,认真得几乎都成对眼儿了。他的目标是:一条长约1米,宽为15厘米的围巾,是为妈妈的新年礼物。
工程浩大。想当年他娘我第一次织围巾,十六七岁,给心仪对象。大冬天里,一针一线,完工后,纤纤十指生满冻疮,跟红萝卜似的。但依然满心欢喜,靠的是少女怀春的毅力啊。可眼前这7岁小孩,靠什么呢?果然,三天后,这个原本抓紧各种时间打毛线,上床之后还鼓捣再打几排,打完之后还要再打几排的小朋友很快就懈怠了。家什扔一边,玩儿去了。我装作可怜兮兮地说,好冷啊,妈妈啥时候才能戴上儿子打的围巾啊。他正忙活着修自己的“停车场”,停住,说,妈妈,打毛线太累了,我想休息休息。或者,妈妈,你再等一年,等明年冬天再围吧!
我怔住,不知说什么,说什么都是错。他抛给为娘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比监督学习以及去检查作业,或者破几道奥数题还难。我既不能强迫他,也不能要求他,更不能用“别家孩子”来对比说事儿。据说,这一学期他们都是有家庭作业的,但是老师不会去提醒,也不会告知家长有此事,老师说,今天他忘了,明天也忘了,后天还是忘了,但是总有一天他会记得自己的分内事情,成人的“不作为”,是为了让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的事情。
这意思是,我得等,我得不作为。这真是个技术性极高,智慧指数极高的事情。
跟同学聊起这事儿,两个平时没什么共同语言的妇女瞬间找到了话题,开始啰嗦抱怨起来。她家女儿8岁,上二年级,她说太烦了,寒假作业难做,当个家长太不容易。我看了看她家孩子的作业清单,除语数英这种传统的寒假作业外,还有诸如每天体育锻炼半小时(家长须在本子上如实给予记录,比如锻炼了哪些内容等);读一本连环画(家长需当面检查,要求孩子讲述给自己听);与邻里伙伴相互串门;出去旅游时用相机把景点拍摄下来,并用周记的形式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大体还是挺有意思的内容,除了常规要完成的知识量,还涉及动手动脑以及社会交往。我说,挺好啊,应试和素质教育一起抓了。同学说,这些都不难,难的是,家长要因此制定计划,做任务表格,再一一比对着执行,每一件事大人都得去都监督,提醒,催促。“我比她还累!如果没完成好,娃娃不但受批评,我这个脸也挂不住。老师总拿大人是问,说什么监督不力,没起到家长作用等等。”
按照她的话说,这些都是孩子该做的事情,为什么现在变成大人的了?
看来,寒假作业不是做不做,做什么的问题,而是谁做,怎么做的问题。我们整个社会都在谈家校合一促孩子健康成长,我不清楚是怎样的合一,不过应该不仅仅是现在家长所处的位置,不仅仅是一个校外监督者以及学校帮手这么一点点。按照我很传统的想法它应该是这样:学校管学习家庭抓习惯,各司其职齐头并进,而不该是全社会学校家庭的眼光都紧紧锁定“知识技能的学习”这个唯一目标上;按照我很传统的想法,爸妈的职责是上班挣钱养家养小孩,小孩则专注成长专注学习这件事,学习这事儿不归我管,我也管不着,我只能提供条件和环境。
紫色毛线呆在沙发角落已经好几天了,我内心煎熬,但也似没看见一般。我想,老师布置的这个寒假作业,其用意在于培养意志力,让他知道凡事有始终,凡事不可放弃,凡事需定心,凡事,再难的事,只要坚持做,就可完成。多么高深又多么浅显的人生哲学,一生都用得着,成人怎么可以用暴力去破解它呢?
我得候着,等这小孩自己开窍。打毛线和做题,应该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