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莉 唐文玲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时数占课程总学时数的一半甚至以上[1-3]。注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及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4]。近年来我们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以护理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为中心,加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种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主要包括3部分:1)专业能力。指与职业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的基本条件;2)方法能力。指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及掌握新方法的科学思维模式;3)社会能力。指经历和构建社会关系,感受和理解他人并负责任地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愿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5]。国外职业教育领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被认为是关键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职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基础,是护士必须具备且扎实掌握的能力。我校护理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护理类)”、“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实训中心配备了多功能示教室,内有黑板、多媒体、病床、推拉式阶梯椅等教学设施,教师在仿真环境下进行护理基础操作示教,将“围着黑板讲操作”改为“围着病床学操作”,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临床工作情境。学生所有技能实训均在模拟病房进行,以实物操作练习为主,采取“2+2+∞”形式(即2轮示教、2轮辅导、自由练习),将课堂演示、课后辅导、自由练习有机结合起来,贯穿情境训练、小组竞赛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训积极性、主动性,保证实训练习的效果。在技能考核环节,采取“避嫌”制度、实行教考分离,即每班操作考试由非本班授课教师以“一对一”形式监考,每位学生考前随机抽取考核项目,以督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重视并加强护理技能操作训练,同时也能较客观地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技能操作水平。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校内教学与校外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机衔接,近年来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护理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护理毕业生专业技能扎实,操作熟练,适应临床快,综合素质高。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临床护理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层出不穷,学生如果不掌握学习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未来踏入工作岗位将无法补充、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难以适应临床护理的迅速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并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以“药物过敏试验”内容为例,教学环节分为以下4个步骤:1)课前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6~7人,布置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并结合临床调研、上网查阅、图书馆浏览文献等途径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对该操作的新发现及难以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2)正式上课时,每组选派一名学生报告本组预习的结果,并把不理解或有争议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如教材中提到药敏试验前用70%乙醇消毒皮肤,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医院不消毒直接注射,为什么有的医院用生理盐水涂擦皮肤,用70%乙醇消毒、不消毒、用生理盐水涂擦这3种方法哪种更科学,等等。然后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根据自己查阅资料或调研的情况展开讨论。3)由其中一组的某位学生演示药物过敏试验操作(注:根据授课计划中实训项目的顺序依次安排示教学生,如第1项操作由第1组某位学生演示、第2项操作由第2组某位学生演示,以此类推、循环进行),然后由其他学生对该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4)教师强调理论知识中的重难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并给予解答,然后完整示教该操作,最后进行总结。这一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方法,在未来工作中即使面临复杂的临床护理问题,也具备自我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3.1采取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关爱能力 护理的本质与核心是关爱。如今在校护生均为“90后”,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倍受家人关心、呵护而缺少关爱他人的意识,如学生在搬运模型人的时候动作粗暴、操作结束也不给模型人盖好盖被,针对这种不爱护“病人”的现象,教师启发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病人躺在这里,护士这样对我,我是什么感受。”另外,在第1次实验课利用约10min时间,让学生结合自身或家人的就医经历谈谈护士的哪些行为是不关爱病人的表现,根据学生所列举的现象加以引导。虽然在校操作练习的对象并不是真正的病人,但习惯成自然,在专业学习初期,就应当主动培养、锻炼自己的爱伤观念、意识和行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授课内容融入优秀护理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如学习吸痰法操作时,有学生流露出怕脏的表情,我们向学生介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姜云燕为患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的病人行口对口吸痰、从而挽救病人生命的感人事迹,这给学生思想和心灵上带来巨大震撼。此外,充分发挥教师的关爱示范作用,如教师示教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前首先拉上床帘,无论操作对象是模型人还是请同学当病人,示教完毕都给病人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整理好床单,并在操作过程中始终贯穿关爱性语言的运用。教师的关爱行为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的关爱能力。
