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关爱生命,向“零艾滋”迈进
本刊编辑部
10月20日,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的2014年度艾滋病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向为艾滋病防治作出特别贡献的外国科学家颁发了纪念奖牌。
作为亲善大使,彭丽媛曾经拍过一个公益广告。片中与她搭档的是一名3岁小男孩,但开始拍摄时,无论彭丽媛如何跟他讲话、逗他笑,他就是不理睬。原来,他是一名艾滋病孤儿,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就从母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直到彭丽媛拉住男孩的小手,一把将他抱了起来时,男孩稚嫩的小脸这才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半年后,彭丽媛再次见到了他。这时,男孩已经变得爱说爱笑,还扑上来亲热地喊她“彭妈妈”。或许,那个温暖的拥抱,已经永远铭刻在了男孩幼小的心灵中。
1981年12月1日,第一个艾滋病病例在美国被发现后,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传播蔓延,我国也不例外。自从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我国HIV感染人数逐年上升。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68万人。在新发现的病例中,经性传播的艾滋病患者所占比例为90.8%,其中男男同性恋者占21.4%。
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各国在这一天举办活动,宣传、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本期“锐·聚焦”板块,我们就将关注“艾滋病”这个全球性问题。近两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都是:“向零艾滋迈进”,即:零歧视、零新发感染、零死亡。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对艾滋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正确掌握艾滋病的防治方法,给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也要从自身做起,杜绝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除了面对病毒的侵袭,我们还必须应对恐怖袭击。各国都在想办法利用现代科技开发新式反恐装备。本期“览·科学”板块就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的反恐利器。它们有的已经进入实战阶段,在保卫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有的尚在研发阶段,但是这些融入了高新技术的装备很快就会成为令恐怖分子胆寒的利器。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令人难以承受,但比灾难本身更可怕的,是旁观者的冷漠和无知。“世界艾滋病日”选择将红绸带作为标志,就是希望它可以像一条纽带,将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关爱,有时只需要一个轻轻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