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4-04-16 08:36:23
江西化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业绩人力资源管理

李 玫

(南昌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缺少规划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少规划。由于中小企业一般缺乏较明确的发展战略,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计划,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在缺少合格人员时,才考虑招聘,在人员素质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时,才考虑培训。招聘公司急缺人才时,任意调整公司薪酬制度,提高薪酬水平,吸引人才。

2、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未得到充分利用

人力部门仍忙于日常事务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企业局域网,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通,但很多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还不习惯通过网络完成传统的管理互动内容,网络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这些企业的人力部门而言,就意味着难以从事务性工作中脱身,无法集中在核心事务上,效率不高。

3、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缺乏实际经验

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或相关专业近期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十分活跃的头脑,敢想敢干,可塑性十分强。这些人士分布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中,特别是外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聘用的较多。但是,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知识与经验并重的工作。

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不足

由于中小企业多数处于资金积累的成长期,而且大多数从事薄弱的传统产业,资金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外融资又非常困难,所以资金实力相对薄弱。在引进人才上,和大企业引进人才时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年薪相比,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5、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当今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大中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的人力资源竞争空前激烈;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不完善,造成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人事任用不当,绩效考核体系、员工报偿制度、激励机制有缺陷不公正,培训缺乏效用,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滞后等问题,这些都会造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严重流失。

二、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经过20多年改革,我国中小型企业经营机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着一些与市场经济运行不相适应的地方。我国中小型企业,普遍缺乏统一的、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大部份精力仍从事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仅限于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

多数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具备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实务,对员工的招聘、计划、选择、绩效评估和激励方式、薪酬和福利体系的设计、员工的培训和开发、劳动关系的改善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原则、方法和技巧不甚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职能的发挥,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起不到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的作用。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观念落后,职能不完善

目前,中小型企业受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缺乏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与管理的理念。表现为:首先,重物轻人的思想严重。片面把财、物作为重要资源,没有把人放在核心地位去发挥人力效用,使人这种最宝贵的资源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其次,“投资于人”的观念淡薄。受传统观念影响,企业对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通常把人作为一种成本来看待,很少把人作为一种资源、一种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有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一次投入,终身受用,忽视对人力资源的继续投资和培训。

3、企业领导人管理水平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优秀的领导者能够给下属有效的激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赢得他们的自愿服从。领导者还能设计和维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各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统一,使之有节奏,高效率地工作。

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缺乏一支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的职业企业家队伍,缺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代科学知识,在企业内部也无法形成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不完善,内部管理混乱,分配不公,奖惩不明,淡化了职工的归宿感和荣誉感,抑制了职工对企业的关爱和主动性,使企业内部动力机制失灵。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对策

1、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业绩指导、业绩评价和业绩辅导改进体系,可以准确评价员工的各种表现,并以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激励制度、人员培训与开发计划、人员进退升迁制度和形成相应的流程程序等。

(1)建立以管理主体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机制。业绩就是成绩,而成绩总是与一定的主体相联系,所以,业绩也就必然会与一定的主体相联系,业绩一是某一主体的业绩,离开主体的业绩是不存在的。从战略管理出发,企业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整体、战略经营单位和岗位。所以,业绩也就为分企业整体业绩、战略经营单位业绩和岗位业绩。

(2)确立科学的业绩评价程序。业绩评价是对主体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等进行考察与评估,其大致程序为:制定业绩评价标准;获取业绩资料;将业绩与评价标准进行对照,得出评价结论;评价结果的反馈与使用。

2、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创新激励机制激励,系指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使其努力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激励机制可以使员工清楚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所在,清楚了解到在企业中应扮演的角色,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1)薪酬激励。薪资报酬是激励员工的基础。科学地设计好企业员工的薪酬结构并把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从而更好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而奖惩激励是对员工的成绩给予表扬,对员工的失误和错误给予适当的惩罚。福利激励是指企业的领导者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制定有关福利待遇的发放标准,确保员工生存与安全的需要,激励员工为企业多作贡献。产权激励是以企业的股票或企业股票期权为主要方式对员工实行产权激励。

用与经济挂钩的激励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营效益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到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息息相关,愿意为企业整体利益服务。但是,经济激励如果没有精神激励相辅助,过量的经济激励会加大企业的负担,对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不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反而有害。

(2)精神激励与自我激励。理念激励是指企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员工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使企业成为由有共同理念的人组成的战斗群体从而产生理念共鸣效应,激发员工为实现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奋斗。目标激励是指大力宣传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前景,并注意把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结合起来,使员工认识到企业目标包含着个人目标,只有完成企业目标才能实现个人目标。

人的需求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源泉,要建立企业有效的激励机制,应该注重把握员工的需求,并按需求层次进行调整和选择,建立员工自我激励制度。企业的领导者,要设法使员工的工作具有挑战性,给员工一种自我实现感;要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目标管理,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要给员工自身进步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锻炼和培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和发展提高的欲望,从而使员工产生参与感和成就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3、构建适合本企业鲜明、独特和具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一个具有优良的企业文化的企业能调动企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能在不断追求卓越中发展,壮大。正如L·米勒所说:“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在这种时代能成功的公司,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的公司,这种文化的价值观鼓励竞争行为。”

4、中小企业在管理上建立新思维

中小企业在管理思维上的关键问题是应克服落后的老板意识,建立互信、互动、互尊的良性关系以弥补制度建设的不足。中小企业具有结构小巧灵活、人情味浓、员工接触机会多等优势,这也为改变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以互信为前提的企业文化模式提供了可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一起工作的伙伴、共同认可的人生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它是企业理念、宗旨、价值观、管理制度、工作环境、员工行为及精神风貌的凝结,其中重要的是建立共识。大家以共同的工作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去行事,就会产生活泼、乐观、积极、拼搏的气氛,就会形成一种凝聚力。各企业由于其不同的文化渊源,历史条件和行业性质,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企业文化,但只有那些能走出“小我”,走向“大我”塑造优势文化的企业,才能走向成功。中小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地解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中创出自身特色!

[1]张碧雄、柳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赵西萍、宋合义、梁磊: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马新智:企业财务专题[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5.

[4]沈西林、杨保健: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6).

[5]陈春花:企业文化管理[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业绩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朗盛第二季度业绩平稳 保持正轨
上海建材(2019年5期)2019-12-30 06:30:00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32
主要业绩
三生业绩跨越的背后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03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