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羊林,郝奇林,林生鸾,吴翠红,黄 健
(扬州市林业生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扬州 225009)
扬州市生态旅游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孙羊林,郝奇林,林生鸾,吴翠红,黄 健
(扬州市林业生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扬州 225009)
扬州是一座旅游城市,生态旅游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扬州市生态旅游业实现长足发展,面积得到扩大、种类得到丰富、品位得到提升,成为一项富民产业和朝阳产业,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发展问题。该文重点介绍了扬州市生态旅游业现状、分析了有利条件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对策。
生态旅游;湿地;公园,扬州市
生态旅游是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30 a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我国生态旅游建设走出了一条开发与保护并举、培育与利用齐抓、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之路,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
扬州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座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高度重视,要求将其打造成全市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幸福产业。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全市旅游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和秀美扬州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占有重要地位。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景观作为旅游景点、景区或旅游目的地的观赏、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活动。扬州市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以森林资源、湿地资源为主体的生态园区、产业园区、生态中心以及风景区等。
1.1 生态旅游建设现状
1.1.1 湿地公园建设 全市现有省级以上湿地公园7个,其中国家级2个,即宝应湖湿地公园、广陵凤凰岛湿地公园(筹);省级5个,分别是高邮东湖湿地公园、邗江扬州润扬湿地公园、宝应射阳湖湿地公园、江都渌洋湖湿地公园和扬州花鱼塘湿地公园,另外还有1个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即扬州市高宝邵伯湖湿地保护区。
1.1.2 森林公园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探索出一条平原水网地区林业发展又好又快之路。全市森林覆盖面积近14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22.97%。同时建立了一批森林公园,其中省级4个,分别是扬州凤凰岛森林公园、扬州西郊(白羊山)森林公园、仪征铜山森林公园、高邮马棚东湖森林公园。高邮神居山风景区、江都丁伙朴园正在申报省级森林公园。
1.1.3 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园区景区建设 随着全市森林资源的日益丰富,为以森林和湿地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奠定了基础,除传统的瘦西湖、个园、何园外,近几年来又先后建起了扬州茱萸湾风景区、高邮神居山旅游风景区、仪征枣林湾生态园、江都阿波罗花木园区等。如扬州远东生态园林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以上在江都区丁伙镇建设占地34 hm2的朴园,内设朴树园、香樟园、桂花园、紫薇园等4大特色园区,其中拥有直径0.3 m以上的朴树5 000株以上,系江苏省乃至全国朴树储存量最大的朴树园区。该园已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至目前,全市生态旅游经营面积1.4万hm2。宝应正润、高邮东湖、仪征枣林湾、江都朴园、邗江润扬、生态科技新城凤凰岛等地已成为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2013年,全市生态旅游总收入达3亿元,旅游接待人数600万人次以上。2014年3 d清明小长假,瘦西湖、个园、何园、茱萸湾风景区、凤凰岛湿
地公园等8个森林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4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 000万元以上。
1.2 发展的生态旅游有利条件
1.2.1 生态旅游基础较好 一方面,经过10 a多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了一批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培养了一批生态旅游人才,积累了一定的生态旅游经验。另一方面,瘦西湖、个园等著名的旅游景区,从某种角度看就是生态旅游景区,或者说与生态旅游关系密切。再一方面,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其成功经验可用于生态旅游业的建设。
1.2.2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第1,森林资源丰富,且林种多,树种多,林、桑、茶、果、花齐全。第2,湿地面积大,种类多,环境好,有江、河、湖泊、滩涂等类型湿地,高邮湖是全国第6大淡水湖、自然风光优美,里下河沼泽是江苏省特有的湿地,全市湿地面积20万hm2以上,占国土面积30%以上。第3,花木资源丰富,全市现有花卉苗木面积近2万hm2,江都是全国花木之乡,仪征市、邗江区分别拥有全国单体面积最大芍药园和樱花园,面积均在150 hm2以上。1.2.3 森林文化底蕴深厚 扬州已有2 500 a的建城史,古树名木多,森林文化底蕴深。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竹文化,“唐宋元明清,从古走到今,一条大马路,两棵银杏树”的银杏文化,“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花木文化,“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琼花文化,“千叶扬州种,深春霸众芳,无言此君子,窈窕有温香”的芍药文化,“一寸三弯”的扬派盆景文化以及“集北方之雄、南方之秀”的园林文化,等[2]。
1.2.4 生态旅游市场看好 近年来,全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生态市及联合国人居奖等一批荣誉称号,全市城乡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随着铁路的开通、润扬大桥及飞机场的建成通航,交通业有了快速发展,前往全市旅游的人数逐年递增。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层次的逐步升级,以走进森林、回归自然为特征的生态旅游正逐步成为社会消费的新热点。
1.2.5 生态旅游政策环境优良 市委、市政府对林业为主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重大林业绿化工程。201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新一轮绿杨城郭3 a行动计划,全面提升绿化水平,以优美的城乡环境迎接扬州建城2 500周年,要求不仅大力开展造林绿化,而且要积极发展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提升城市品位,这给全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强劲动力。
1.3 发展生态旅游的不利因素
1.3.1 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市新发展的生态旅游景点多在原林场、苗圃场基础上建设而成,道路交通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较差,服务设施不健全,旅游接待能力有限,缺少资金投入,无法满足游客需求,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碳纳米管提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两个主要性质包括高模量和高强度.碳纳米管对于复合材料的力学增强主要是改变其本身的长径比以及管径尺寸,碳纳米管与基体材料的界面结合情况也是影响复合材料力学强度的因素之一.故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往往是决定其力学性能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碳纳米管能够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同时温度也是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但并没有对复合材料的其它性能造成明显的影响.含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高模量、高强度、低密度和尺寸稳定等优良力学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能源交通和体育器材等领域.
