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洪
2012年7月12日,北京上海老饭店喜气洋洋,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榕明等在这里设宴,庆贺原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王艮仲先生110岁的寿辰。寿宴厅里,寿桃与燃烧着的红烛、鲜艳的盆花交相辉映,衬托的格外喜庆。王老身穿粉红色的衬衫,面色红润、显得分外精神。
出生于1903年的王艮仲先生祖辈在宁波,后迁往上海发展实业。他曾在上海创造了多个“第一”,如出资修建第一条公路,组建第一家公交公司、第一家电信公司,创办第一个合作农场等。但他却将这些产业无偿捐献给了国家。陈昌智在生日祝酒词中称赞王艮仲是个“不简单的老人”,不仅是指王老的爱国精神,更因为“110岁是高寿、大寿,从整个国家来看,都是很少的”。
了解王老的人都知道,老人一生淡泊名利。新中国筹备成立期间,党中央邀请7人赴北京共商国事,王老就是其中之一。毛泽东及周恩来共同签署任命状,任命他为“政务院参事”。上海解放后,王老将全部产业交给国家,且一生无悔。前些年,当地政府要把南汇大团老宅“王家花园”的九亩地还给他,他当场写了一张纸条:“我把这已经交给政府……该怎么处理应当有政府规定,王家的亲朋好友都不得干预。”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黄跃金曾给王老书写了一副对联:“玉节金和,从容有道,真心、真情、真人,受命无极;山人水智,齿望达尊,大勇、大爱、大德,载福长生。”好一个“玉节金和”,是对王老的人生态度及高尚品格作出的最佳评价。
中国有句老话,曰“仁者寿”。“文革”期间,王老被打过,也被关过。由于周恩来总理的干预,才被释放回家,工资分文不少。但那时经叔平(著名社会活动家)、孙起孟(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等人都被停发工资,于是他就这个二十、那个三十地接济大家。“文革”结束后,别人都得到了补发的工资,可王老却一分也没有。当女儿将这种情况告诉他时,王老淡然一笑,说:“我那时只是雪中送炭。”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王老从电视上了解到那里的灾情,第二天就写信给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捐赠两个月的工资支援灾区。
王老性格开朗,很有幽默感。108岁时,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领导为他祝贺茶寿,送来一个大寿桃,里面有108个小寿桃。王老打开大寿桃,取出小寿桃分给大家。刚分了几个,自己就先吃了起来。女儿怕他吃坏了肚子,从他手中夺下了寿桃,让他继续分。可分着分着又吃了起来,女儿再次夺下。寿桃分完了,王老说:“我刚刚到口的桃子,才吃了一口,就飞了。”逗得大家开怀大笑。110岁寿宴时,陈昌智、张榕明、马培华等领导和他合影留念,王老十分兴奋,合影时自言自语道:“照相时要笑一笑。”
晚年的王老除了听力和视力有些减退外,精神依然矍铄,饮食和睡眠也很正常。早上牛奶面包,中午米饭,晚上是稀饭和他喜欢吃的饼,从不挑食,但青菜是每天必需的。他一般晚上九点左右就寝,一觉睡到早上七点起床。他没有什么大病,平时也不吃药。如果说有什么特别,那就是爱吃蔬果榨汁。每天上午喝一杯胡萝卜、芹菜、黄瓜和苹果榨的汁,下午再喝一杯榨橙汁。
2013年6月1日,王艮仲先生逝世于北京。王老高寿并没有遗传的因素,他的父母都在50岁前去世,一个儿子也先他而去。王老的许多生活习惯也和一般人认可的“养生经”相悖,如他喜欢吃糖,晚上稀饭要加糖;平时爱吃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他还喜欢吃红烧肉,而且要吃肥的;他还不锻炼身体。生前被问起为何长寿,王老自己总结为十二个字:“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丢的掉。”这几句话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需要有极深的人生修养。也正是这“十二字秘诀”,赋予老人“百岁有十”的高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