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网站3月公布的《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意见》明确,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础上,上海将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
按照《城乡规划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可确定为2040年,指导未来的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在工作安排上,规划编制工作将分为前期准备、战略研究、成果制定、规划报批4个阶段,计划在2015年年底完成各项审批程序。
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正是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提出的总体目标。新一轮总体规划将在这一目标基础上提升。
《指导意见》指出,市民幸福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根本追求。中心城则将坚持人口疏解、控制住宅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
当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对于促进上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指导意见》包括明确未来上海发展目标定位、树立科学的发展导向、严格控制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市域空间格局、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维护良好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和文化内涵、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城市运行的基础保障、完善与全球城市建设相适应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等十大部分。根据《指导意见》,市民幸福是城市发展的根本追求。上海将通过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住房政策和公共服务政策等综合手段,实现人口规模适度可控,人口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中心城则将坚持人口疏解、控制住宅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
《指导意见》里有很多内容上海已在着手进行。比如,关于“优化市域空间格局”,上海将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强化市域城镇发展轴线,形成中心城、新城和新市镇融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格局:中心城是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区,新城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和综合性功能城市,新市镇是统筹城乡发展,承担公共配套、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基本载体,乡村地区是上海市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提出,要稳步推进村庄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
日前,为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上海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
上海要努力建成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要全面提高人民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建设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智慧低碳、安全便捷的宜居城市;要全面确立并提升“四个中心”功能,打造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的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要传承和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努力提升文化原创力和影响力,建设充满魅力、令人向往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要充分发挥服务全国、连系亚太、面向世界的作用,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带提升能级,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上海要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道路。
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市民幸福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根本追求。要尊重人民群众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围绕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加强社区建设,强化市民的社区归属感,积极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突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区域一体化是全球城市的重要特征。要强化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共同构建长江三角洲空间网络体系,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突出生态优先的发展底线。要限定城市边界,坚决遏制城市无序蔓延,严格控制城市发展规模;严守生态底线,加强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和修复,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推动城市生态保育和休憩功能融合发展,不断改善和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突出功能提升的发展方向。要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努力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打造“上海服务”和“上海智造”。
突出睿智增长的发展路径。要转变土地利用模式,大力推动城市更新,促进产城融合发展;要坚持公交优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突出开放包容的发展精神。要不断扩大对外对内开放;不断增强城市包容能力等。
上海要以建设全球城市为导向,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底线,综合调控城市发展规模。
严格控制人口规模。通过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住房政策和公共服务政策等综合手段,实现人口规模适度可控,人口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中心城坚持人口疏解,控制住宅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新城和新市镇加快人口集聚,创造更加良好的居住、交通、生态环境和就业机会,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倾斜力度;全市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人口结构逐步优化,通过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公共服务和就业机会,不断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逐步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实现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量“零增长”;优化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重,提高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比重。
上海要加强政策创新,推进法制建设,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创新规划土地管理政策。按照“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总体要求,推动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严格实施用途变更管制,创新土地收储利益分配和供应机制;将规划和土地管理的综合性约束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市、区(县)权限,下放服务管理资源,提高全市综合统筹能力和管理水平;按照综合性城市标准,进一步赋予并完善新城综合管理事权和职能。 (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