1.3.2 规划及经营水平不高 普遍存在缺乏总体规划,缺乏整体营销战略,经营管理粗放,森林旅游产品单一,管理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仍处于低层次状态,数量少、档次低。
1.3.3 旅游产品单一,营销策略欠缺 全市森林旅游起步迟、基础差、投入少,加之缺乏高水平的专业规划,只是凭一些领导的想法,仓促上阵,项目品位不高,景区建设规模小,精品少,知名度总体不高。
2.1 总体思路
围绕“宜居、宜游、宜创”的扬州城市新定位,将生态旅游业放在全市旅游业格局之中,统筹规划、统筹安排、统筹建设,并与发展现代林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与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推进“三个扬州”、世界名城及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集约经营,共同发展”的旅游发展战略,坚持“以林为根本,以水为主脉,以绿为色调,以土为特色”的原则,彰显“平原绿化、水上森林、湿地风光、五彩花木、缤纷果园”的森林旅游的风格,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新项目新产品,提升景区景点品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为建设宜游城市、打造旅游名城多作贡献。
2.2 发展目标
市委市政府要求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5 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生态旅游收入达2亿元。到2020年,新建生态旅游景区10处以上,主要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中心、风景区等,全市生态旅游收入达5亿元以上。
2.3 规划总体布局
2.4 主要建设内容
2.4.1 丘陵山区游览区 区内主要有6个景点,一是扬州西郊森林公园。充分利用山体四周营造生态景观林,改造林相——根据不同区域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观花林、观景林、观叶林以及地被植物园。建设扬州至刘集道路绿化带,修筑山间道路。建设休闲度假村、增加体育运动设施、修建高尔夫球场、扩建白龙庙、白龙潭。二是捺山生态茶园。从白羊山至登月湖,沿主干道2侧建宽20 m绿色通道,并在2 km范围内配套农田林网,建设生态茶叶风景区,同时可开展登捺山、观万亩茶园、品“绿杨春”茶等活动,增加游客兴趣。三是登月湖。其是扬州市第1大水库,有生态茶园,并兴建了水上游乐场、沙滩浴场以及“不染亭”等景点,面积400 hm2。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水产资源丰富,野鸟众多,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采取堆山造景,在湖面较窄的地方拉跨湖铁索桥,扩建沙滩浴场,新建登月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增加景区娱乐设施。并在湖周围及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风景林、茶园,配种花卉、柳、杨等适合于湖区生长的植物,可供游客游登月湖、品登月茶、观雨花石,尝农家饭项目,增加乡间情趣。四是铜山森林公园。铜山是苏中地区第1座高山,海拔149.6 m,地下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山上森林茂密,环境优雅,有50种以上树木,多种名贵药材。游客可以登大铜山、游准提寺、天池、仙人洞、太师椅、品字石等自然景观,登高处可见滚滚长江。通过营造景观林,栽植枫香树、榉树等品种,配有亭、台、楼阁,修筑林间小道供游人玩赏。五是枣林水库。库边有红山,山上有茂密的森林,连绵十多里,是一处依山傍水,小桥、流水人家式的自然景观。在干道2侧2 km范围内,完善农田林网防护带,上游营造生态林、景观林,供游客在水中荡漾,沿河道观看森林风光。六是仪征园艺试验场。场内有数百亩毛竹园,130 hm2茶园,660 hm2果树,组成天然的生态游乐场所,游客可以观竹海、品“皓茗”茶、尝水蜜桃。
2.4.2 长江游览线 主要有“三古”景点,一是十二圩古镇。沿长江防洪主堤,2侧新建护林带;结合江边度假村的建立,2侧配以2 km农田林网,供游客饱览长江秀丽风光。对十二圩古镇进行突击性抢修,重现古代商家云集、灯红酒绿的繁荣场面。二是朴席古镇。朴席原名朴树湾,自古是“三湾九井十八巷,家家户户织席忙”。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年),这里的草席获“莞席细萱”的美称,与扬州传统玉器并列为贡品。通过新建沿江堤防护林、风景林带,改善古镇风貌。三是瓜洲古渡。瓜洲历来是扬州的门户,历史上知名度仅次于扬州,有“瓜洲虽弹丸,然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实七省咽喉……”之说;历史上,鉴真东渡扶桑,马可·波罗游历,康熙、乾隆皇帝南巡在这里驻跸,陆游在这里北望中原,曹雪芹在这里风雪遇阻,杜十娘在这里悲愤投江,留下了大观楼、彤云阁、江山风月亭、绵春园等名胜遗迹[3]。
