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晓,徐 丹,周 青
试论江西地方特色中草药命名及其文化内涵
廖 晓1,徐 丹2,*周 青1
(1.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2.吉安市吉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吉安 343000)
探讨江西省中草药名的命名规律及所蕴文化内涵。本研究通过资料查询、民间走访和现场考察等方式,对江西中草药的各种药名(包括正名、别名、商品名和处方名)进行全面收集,并从政府相关部门、民间中医、当地百姓手中取得药名典故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对各种药名之由来进行归纳分类,梳理江西中草药的命名规律,并分析药名所蕴含的江西传统文化。江西省中草药命名方法主要有因形态、因药性、因谐(近)音等18种。且江西道地的中草药命名体现了儒、道、佛三大传统支柱文化,包涵了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渗透了多种形式的民俗文化,并产生了众多优雅的诗词歌赋。江西中药材品种繁多,来源广泛,中草药形态、色泽、气味千差万别,性能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之异,命名或与传统文化相呼应,或与当地民俗相迎合,或与民族文学相辉映,命名思路呈现多元化,并蕴含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信息。
江西区域;中药命名;文化内涵
江西是中华民族传统中医药发祥地之一,江西的樟树更是中国的药都,自古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到樟树不灵”的美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强调,要对中医药文化内涵、核心理念等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1]。其中中草药的药名故事,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沉积,散发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征,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2]。药名文化之所以长盛不衰,源远流长,其生命力的精髓就是文化内涵[3-5]。而目前国内有关中草药命名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尤其有关江西地方特色中草药药名文化的各种研究鲜有报道。
纵观江西,其气候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外加优质的红壤,使之成为全国种植和加工中药材的最佳省份之一[6]。江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100个县(市、区),拥有38个民族,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之外,各民族各地域浓郁独特的民俗人文气息赋予江西中草药药名深厚独特的文化意蕴。故对江西众多的道地中药名进行探究,可以追寻江西人民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事物的认知方法和命名事物的思维方法,发掘出江西地域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文化。
据《江西生态》记载,除农药、兽药外,仅人类医药用植物全省就达2000多种,常用的有300余种,其中包括江西道地和特色药材,如江枳壳、江栀子、苦木、蔓荆子、紫珠、山腊梅、杏香兔耳风、草珊瑚、车前子、吴茱萸等。各味中草药形态、色泽、气味千差万别,性能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之异,再加以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传统文化氛围的熏染,中药命名的思路方法亦呈现多元化[7-8]。
这类命名主要是植物药,少数为动物、矿物药,大体分两类。
1.1.1 反映植物与动物间的形态联系,有下列几种情况
①植物外形与动物相近,如铁蜈蚣(彭泽)、飞天蜈蚣(婺源)、水蜈蚣(吉安)等。有的是近似于动物的某一器官,如猪耳朵(景德镇)、牛舌头草(南昌)、狗脚板(宜黄)等。
②植物的某一部分酷似动物全体:乌龟(南丰、丰城)、地南蛇(新建)等。
