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玲
(1.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2.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广东 广州 510520)
产业转型升级下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
王桂玲1,2
(1.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2.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广东 广州 510520)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技能型人才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急需要素,职业教育应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满足社会需要。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师职教能力的提高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注重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职业院校明晰招人与用人机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职教能力;价值;产业转型
舒尔茨指出,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是通过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来实现的[1]。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技能培养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该种教育完全符合我国工业化进程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2012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国的职业教育加快转型,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创新能力。教师是职业教育转型的核心和关键因素,教师的职教能力更是师资的重要考核因素。教师职教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学术能力等各项能力的总和[2]。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业能力和学术能力的培养,主要为学术访问、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继续教育培训等;另一部分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为职业资格证的获取、校企合作、挂职锻炼等。通过强化教师职教能力培养有利于促成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具有显著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于司法职业院校大多是由中专院校改建而来,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升格改制后又恰逢高职教育急剧扩招,导致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素缺乏,尤以师资要素明显。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关键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可有效解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让教师不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指导学生实训,还能够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合作开发,真正成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行家能手。通过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有效地为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服务工作的目的,凸显职院的培养特色。同时,在培养教师职教能力的进程中,职业院校也不能盲目以高学历和重点院校毕业作为招人的主要指标,而不考虑专业实践能力。以司法职院为例,原有的教师大多仅具有本科学历,为快速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职院以高学历为招聘教师的门槛,持有职业资格证是附加条件,招收大量缺乏专业实践能力的普通高校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这些教师在校学习期间大多缺乏足够的实践经历,当他们进入所工作的学校后由于缺乏将所学理论知识实用化的机制或平台,面对高职学生的素质和需求,深感所学专业知识无法有效输出,无法适应职业院校的要求,最终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另一方面,职院又过分强调实用型人才,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忽视后续的理论培训机制,导致教师学历层次低、理论知识更新慢的现象。为此,职院应明晰招人、用人机制,以职教能力作为人才引进和评价的考核标准,完善高学历人才引进后的实用化机制,提供多方位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具体而言,首先,建立明确的教师准入制度。职业院校应严格把实践能力作为招入教师的基本资格条件,入职前应当具备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在企业、行业生产实践的经历或者持有相关政府机关颁发的职业从业资格证书。其次,人才评价标准应凸显职业性。职业院校的年度技术考核制度、职称评审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应当与普通高校存在差异化,即除教师的学历、课时量、课堂教学效果和发表论文、专著数量外,还要考核教师的实践能力,诸如在企业工作的服务量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的数量,以调动教师主动提高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再次,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机制。随着近年来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职业院校为了保障教学正常化,通常压缩教师脱岗去企业、行业的实践时间,取消师资培训、理论提高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特性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保障教师有时间、有精力选择合适的路径培养和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最后,由于职业院校层级不高,教师科研能力弱于本科院校,发表论文存在较多障碍,因此,职院应当完善高学历人才职称评审机制,提供科研创新平台,及时公布课题申报信息。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3]。职业院校学生素质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致使其教师专业化内涵不同于一般普通高校。“由于职业教育师资本身的特点,培养、培训就不能简单地套用普通教育培养师资的模式,要按照‘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探索出一条新的培养、培训的路子。”[4]“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所谓“双师型”是指教育者和行业专家的优秀品质和功能“集成”于教师个体,这里的“集成”是教育者素质和行业专家素质的“集成”,不仅包括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集成”,也包括通识素养和专业素养的“集成”。
