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匈
冯京,字当世。北宋宜州人。历事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官至保宁军节度使、太子少师、参知政事。
冯京比大文豪苏东坡出道在先,苏东坡在他的诗文中记下冯京给他讲述羽衣仙女的故事,青年苏轼还得到过冯京的举荐。对此,苏轼一生感念,曾作《何满子·寄益州守冯当世》:“见说岷峨悽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唱着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冯京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生于宜州龙水,在家乡度了过他的青少年,直至十五岁,才随家人辗转藤州、鄂州等地。冯京的三元及第颇不容易。庆历八年,冯京在鄂州参加乡试,中解元;次年礼部会试,中会元;冯京的势头,如同《三言》作者冯梦龙所云“足蹑风云,气冲牛斗”。然而在殿试的最后关头,他的竞争对手是朝中权臣皇亲国戚张尧佐的外甥石布桐。冯京急中生智,将自己的姓氏中的两点往后一移,冯京成了马凉。一番廷对,天子大喜,御笔一点,“三元及第”的美誉便落到了冯京的头上。喜报一出,京中一时街谈巷议,沸沸扬扬,“天上中马凉,天下中冯京”,冯京声名大振。
冯京少时在村中上学,每日学生们均苦于恶狗追吠,冯京便将此事告之县衙。县官见他聪明过人,便要他将所遇之事写成文章呈上,冯京讨来纸笔,一篇洋洋洒洒的《打狗赋》援笔立成。其中有“团饭引来,善掉续绍之尾;索绹牵去,惊回顾兔之头”句,县官大为赞赏。连中三元后,在一次宫廷御宴上,仁宗皇帝问起冯京家乡情况。冯京以生动的比兴手法,描述了家乡的天门拜相山、龙江河、龙角山、九龙山等山水名胜。于是龙颜大悦,连赞宜州地灵人杰好家山。
冯京才高八斗,性格刚直。当他高中三元后,张尧佐一反打压之态,极力拉拢冯京,以扩大自己势力。竟想出一着硬招,以“上皇之意也”为名,要强招冯京为婿。张尧佐乃当今皇上老丈人,他以二女儿许配冯京,倘若冯京就范,那就与皇上是连襟了。那日张尧佐请冯京至家,少顷便以金带束其腰,又见宫中小黄门持酒肴来,冯京瞧在眼里,不动声色,直到张家将奁具展示,冯京方才婉言相拒,说家母早已在老家为自己订下王氏女为妻,辞却了这门亲事。
冯京一不攀龙附凤,二不阿谀权贵,其品格操守,可见一斑。
冯京每到一任,皆体察民情,赈灾恤贫,慧眼识才,奖掖后学。冯京临事果决,凡各县公事至,即行处理,从无壅滞,威望很高。神宗时,四川茂州鸡粽关告急,西蕃首领何丹兴兵作乱。冯京奉诏率兵征讨。何丹得知,慑于冯京声威,罢战请降。此时冯京部下有人力主乘机荡平西蕃,以绝后患。冯京却以远大政治眼光,从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考虑,作出了安抚西蕃的决策,不仅接受何丹投降,还拨给稼器粮食等物,帮助西蕃发展生产。何丹大喜,具牛酒猪羊与冯京结盟。冯京以其远见卓识,为民族边地安定、民族团结立下汗马功劳。
绍圣元年(1094年)农历四月初三日,冯京病逝,享年74岁。著有《潜山文集》和大量奏议、诗文。冯京逝后追赠司徒,谥“文简”。哲宗亲到冯府灵堂前祭奠。其墓后湮没无考,1983年工人于河南嵩山麓密县城东五虎庙村旁挖电缆沟时发现了冯京墓葬。
如今,全国有七个地方均以冯京之名举办各种纪念活动。计有湖北大冶、阳新、江夏、咸宁,河南新密等地,他们分别以冯京读书、应试、高中、为官、墓葬等为事由。广西藤县县城的冯式墓旁有“三元亭”,为冯氏后裔为纪念冯京于1947年而建。“三元亭”题词甚丰,李宗仁、白崇禧均题有对联。李宗仁联为“梓乡亦有三元,世泽榕门同景仰;云树犹留抔土,家声华彩有光辉”;白崇禧联为“云路扶摇,玉笋班行列第一,天衢声价,彤墀爵秩历朝三”。匾额“三元亭”三个大字为黄旭初题,冯璜题写亭记。广东、广西的冯姓百姓每年都来冯京山祭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