2.3.2综合运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提出沟通能力是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之一[6]。学生在校实训练习的对象大多为模型人,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需要与病人沟通的环节,很多学生往往流于形式,如沟通内容不具体、不到位,语气生硬、不自然,甚至根本不注视病人而是对着空气说话,长此以往会导致“重操作、轻沟通”的现象[7]。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多种方法:1)案例讨论法。如讲授体温的测量时,列举案例护士夜间为70岁的王大爷测量体温,收体温计时病人说护士没有发给他,而护士确定已发体温计给该病人,此时护士该如何与病人沟通并请病人配合查找体温计。先请学生针对案例自由讨论、发言,然后教师总结。2)角色扮演法。如学习常用卧位时,布置学生回寝室亲身体验各种卧位,尤其是膝胸卧位,要求学生在腹部放置枕头模拟孕妇,摆放后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下次上课请学生谈体会。有的学生说寝室里有其他人在场时摆膝胸卧位很不好意思,有的学生说这种卧位很不舒服、坚持不了多久,还有的学生说孕妇本身就行动不便,再摆这种卧位真的很辛苦。体验过病人角色后,学生能更加理解病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更好地进行沟通、指导与安慰。3)情景模拟法。以小组为单位,教师设置若干不同情景让学生自行设计沟通内容,如给未婚女病人导尿前应如何解释、给患儿进行青霉素皮试后应如何向家长交待、为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病人吸氧后应如何嘱咐,课下每组将沟通内容拍成视频,然后在班级播放,学生观看后讨论每组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可强化学生的沟通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开口、形成良好的沟通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2.3.3实训物品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目前大多数学校技能实训的物品都由实验老师课前准备好,统一发放、统一收回[8]。这种物品管理方式导致学生被动地接收,老师准备什么就用什么,学生在使用前也不检查用物是否齐全、无菌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内,等到独立操作时,根本不清楚该如何准备用物;而在临床工作中,操作前都是护士自己准备物品。显然由实验老师统一备物这种方法与临床工作模式不能很好接轨,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主管理实训物品,即以小组为单位,实训练习前每组组长到实训中心储物室寻找、准备用物,确认物品完好、登记名称和数量后统一领取,实训练习结束后学生整理好用物然后由组长统一交还,并且每组组长不固定、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自主管理物品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用物准备,避免独立操作时备物不齐、丢三落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及管理能力,这些都是临床护士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2.3.4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医疗、护理工作离不开同事之间的相互配合、理解与支持,《护理学基础》很多实验教学活动及实训练习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这不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让学生充分体会分工、协作的重要性,以便日后进入临床岗位,能尽快融入工作团队,充分发挥自身的护士角色作用。
2.3.5开展护理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护理学科的进步、护理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护士必备的职业能力之一。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自己在技能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或临床调研、见习时发现的护理问题,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图片、模型、视频等方式展示他们的思路与设计,综合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等多方面能力。此外,连续7年来我们在每届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护理小发明、申报国家专利活动,学生从简化操作流程、优化装置、促进病人舒适等方面提出很多新方法、新措施,如设计了“三维立体床头桌”、“静脉输液防护罩”、“多用棉签盒”、“多功能便携式无菌箱”等,优化了口腔护理、吸痰、导尿、静脉输液等操作,改进了夏季护士服、隔离衣、输液卡、洗胃装置等设计。7年来学生共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74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护理操作不再是机械的模仿和重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上手、为临床所用是高等护理职业教育应关注的问题。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注重实践性、实用性、临床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1] 周银玲,宋丽华,王咏梅,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5,2(2):82-84.
[2] 陈红丽,龙苏兰.开放式考核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8C):2246-2247.
[3] 杨玉霞,庄黛娜,韩焱.小组合作式学习在《护理学基础》技能练习与考核中的研究与实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3):317-319.
[4] 雷蓉,赵莉,龙霖,等.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4):2923-2925.
[5] 孔凡成,张健,赵林.浅析国外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培养机制[J].世界教育信息,2006,19(8):44-45.
[6] 佟术艳.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J].护理研究,2000,14(4):183-184.
[7] 刘莉,李燕.五年制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3036-3037.
[8] 顾琳琳,杨晓,洪华,等.护生自主管理用物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7):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