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晓丽 永学林
果农在采摘龙眼。
党的十八大提出 “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元谋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这一精神,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广科技,创新“一创二建三抓四推”工作机制,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
2014年2月28日,中共元谋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对8名种植、养殖能手进行了表彰。
金秋10月,被誉为“挂在成昆铁路线上大菜篮”的元谋县,处处呈现出大丰收的景象。绿色田野上,瓜果、蔬菜、花卉长势旺盛;一批又一批南来北往、操着各种不同口音的客商在城镇与农村大市场之间穿梭不停;汽车、拖拉机、小马车装载着大批鲜嫩诱人的农产品涌上公路,争分夺秒地运往各地市场。在元谋县的田间地头,分不清哪里是农户自家耕种的责任田,哪里是农业科技部门搞的科技示范田,哪里是种植能手流转土地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一个由三级农科网全面覆盖指导,以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园区为核心提供有效配套服务,由国内外进入元谋的大批农业现代化企业为“龙头”,带动千家万户实施优质、高效、特色化、产业化大农业生产的格局已经形成。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元谋县自主研发及国内外引进,并应用到农业上的科技新产品、新技术已突破了1000多项(个),创下历史新高。科技进步促进了农民大幅增收,在2013年冬至2014年春季,全县外销蔬菜30.3万吨,农民卖菜总收入达9.08亿元,同比增长10.46%;蔬菜销往145个大中城市,出口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33元,连续11年位居楚雄州之首。先后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种植)示范基地县”、“中国冬早蔬菜之乡”、“全国绿色食品(A)级生产示范基地县”等殊荣。
元谋是一个紧靠金沙江的热坝特色农作区,人口达22万人,是我国南方盛产热带亚热带作物及农产品最多、最具开发价值和拥有最丰富农业特色资源的地方之一。过去,这里的农业生产一直是按传统农业的老办法在“拼打”,结果,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缺乏有效的竞争力,价格一直在背离价值中无序波动,市场一有风吹草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的波动就很大,广大农民增收十分困难。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元谋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好热区资源优势实现“开放元谋、文化元谋、绿色元谋”目标,把以科技进步求发展、致富广大农民放到了百业之首的突出位置,在全面振兴农村经济中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获取动力,在创新农科服务体制与机制中,用人才培训、政策倾斜带动,资金投入,组织服务上全力引导农民实现科学种田,增收致富,为广大农民铺就出了一条能学好科技、用好科技,依靠科技进步就能得到实惠的科技兴农大道,以此支撑和全面带动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元谋县是如何面向国内外大市场,以科技带动民富县强的?关键是在改革创新中努力做到了“一创二建三抓四推”。
元谋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关键在人才。因此,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不断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机制,经过多年努力实践,在全州率先建立创新了一整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农村人才管理体制和激励运行机制,鼓励农民成立协会、合作社等新型农民组织,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不断优化聚才、育才、用才环境,在选才、聚才、育才、用才上下工夫,加强农村经纪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四支队伍的培养建设,每年政府拿出资金对农村乡土人才、农民土专家、“金土地”种植能手等农村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奖励,给农民发“工资”,部分农村优秀人才每人每月享受50元政府人才津贴。10年来,元谋县共评出十届“金土地”种植、养殖能手156名,其中包括一季亩产值超万元、年产值超十万元的种植能手138名;年产值40万元以上的养殖能手18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该县一批又一批5万元、10万元、100万元种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能工巧匠(民间艺人)脱颖而出,目前,该县拥有带动示范作用的农民协会230余个、新型农民合作社组织50余个,有一定专业技能、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各类农村实用型人才18900余人。
元谋县委、县政府把以科技进步求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富裕化、农民增收化放到突出位置。健全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和创新科技考核机制。率先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把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落实到决策工作中。如扶贫项目论证、新农村建设试点整体方案、科技和水利水保项目等均实行专家评审制度,形成了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健全科技考核新机制。元谋县委、县政府每一年都与10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签订科技进步目标考核责任书、人才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等,将各项目标任务明确分解到10个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并进行考核和奖励,建立乡(镇)党政一把手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强化乡镇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氛围。
