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分布对经济发展及经济结构的影响

2014-04-16 21:33毛维静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12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法人所有制

毛维静

我国企业分布对经济发展及经济结构的影响

毛维静

1.基本单位区域分布不平衡,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法人单位分布存在较大的区域不平衡性。2008年年末,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半数以上集中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拥有法人单位372.7万个,占52.5%;中部地区141.7万个,占20.0%;西部地区136.5万个,占19.2%;东北地区59.0万个,占8.3%。而且这种不平衡性还在进一步加剧,2001~2008年基本单位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法人单位半数以上主要集中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且逐年上升,增长幅度越来越大,占比最高时达到58.1%,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基本单位占比分布逐年呈下降趋势,与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基本单位区域分布不平衡,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东、中、西三大地带,东部地区经济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人均GDP差距较大。我国法人单位分布差距的扩大,反映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在继续扩大。

2.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层次有待提升。从我国法人单位数和产值看,第一产业增速最低且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增速最快。2008年年末全国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1 222.9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1.5%,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增加5148.4万人,增长39.5%。从总体上看,第三产业近几年发展状况有所改善,但发展仍远滞后于发达国家。三产是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志,我国三产的发育程度还不够成熟,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影响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3.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竞争力不强。2008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40.1%,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服务业发展层次偏低,我国主要以传统服务业为主,而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整体效率不高,竞争力偏弱,新兴服务业人才匮乏、产业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不足,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尽管近几年有所增加,但占比重较低,仅为3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强。

4.在规模、产业结构和布局方面存在所有制结构偏差。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引导下,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

从布局来看,所有制结构呈现出中西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局。由此可以看到,我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仍将是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实现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的双轮驱动下,非公有经济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不断增强,应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强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市场化程度和经济活力。

5.从业人员结构性矛盾影响产业结构提升的步伐。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比仅为30.34%。我国就业人员普遍学历较低,其素质和技术水平状况与未来产业结构的提升还存在差距;普通人才多,专业化人才少;操作性就业者多,研发性、技术性就业者少。我国就业人员的分布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集中体现了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田风摘自《财会研究》2013年第12期《基本单位分布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经济结构的影响》)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法人所有制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增强打造世界领先内生动力——中国石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践与思考
非营利法人破产特殊制度安排研究
陕西省法人及其他组织违法失信“黑名单”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美国慈善法人制度及启示
所有制结构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