首先,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学术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职业院校教师通过产学研、校企合作、挂职锻炼、继续教育等路径,可及时了解企业、行业最新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法律法规的实际操作运用,同时也倒逼教师勤于参加学术研讨活动、查阅学术文献,及时了解国内外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促进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体系的及时更新,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保障他们的教学活动具有科学性、及时性和前瞻性,最终完成从新手到行业专家的转变。其次,教师依据职业化发展改革教学方法有助于职业教师的专业化。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职业院校、教育厅等组织的教学专题讲座、教学技能大赛等实践资源,积极提升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设立诸如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引入式、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样化教学模式,逐渐弱化传统的教师课堂主导地位,形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职业教育特色。以情景训练为例,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分组,虚拟具体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完成获取信息、分析决策、形成研究报告等任务,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再次,教师职教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师专业精神是指教师对专业发展的前景、价值、职责的认同,是影响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内部动因,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师教育理念,密切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从职业教育教师的自身实际出发,积极研究职业教育教师的情感世界,尊重职业教育教师的学习愿望、兴趣、需求和发展方向。同时,职业院校应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教师的教育评价体系,健全激励机制,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使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中自主发现教学乐趣,依据自身特性订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并付诸实施,形成自觉的职业发展目标。
以人为本具体到职业教育中,即所有的教育政策安排、制度设计和活动编排均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利益及发展要求。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主要体现为职业能力的发展[5]。职业能力包括硬实力与软实力[6]两部分。本文职业软实力仅指职院学生的职业角色理解能力、职业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交关系能力。相对于法学本科生而言,司法职院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先天的硬伤(诸如学历低、就读学院的排名靠后,无法参加司法考试、企业法律顾问人员资格考试等)。由于职业硬实力的提高具有较大的难度,职院学生在正视自身不足的情形下,应积极强化软实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在此进程中,就凸显了教师的关键作用。学生是教师职教能力培养最直接的受惠者。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教师将学生职业发展软实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首先,教师职教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角色理解能力。不同职业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定的工作属性,对从业者有不同的职业角色要求。职业院校学生选修专业时大多依照父母意愿、学院专业排名和就业前景等因素,对于职业角色的特定要求并没有明晰的认知。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教师在理论教学和情景实训中能够深入讲解相关职业与行业的准入条件、职业技能、职业前沿信息、职业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发展路径和市场人才需求等信息。学生了解并理解了期望从事职业的角色特征和学习目标后,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主动构建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意识。此外,教师通过介绍已毕业学生就业的成功案例,为学生提供类似学习背景个体的职业发展规划,实现职院学生心理自信的提高。其次,教师职教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教师依据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形有选择性地讲解理论知识,提高教学内容与未来职业岗位的相关性联系,开展情境式教学。司法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方向主要为司法警察、速录员和法务人员,教师应依据监狱、劳教所、法院、律所和企业所需的法学专业知识的最新动态和实际工作岗位技能的实用性要求,在教学中以最新最实用的实践技能不断调整充实教学内容,通过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情景训练等开展教学,以便学生在实训中掌握基本原理,再经历多次重复内化为职业实践能力,突出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再次,教师职教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高职学生工作大多呈现先就业后择业、变动性强的特点,即学生通过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获得一份工作,积累一定经验后选择职业变动。职业变动或职业迁徙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资本,即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敏锐的职业洞察能力。校企结合中引进的项目大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和科研性。学生在学习期间参与校企的研究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勤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形成细致的科学研究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能迅速地结合新环境和新行业的要求转化所学知识的能力,获得职业变动的“资本”,最终成为多向度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国尽管在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而言,我国的职业教育仍不成熟,特别是在职业院校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方面,仍处于探索期,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思考,在实践上进一步尝试。因此,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进行职业院校教师职教能力培养的价值分析研究,不但可以实现该问题在理论上的升华,而且能为职业院校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提供思路。
[1]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韦荣.基于校本培训的教师职教能力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5):28-29.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Joseph G.Altonji,Charles R.Pierret.Employer Learning and 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116(1):313-350.
[6]Joseph S.Nye.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American SoftPower[J].Asia-Pacific Review,2002,9(1):60-76.
(编辑 申嫣平)
G71
A
1673-1808(2014)06-0081-03
2014-08-21
2014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项目“职业院校教师职教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GDJY-2014-B-b257)阶段成果。
王桂玲(1979-),女,山西大同人,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