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科学认知互联网金融

2014-04-16 23:28:27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48期
关键词:底线借贷金融

高 鑫

应科学认知互联网金融

高 鑫

一是要承认互联网金融的改革属性,是促进金融改革的重要推力。互联网金融的魅力,在于降低了门槛,为许多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个体提供了他们亟须的服务,对丰富市场组织机构和产品是有益的,是推动金融改革、破除传统金融体制劣根性的新动力,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金融消费者过去没有消费主权,传统金融体系出现利益固化倾向,政策推不动,人事调整改不了,而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引起了积极的改变。迫使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在内的市场主体不断改革沉疴旧习,努力创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服务和产品,最终消费者得到最大的实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互联网金融具有改革的属性。

二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金融元素的组合结构,推动了金融创新的效率。相同的元素,改变流程或结构之后,其性质和功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余额宝正是由于销售结构这个元素的改变而形成,致使金融交易结构的改变,从而引发金融体制的变革。这种金融要素的结构调整产生了巨大的能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业以经营者为中心的传统逻辑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逻辑。新金融的逻辑改变了消费者在金融领域的地位,赋予其更多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三是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是互联网金融机构法律定位不明,可能“越界”触碰法律“底线”,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现有法律规则还没有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属性作出明确定位,互联网企业尤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活动,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或规章对业务进行有效地规范。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产品设计和运作模式略有改变,就可能“越界”进入法律上的灰色地带,甚至触碰“底线”。我们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但是不允许碰触这两个底线。其次是资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存在安全隐患。现在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没有建立资金第三方托管机制,会有大量投资者资金沉淀在平台账户里,如果没有外部监管,就存在资金被挪动甚至携款跑路的道德风险。最后是内控制度不健全,可能引发经营风险。我们可以把内控制度看做互联网企业的“防火墙”,好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实践中,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片面追求业务拓展和盈利能力,采用了一些有争议、高风险的交易模式,也没有建立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记录保存和可以交易分析报告机制,容易为不法分子利用平台进行洗钱等违法活动提供创造条件;还有一些互联网企业不注重内部管理,信息安全保护水平较低,存在个人隐私泄露风险。

(田风摘自《当代金融家》2014年第6期《塑造互联网金融监管新思维》)

猜你喜欢
底线借贷金融
真相与底线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28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P2P金融解读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学习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06
底线
小说月刊(2015年7期)2015-04-23 08: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