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4-15 16:45谢其盛XIEQisheng
建筑机械化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产业化装配式构件

谢其盛/XIE Qi-sheng

(安徽宝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11)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推进城乡建设集成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推进建筑业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根本要求。它实现了图纸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饰一体化、全过程管理信息化,并具有质量优势明显、施工周期缩短、全寿命周期成本低、施工过程安全、实现环保低碳等优势。以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装配方式建造公租房为例,预制率在30%的情况下,实现节材70%,节水36%,节能30%,节人工40%,节工期31%,减少建筑垃圾71%等优势。

2014年3月20日,建设部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交流大会在合肥成功召开,把我国的建筑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全国各省市把推进该项工作都提上了日程,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如沈阳、合肥、上海、长沙等市以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住宅均达数百万平方米,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先行城市,为我国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有市场的问题,也有政府的问题。如标准化滞后、设计软件缺乏、关键技术创新不足、住宅产业化与绿色建筑结合不够紧密、产业链脱节等制约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同时,各地保障房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对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重视程度不高;全面推动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的激励政策缺位;相关标准规范滞后于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建设;确保建设质量的责任追踪机制不完善;掌握产业化技术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缺乏等问题。就连住宅产业化的名称也不断地更新,如“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等。还有将建筑产业现代化等同于装配式住宅,认为装配式住宅为全预制误区等等。

2012年以来,宝业集团先后在合肥、绍兴、上海等地承担了近100万m2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项目,实现了结构体系研发创新、图纸设计深化、构件生产、安装施工、建筑装饰的总承包模式,并已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在顺利推进并积累经验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后期的正常推进。本文以建筑产业现代化核心的结构产业化为主,结合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 面临的问题

1.1 标准体系问题

目前,国内建筑产业化现代化企业标准体系呈多样化,各家的结构体系及企业标准不同,各自为阵,各自保护,产品只实现自己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没形成市场的通用化。各地在相继出台政策鼓励PC的应用,但是能够全面指导设计、生产、施工的技术文件严重缺乏,造成一些设计院不会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或设计不到位,构件生产单位生产的构件标准化程度不高且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施工单位对装配式混凝土施工了解甚少的现状。

装配整体式结构国家规范上明确了几种结构体系,即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中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用得较多,后三种应用较少。但连接方式是多样的,目前在合肥有叠合板剪力墙连接、套筒灌浆连接、约束浆锚连接、内浇外挂连接、环形扣合锚接连接等。还有普通混凝土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这其中的连接技术有国家规定的,有企业自主研发的,很难把握,如何监督管理成了问题。

国家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已经出台,工业化住宅评价标准于明年出台,相应的图集正在紧张的编制过程中,图集对各种连接方式做了详细说明。这将规范我国装配式住宅的结构体系,为装配式住宅的设计指导、构件生产指导和施工指导、构建及构造提供了依据。

1.2 生产资质与构件质量问题

企业无资质,构件隐蔽工程无法验收,构件质量差,有些地区存在产能过剩。预制构件的质量好坏,决定了装配式住宅的结构质量安全。在PC结构应用初期,大家往往只关注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现场施工的质量安全,忽视了工厂里构件生产质量问题。国内部分PC构件工厂没有资质,也就存在没有监管,导致构件质量存在隐患,如叠合楼板的细裂缝问题普遍存在,夹心墙板的内外连接隐蔽工程到现场无法验收等现象。

另外,场地和运输受到限制。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要新找场地,要租用或征用土地。征用土地一般很难满足政府约定的投资强度要求。找一个合适场地比较困难,地方太远导致运输成本高,所以产业化还遇到运输成本的问题。

1.3 现场施工能力问题

无专业化分包队伍,两种施工方式并存后现场组织管理差,关键节点技术失控,工期无优势。

目前,多数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其重点是体系的研发与预制构件的生产,现场装配施工能力较弱。因为施工能力不足,熟练安装技术工人和新型专业化分包队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面积的装配化施工。合肥市在住宅产业化大面积施工过程中就碰到很多问题,主体结构施工速度慢于传统施工,因为很多施工企业是由构件型企业自行组建的施工企业,施工能力非常弱,根本不具备大面积施工组织能力。

企业要有计划地组织装配工人专项培训,专业化的分包队伍也正在慢慢形成,这个现状是暂时的。施工能力弱的构件生产企业应以开放的心态联合施工能力强的企业形成产业连盟。

1.4 片面追求预制率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初期,对装配式住宅的推广片面地追求高预制率,认为预制率越高越好,这是一个误区。这将导致过度使用混凝土构件,甚至有一面内隔墙的重量达5t多。一是增加结构自重,二是不利于新型填充材料的推广。预制率是一把双刃剑,有些地区规定不合理,导致恶性竞争,低价中标。

片面追求PC结构体系的高预制率,容易忽视结构安全。所以,在预制率的高低上,要因地制宜,市场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5 BIM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BIM是指建筑信息模型,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如果很好地应用,可以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等优势。但建筑信息化道路走的非常艰难和缓慢,比如整个建筑业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可知式非常多而复杂,有很多现实困难。目前的困难是没有找准切入口,也就是基础数据采集,不解决基础数据的来源问题,后面的业务报表、统计分析都是无源之水。

据我了解,BIM技术在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里尚未得到广泛应用,雷声大雨点小,拖累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进。我们曾在一个产业化项目上因为深化设计出现失误,造成几十万元损失,如果应用BIM技术先模拟一下,就可避免。