面对国内外大市场,元谋县从县情出发,以科技带动民富县强,首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往元谋县城以北走15公里的地方,就可以见到一座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元谋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园区。这一园区的建设得到了国家、省、州的大力支持,派出多位专家大力支持园区建设,通过多年努力建设,园区已严格按规划和标准,高质量建成并通过了验收。走进这座占地2000亩,在科学规划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里,科技试验示范综合大楼令人耳目一新,实现了工厂化育苗生产的产品正在生产线上有序运转,由一排排钢架大棚搭建起来的工厂化车间在四面绿色、滴灌环绕的田园式风光中展现出现代化高科技农业的场景。以实现山、水、林、田、路综合配套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展示着来自国内外各种各样的蔬菜新品种,它们将被移植到更广阔的田野中去生根开花结果。园区内人来人往,繁忙而有序,让你分不清哪位是这里的科技人员,哪位是农业工人,哪位是来此学习、购买新品种赶着回家栽种的农民。园内有300亩的核心示范田,在省农科院热区所、云南农大、昆明理工大先进农科技术及科研力量支撑下,可直接带动2000亩的现代化农业精品产区,进而在大范围面积内辐射到周边拥有10个乡镇的17万人口、14万亩土地的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区,并示范带动全省、全县的热区农业资源开发。在核心区范围内引种的众多精品瓜菜,有的每亩收入已高达万元以上,平均亩产值已达到了5800多元,比开发前增收了l0多倍,产品在国内外大市场上供不应求,常年订单不断。而更为突出和重要的是,这里已真正成为了全县对接、吸纳国内外最新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进行大面积推广示范高产、稳产的先行示范基地。目前,全县小型科技示范园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有100个之多,园区和基地已成为全县“三农”发展的“火车头”,起到了促进带动作用。
云南省元谋县番茄种植示范基地。
建好了科技示范园区的硬件建设,按什么样的模式、找谁来搞好园区项目的运作与管理,成为元谋县在大范围、深层次的领域内真正搞好科技兴农大发展的关键。
多年的实践证明,科技兴农必须面对大市场,面对大多数,突破和解决好科技兴农服务的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充分调动起科技部门及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保证和发挥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作用,产生带头和示范作用,才能建立起能承担市场风险,有自我发展能力、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来。元谋县在园区的管理运作上,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在全面开放和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中,把省农科院热区所、云南农大、昆明理工大等科研院校(所)、涉农高科技企业等引入,成立了以热区所科技人员为主体的股份制合作公司——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其为主体,全面按照园区内财政投入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实行有偿使用,科技项目与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和产品营销由思农公司自主经营的企业化管理新机制,建立起了产前、产中、产后由公司提供系列化服务,风险由公司承担,利益让给农民,服务促进联合,形成了联利、联心、联服务、联成果,责效两挂钩,既有动力,更有压力的格局。公司在园区范围内按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规范实施了向农民“返租倒包”的土地流转制,将农民手中分散、零星、小块的土地采用合理的价格租过来后,又定点连片大面积地倒包给农民,按思农公司的要求和规划统一经营,较好较快地引导农民实现了土地向高效、优质的种田实体移转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农科人员通过股份制的合作,有了资金,有了权、责、利相统一的服务对象,放开手脚地大胆面向市场搞技术引进与创新,在大面积范围内深入千家万户进行推广应用与配套服务,有效地为农民解决了进入大市场后信息不灵,搞科技引进无渠道,承担不了市场风险的难题,在优化组合中真正形成了权、责、利统一的利益共同体。
全州女能人培训在元谋县举办。
随着这一新体制、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大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产生了极为明显的效果。全县闻名全国的冬春早蔬菜产业发展从质量、数量、价格和品牌竞争力上大幅提升,连续3年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园区建成后成为了吸纳国内优秀农科人才、示范推广最新农科技术和新产品的“聚宝盆”与扩散地,服务农民的大本营。在园区带动辐射区域内,农民每年种菜一项的收入,就比园区带动辐射区域外的其他农民的收入平均增加了近千元,元谋县走出了一条科技服务“三农”的创新之路。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调结构、促发展目标,筑巢引凤,引进辽宁、山东、浙江、昆明等地的种植商家入驻元谋发展鲜食葡萄产业。目前,元谋县鲜食葡萄产业已成规模、上档次、出效益,所产的鲜食葡萄走出了“东方人类”的故乡,走进了全国各大超市,乃至出口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全县鲜食葡萄产值近5亿元,成为元谋农民继蔬菜、水果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目前,全县规模化、标准化葡萄基地百亩以上达100个、千亩以上达10个。
元谋县委、县政府明确思路,提出了“若要富科技先铺路”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农业科技示范与服务。在元谋农村,哪里有科普宣传活动,哪里就有各级干部在带头学习与宣讲;哪里有能致富的农科新品种,哪里就有乡村干部在田间地头争带头种植示范推广;哪里有农业科技夜校在开课,哪里就有广大农民挤满了课堂。在基层组织的各项选举中,没有科技种田意识、没有较高农科组织、服务、管理能力的干部,是很难当选的。学科技、用科技,广泛开展科学种田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广大群众最迫切的愿望与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乘势而上,把深入做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与服务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总结多年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形成合力。建立制度,形成联动,并有效地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经常抓、常年抓、反复抓,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一整套为农民所接受,与脱贫致富直接联系的农科示范推广网络与服务机制。
元谋番茄喜获丰收,商家到田间地头收购。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元谋县构建了以农科部门为主导,以专业农科技术人员为骨干带动,以多部门合作推进,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基地,以项目为支撑的农科推进服务体系;构建了以乡村基层干部、农村党员为科技示范户、带头人的科技推广示范体系;突破重点,构建了全面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党员、回乡知青、各种能工巧匠、涉农私营企业家为主要培训对象的培训网络;以农村中农民在学科学、用科学实践活动自发组织成立的23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平台,搭建了以田间地头为平台,广泛推广学习和交流农科技术的引导机制;制定出台了鼓励农村中各种农科乡土人员成长、扶持、奖励的激励政策和技术职称的评定办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补助办法;专利授权奖励办法;每年大力表彰和评定对农村科技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同时,还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了学科技、用科技的培训资金长效投入机制,保障了示范、推广、服务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