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
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下的内部控制
王文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
企业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为依托,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据库等新型理论和技术综合运用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提高财会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性。而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固定资产和账面价值的完整性,确保财会核算有关法律法规得以贯彻和落实而执行的一系列控制方法、程序和手段。将内部控制广泛应用于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核算中,会引发财会计量工具的改变,财会工作流程和工作思维的转变。这些改变会给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带来巨大效益,同时也给企业带来问题和挑战。本文将重点分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下的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和控制措施。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监督
前言:在商品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刺激下,企业会计逐渐摆脱传统手工会计错账、漏账等弊端的束缚,向会计电算化的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因其数据传输准确性、信息来源真实性、核算过程条理性等诸多优势正被广泛使用。它的出现,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人力、物力的管理成本,是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的最佳选择。但会计电算化要在可控范围内,尤其是对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而言,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显得异常重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防止企业资金的浪费和流失,加强人员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后于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态势。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解析,如何将会计电算化和企业内部控制有机结合。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媒介,把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总称。它实现了以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力记账、算账、报账、查账的工作和部分需要人脑进行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判断乃至决策过程。会计电算化核算制度的出现就是为了完成企业稳定、持续经营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具备了运算速度快、数据存量大、分享范围广、数据分析准等特点,大大压缩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管理成本,更好为企业服务。
会计电算化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财会实务人员的双手,却也禁锢了他们的思维。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核算职责分工的界限变得模糊,核算人员可能既要负责数据的输入处理,又要对数据进行输出报送,这期间,难免出现数据录入错误。而过分依赖电算化的核算人员由于缺少会计错账处理经验,无法做出正确的账面处理,造成坏账、错账的出现。另一方面,有些对信息技术十分了解的会计核算人员,可以绕过或破译电算化数据库的口令密码,对公司财务数据随意增删或修改,做成虚假的财务报表,造成空账、假账的出现。因此,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最大的问题是数据信息安全的管理和实务操作人员水平的提高。
1.深化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日常控制。
(1)数据输入控制。企业首先要在数据输入端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录入数据的真实可靠。输入的数据必须有相关领导或职能部门的授权,而且经背部控制部门人员审核通过。同时企业要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对操作人员必须分级授权并强制定期修改密码。输入控制的关键是加强凭证填制、审核、传递、保管4个环节的全面控制。凡输入的凭证均应经过复核和校验,发现不符,系统自动警告操作员进行检查和修改;凭证传递应严格执行签收制度,以防止凭证失散或篡改,从而保证输入的正确性,从源头上减少系统的安全风险。
(2)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核对,字段、记录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的有效范围检查,记录总数检查等。文件检查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检查文件标识、检查文件等是否被非法篡改。
(3)数据输出控制。数据输出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出控制的重点在于输出检查控制和输出文件的使用权限控制,定期或不定期核对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一致性。在系统输出的会计资料中,有些资料属机密文件,未经批准授权任何人不得接触,对这样的文件要建立严格的文件保管和登记制度,以防止恶意窃取和损坏重要机密会计数据。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要建立标准化的报告编号、收发、保管制度。数据的输出要有明确的操作人员身份标识,以及输出时间、数量等标识,以加强管理。
由于电算化下,控制方式和控制范围发生变化,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职能分工与岗位设置,确保电算化下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为防止错误与舞弊,企业还应实行定期的职务轮换制度,并同时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职务的分离可通过对不同层次操作者的权限进行设定来实现,单位应该要有明确和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一旦相应的权限范围内出现错误或者舞弊,则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控制环境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企业应该制定各种可行的制度,保护本企业电算化系统的安全,以减少由于差错或者人为故意所导致的系统被修改、破坏。如企业可以设置各种进入障碍,对储存各种财务数据的终端计算机(服务器)加以保护,也可以设置监控系统,监控操作员对系统的调用等。
某种意义上,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控制制度是会计准则不断修订完善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性产物,这一制度革新了传统会计的核算方法、记账方式和会计思维,使财会核算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提供了更好的服务。长远来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也面临诸多挑战:在信息传递高速发达的时代,如何在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效率的同时防止公司商业信息的泄露;如何改变现有的财会工作方式,才能更适应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核算体系;如何使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会计电算化制度更好融合,完成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年度目标。这些问题都是企业电算化核算下的内部控制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有信心看到这项制度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
[1]邓学浩.会计电算化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陈然.浅谈电算化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