1.6 企业自身组织问题

如何在传统业务占主要地位的企业组织一批人来完成全产业链工作,至关重要。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一个全产业链的过程,这里面有创新研发、设计深化、构件生产、项目投标造价、现场施工技术以及工法专利的申报,如何组织这样团队,并有效地发挥每个点的极限至关重要,我想很多企业都非常头痛。

1.7 总结与创新少

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更多精力忙于工厂生产和市场业务,又因为专业技术人才少的制约,故存在总结少、创新少、工法少、专利少。这不利于住宅产业化的今后的大面积推广。

1.8 培训组织不得力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一场建筑产业革命,很多人仍没有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在培训问题上,企业希望政府来帮助完成这项工作,而政府则希望企业自行完成。

1.9 质量安全与监管

质量安全与监管是政府要考虑的,如一些质量安全隐患是结构体系的缺陷,企业整改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结构质量存在隐患。再一个就是关键节点技术太多,有些质检人员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根本无法谈得上监管了。

1.10 关键节点的技术的控制问题

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垂直缝、水平缝、夹心板的内外页连接、灌浆的控制、安全维护体系、板与结构的刚性或柔性连接等,都是关键技术节点,如得不到控制和有效解决,将影响结构安全。

1.11 成本问题

成本问题是所有关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问题,不能回避。就建安成本来讲,暂时一定是高于传统建造方式。但这是建立在其几大优势的基础上的价格。随着市场化与专业化的分工,全寿命周期成本一定与传统接轨,甚至低于传统。

1.12 人才问题

专业人才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很多企业迫切想进入这个领域,但受限于无此方面的专业化人才。这里所讲的人才是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一个人才团队。同时,现有的人才也存在非常大的不稳定性,哪里出价高就往哪里跑,这给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惑。

2 对策及建议

鉴于上述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企业自身解决、政府帮助解决、市场规律解决。具体从以下9个方面来探讨。

2.1 工程总承包为龙头的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合肥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广过程中,没有好的办法,因为没有定额,政府对2012~2013年的项目采取单一来源谈判,随着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这种方法就没有办法实行了。从2014年起,采取了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以施工企业为主,联合设计与构件生产业企业形成联合体,并实行最低价中标。

工程总承包(EPC)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是当前阶段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一种非常好的模式。就是以工程总承包为龙头的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发展模式。并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推进的发展路径。并成立专业化的、协作化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工程总承包队伍。在研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配、运营管理等环节实行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

2.2 企业一把手负责制和事业部制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要成立以集团总经理为组长的产业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进,根据不同的地区,实施不同的结构体系,做统一布置和计划。

事业部制在我公司发挥了重大作用。因为多数实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企业,尤其是施工总承包企业,传统项目仍占公司业务的大部分,让这些传统施工技术人员来转型兼顾是不现实的。住宅产业化事业部相当于就是一个EPC中心,配各专业人员,独立于传统项目,从事研发、创新、设计、深化、生产、投标、造价、施工、装饰等。

2.3 成套技术体系的应用

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要注重总结、工法与专利申报,以及成套技术体系的应用,而不是单一的主体结构装配化。

成套技术体系的工法与专利在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哪家拥有的工法与专利多,哪家就占有核心竞争优势,这些工法与专利一定是施工现场出现问题后,通过攻关总结出来的,对建筑产业化项目的大面积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2.4 在政府主导项目与房地产开发的推广应用

各地区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政策方向均有所不同,如果合肥目前全部由政府拿出保障房项目来推进,上海则是推向房地产开发市场,长沙这两种模式均有。采取哪种方式则取决于每个地区的差异,其目的就是能科学健康有序地推进。

2.5 有效地组织培训

企业要组织有效地培训,可以招收职业院校学生来公司培训和实习,将这批人转型产业工人。传统农民工很难适应这种装配化施工,尤其是关键节点上的施工。

2.6 实现结构产业化与装饰产业化同步

实现结构产业化与装饰产业化同步,将更大程度地实现了低碳节能环保,可以减少大量建筑垃圾的产生。两者同步,将对各种建筑产业化成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便利;两者不同步,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产业现代化。

2.7 BIM技术的应用

BIM提供了参数化设计与创建模型,以及三维浏览、碰撞检测、管理综合、虚拟建造等专项技术的应用,其模型和相关数据可以应用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等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也有效避免了数据重复录入、数据格式不统一、前后数据不一致等难题。

目前,仅部分设计院对一些特殊工业化项目应用一些,而构件生产和施工以及后期运营环节很少应用,对于装配式住宅项目复杂的深化拆分设计,迫切需要加以应用,从而避免错误。

2.8 政府招商设置门槛

地方政府在招商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时,不是所有的产业化企业都招进来,而要对其企业资信、施工能力、结构体系等做一个全面评估,设置招商门槛,从而可以使一个城市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目前合肥市政府首先对本市各种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将确定几种具有明显优势和安全性高的体系为主推方向。

3 结 语

我国尚处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在传统建造方式占主导的市场前提下,这种新型的建造方式在推进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各种问题和阻力。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大量尚未参与其中的企业处于一种观望的态度,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放大和反面宣传,以及老百姓对这种住宅结构安全性的担心等文中未提到的问题都要加以解决。这场建筑业的革命已悄然进行,而且有势不可当之势,谁拒绝,谁将会被淘汰。相信这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会由政府引导、企业创新、市场规律来逐步解决,为我国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产业化装配式构件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系统产业化之路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