2.4.3 运河游览线 主要有4个景点,一是古运河。其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实载体,采取联点成线,以水相连,结合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资源,采取多树种、达到四季有景的森林景观配制,给人以蓝天、绿树、碧水相结合的大自然美景,增加游趣。二是江都邵伯古镇。邵伯是千年古镇,有大运河南北交通船闸,有御码头和烟波浩淼的邵伯风光。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营造风景林,品种以杨、柳、银杏等为主,供游客游邵伯湖,登御码头,观邵伯船闸,尝邵伯湖龙虾的活动,使旅游项目丰富多彩。三是高邮东湖森林公园。公园西依京杭大运河,园内有水上森林100 hm2以上,是全市开发较早的生态旅游景区。景区内有森林迷宫、钓鱼台、家禽苑、鸽子广场等景点。以东湖、清水潭、高邮湖3大生态景观为依托,结合人文资源的开发,营造生态人文环境气氛,形成集健身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区。四是宝应湖湿地公园。东接汜光湖,西接宝应湖,森林面积120 hm2以上,公园内景色迷人,有丰富的鸟类资源,品种达147种,拥有国内珍禽鸟类,如丹顶鹤、大天鹅等。重点发展景观林,树种以银杏、枫香树、紫薇、广玉兰、竹类、雪松等为主,形成林成海、渠成网,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条条林荫道、处处绿荫荫的水乡风光[4]。
旅游名城是世界名城的核心标志,扬州市规划把旅游业作为城市的永久性基本产业来发展,建设宜游城市、打造旅游名城。因此,今后全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立足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结合其他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大投入,推进全市生态旅游业实现飞跃发展。
3.1 注重科学规划
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大规划力度,积极开发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网,将生态旅游纳入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生态旅游融入扬州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旅游的大环境,将全市深厚的古代森林文化与现代林业文明有机结合,形成吃、住、行、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一条龙的产业带,既能让广大游客饱览“山、水、田、林”自然生态美景,又能欣赏“花卉、翠竹、园林、盆景”生态文化。加强对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指导,不断提升景区品位。
3.2 创新投入机制
生态旅游景观开发,其是一项公益事业、综合工程,需要大量投资,要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吸引各类资金投向森林旅游建设。在政府导向投入的同时,要积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和建设。相关部门要将规划建设内容进行项目包装,争取上级支持,形成多元投入机制。
3.3 加强人才培养
全市现有生态旅游专业人才较少,总体素质不高,要加强现有人员培训,制定生态旅游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广纳人才,多引进生态资源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和旅游管理人员,充实生态旅游的管护和管理队伍。此外,必须建立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体系,提高生态旅游区的管理水平。
3.4 强化宣传发动
绿色是扬州城市的特色、名片和底色,扬州市旅游以自然风光游、园林建筑游、休闲生态游、历史文化游为主,其中多与林业、绿化、湿地相关。作为第三产业,生态旅游业关联一产和二产,关系生态和民生。未来城市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的竞争,更是生态、文化和幸福指数等软实力的综合竞争。发展森林旅游业是一个不断增加绿量,提升品位,让广大市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过程。扬州森林旅游已有一定基础,但知名度还不够高,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聘请相关专业专家教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开展宣传策划,宣传扬州生态旅游特色,宣传发展生态旅游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世界名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1] 刘惠兰.森林旅游发展大有空间——专访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J].经济,2012(12):6-8.
[2] 赵景奎.林生鸾,张 淑,等.扬州市花卉苗木产业现状研究与发展建议[J].江苏林业科技,2013,40(4):54-57.
[3] 张松荣,赵景奎.扬州市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200-201,203.
[4] 扬州市林业局.扬州市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R].2010(8).
F592.7
C
10.3969/j.issn.1001-7380.2014.06.014
1001-7380(2014)06-0055-04
2014-07-11;
2014-08-30
孙羊林(1967-),男,江苏高邮人,研究员级林业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毕业,主要从事林业和生态建设工作。E-mail:Suenyl 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