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探析

2014-04-16 22:21韩宝庆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职称管理人员实验室

韩宝庆

(吉林警察学院,吉林 长春130118)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

1.沟通素质

沟通素质即要求高校实验管理人员具有四个方面的能力,即表达能力、设计能力、争辩能力及倾听能力。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教育教学中需要与教师、设备供应商、设备维修人员以及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而沟通素质则主要体现在与这些相关人员的沟通上。首先,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与教师进行沟通。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将设备的基本情况与教师进行沟通,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以及维护事项。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应当将实验室管理的方式、流程与教师进行沟通,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应当在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管理方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其次,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学生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把仪器设备的价格、规范使用与学生交代清楚”。[1]在实验室管理中,管理人员将设备操作规范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熟悉设备的使用流程、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最后,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与供应商、维修人员进行沟通。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根据购置设备合同的约定,了解设备的保修期,供应商在保修期内应当免费对设备进行维护。若设备的原器件发生损坏,供应商应当免费更换。实验室管理人员应与维修人员积极沟通,掌握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在使用设备时要及时巡检,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

2.专业素质

第一,文化素质。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实验室管理知识,并精通实验室管理的每个环节。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来说,一方面要熟悉实验教材的基本内容,将教材中的内容整合成完整的知识链;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实验教学业务的学习和进修,紧跟实验室管理学科发展动态,了解实验室管理的新方法、新技巧,掌握实验室管理的新知识。此外,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应当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通晓实验室管理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基本的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学科方面的知识。实验室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而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多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人员交流,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最后,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应具有教育科学的理论修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为本校学生提供实验教学服务,因而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提升教学能力。第二,教学研究能力。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实验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即具备适应实验教学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教研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借助语言向学生传授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讲解实验的具体流程,因而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语言清晰、教授时简明练达。其次,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创新型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实验室管理知识、开拓实验室管理新领域的能力以及创新实验室管理知识的方法。再次,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实验室管理人员应从以前的“教书匠”的角色中逃脱出来,进而扮演学者型管理人员的角色。如此一来,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加强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多与其他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交流。第三,职业修养。这里的职业修养特指职业道德修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决定着实验室教学素质教育能否实现。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作为高校教师还应模范地遵守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为人师表。为了提升职业道德修养能力,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的思想,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教育。第四,敏锐的时代意识。实验室管理人员具备敏锐的时代意识即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时更新实验教学观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现代教育目的的表述。对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紧跟社会的发展需要,将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来抓。为此,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教育教学中按照学生本位的思想原则,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鼓励学生自由发展自己的实验爱好。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尚待提高

在我国的高校中,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数量比较少,且有一部分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学校其他部门的兼职人员,因而实验室管理人员无法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实验室的教学管理中。这进一步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能踏实勤奋地开展实验教学任务,最终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团队配合意识甚至出现浮躁教学的现象。较少的人员配备会导致实验室购置的优良设备得不到有效的使用,从而导致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低。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实验室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实验室管理知识,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同样会影响教学质量。总之,由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存在不利于实验室人员提高素质的因素,加之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较低,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

2.职称考核制度及奖励机制不完善

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在职称考核制度以及奖励机制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而不完善集中表现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务是终身制的。尽管我国近年来针对高校教师的职称制度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职称制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有些高校实验室的职称评定是与管理人员发表的文章数量挂钩的,而在实践中职称评定人员没有真正关注实验室管理人员发表期刊的档次。另外,职称评定过程中的诸多不公平竞争现象助推了实验室管理中的腐败风气。其次,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其他教学岗位的教师相比,在职称评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由于职称评定的标准是固定的,例如课题、教材是职称评定的硬性标准,而这些评定的标准恰恰是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弱项。甚至有部分高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提高高学历、高职称比例,或者干脆将技术人员的编制全部砍掉。[2]

3.实验室管理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美国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中,具备专业实验室管理知识的人员比例是比较高的,而我国此方面的数据则比较低。现代实验技术的发展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因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前文提到,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中兼职的比例比较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求学阶段并没有预测到将来从事与实验室管理相关的工作,因而,在求学阶段掌握的知识往往与实验室管理并不相关。因此,尽管在进入实验室管理岗位之后,实验室管理人员会接受不同程度的培训,从而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实验室管理方面的知识,“但知识面仍然不宽,知识更新远慢于当今信息爆炸的速度。”[3]

4.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培训机制不完善

在许多高校中,实验室管理人员在进入学校后并没有得到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而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室管理人员很难有机会参加校外有关实验室管理方面的活动,由此造成了实验室管理人员无法借用多样化的培训机会提升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最终影响了实验室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即便有些高校开展了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无论是培训人员还是被培训人员都没有充分发挥培训的效能。例如高校在培训过程中侧重于对培训过程的考察,而忽视了对管理人员受训之后的进一步管理,如此一来,受训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培训的要求进行实验教学。

三、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的建议

1.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而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恰恰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亦是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基础。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师德修养,在教学实验中贯彻教书育人、以德修身的教学方针。同时还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党政方针贯彻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育人水平。其次,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2.完善职称考核制度及奖励机制

在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称考核制度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一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称需要与权、责、利挂钩,二是严格要求不同职称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甚至在职称配置上较为稀疏。例如欧美有些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中只有少数的几个教授是终身制的,其他的教授都要在不同时期进行严格的考核,最终确定其能否胜任教授一职。对此,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借助高校职称改革的契机,增加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职称评定的人员数量,提升管理人员科研的积极性。在奖励机制上,需要力求公平地反映被考核者的工作成绩,同时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单独增加考核的科目。例如可以增加仪器设备完好率、利用率等考核科目。总之,需要为实验室管理人员配置相应的职称考核制度,实现奖励机制的良性操作。

3.整合实验室管理队伍结构

为了提高实验室教学实验质量,需要整合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结构。需要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进入的门槛,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实验教学的专业知识,因而需要高校在招聘实验室管理人员时提高门槛,保障实验室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通过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可以保障实验室管理人员利用自己在求学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高校也可以拓展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来源渠道,高校在吸收硕士、博士进入实验室管理岗位的同时,也可以“吸收一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4]加入到实验室管理的队伍中,着实打造一个爱岗敬业,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4.完善实验室管理队伍培训机制

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培训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应当侧重于对实验室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多渠道的培训模式,加强本校实验室管理与外校实验室管理的沟通与交流。其次,高校应当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利用继续教育的机会将业务培训与实验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同时,鼓励本校实验室管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将参加相关培训作为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主要机会和途径。最后,需要高校做好对受训者的后续跟踪工作,培训的价值在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将培训时接受的新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实验教学中。为此,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受训之后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而作为后续跟踪工作的主体,高校应当督促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未来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培训获得的知识。

[1]林清辉.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探讨[J].时代教育,2008,(10).

[2]朱文强.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广场,2010,(2).

[3]田勃.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4]李萍.试论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0)

猜你喜欢
职称管理人员实验室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