③植物某一部位近似动物的某一器官:老虎须(吉安)、野鸡尾(南丰)、鼠牙半枝莲(景德镇)等。
1.1.2 反映植物药的全体或入药部位的形状特征,有些属象形命名
①全株形态:叶下珍珠(莲花)、海蚌含珠(吉安)等。
②茎:小绣花针(贵溪)、五枝香(丰城)等。
③根:铁蓠根(定南)、钉根犁(吉水)等。
④花:白花莲(吉安)、红花倒水莲(景德镇)、黄花草(宜黄)等。
⑤叶:三叶藤(吉水)、三叶公母草(吉安、万年)、三叶破铜钱(南昌)等。
⑥果:小泡泡(丰城)、硬硬子(吉安)等。
⑦种子:刀培豆(婺源)、土枸杞(婺源)等。
1.1.3 因形态或形状与其它中药相似,采用复合式比喻描述药名
如“锦鸡儿”在婺源被称为“土黄耆”,地菍在景德镇被称为“地茄子”,“积雪草”在吉安、彭泽被称为“大金钱”。
江西中药具有各种天然或加工后出现的花纹及颜色,被广泛用于中药的命名。如一白二白(婺源)、大红袍(南丰)、红木香(德兴)、老来红(景德镇)等。
这是根据药材独有的气感命名的。
①因香气得名:土麝香(德兴)、臭树(婺源)、排香草(南昌)等。
②因腥气或臭气得名:臭节草(吉水)、臭芙蓉(婺源)等。
这是根据药材酸、甜、苦、辣、咸等不同口感而进行的命名。
如酸筒管(莲花)、酸筒梗(吉安)、糖罐子(南丰、奉新)、甜草(吉安)、苦草(婺源)、苦薏(德兴)、辣椒草(奉新)、辣蓼(婺源)、盐桶甏(南昌)、盐子树(德兴)等。
1.5.1 以药物的功效作用命名较常见,有时还以夸张的形式进行命名,以助于记忆,知其名便可晓其功效。如接骨木(赣州)、耐暑草(新建)、活血藤(丰城)、随地救(婺源)等。
1.5.2 一些中药来源不同,功效相近,其名称也大多相仿。如石蟾蜍与千金藤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均可用于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痈肿疮疖。石蟾蜍属于葫芦科,而千金藤属于防己科,但景德镇将“石蟾蜍”命名为“广木香”,吉水将“千金藤”命名为“土广木香”。又如云实与花榈木均具有清热除湿,杀虫的功效,但宜黄与吉安均称其为“翻天云”,不过两者均属于豆科。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有的药名虽然相似,但其来源与功效却相差较远。如葎草主要用于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乌蔹莓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疖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前者属桑科,后者属葡萄科。
中药的药性有寒热温凉、升降浮沉、五味归经等内容,还有缓急走守等差异,均被用于中药命名。如六月冻(丰城)、冷水叶(临川)等。
1.7.1 根据药材与动物(或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命名。如鹅不食草(通称)。
1.7.2 一些药物毒性剧烈,动物或人误食或食入过多,会出现中毒症状,故将其极量剂量作为该药的名称,以引起人们的警惕。如三钱三(定南)。
1.8.1 一些药物可用来治疗某一疾病,便以此病名作为该药物的名称。如尿不通(吉水)、六方疳积草(万年)、牙痛草(奉新)、黄疸草(德兴)等。
1.8.2 某些药物也因治疗某一脏器病而得名。如胆草(彭泽)、肺痈草(丰城)等。
1.9.1 以采收时间或按采集季节而名。如报春花(景德镇)、三月泡(景德镇)等。
1.9.2 因贮藏陈久与否而名。如鲜菖蒲(赣州)、鲜大青叶(德兴)等。
1.10.1 道地药材的取名。如江枳壳、江香薷、江西参等。
1.10.2 因产地得名。如抚芎、泰和鸡等。
1.10.3 因来自国外而得名。如胡地莲(丰城)、山高丽参(婺源)等。
一些药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便用金、银等字样对其命名。如珍珠草(定南)、两宝花(南昌)等。
这类命名较为广泛,并以植物药最为突出。如铁蓠根(定南)、泥沙根(吉水)、杨桃树根(婺源)、蛇头草根(丰城)、豆仔根(赣州)等。
从古至今,各行各业采用隐名、别名者甚多。其中江湖郎中爱用药物隐名以故弄玄虚,但不少隐名也富有生趣。如子不离母(婺源、景德镇)、金鸡抱蛋(吉水)、七姐妹(吉安)、逢人打(德兴)等。
一些中药是受到飞禽走兽的启发而发现的,故取名时多以这些动物命名。如猴楂(奉新、贵溪)、地南蛇(新建)、石猴子(遂川)、猫儿刺(德兴)等。
以和动物的某种相关性命名。如蛇不过(新建)、蛇舍草(南丰)、鸟不踏(吉安)等。
由于谐音引起的移名比较普遍,引起这种移名的原因也很多。如婺源将“刀豆”称之为“刀培豆”,将“鸡矢藤”称之为“鸡屎藤”,瑞昌将“猕猴桃”称为“杨桃藤”等。
如抚芎现今一般认为是江西抚州栽培川芎而得名,后考证抚芎为引种培育又兼肥大质优之义,是由于培育出新品种而得名。
中药名称多数以双命名法、三命名法等组合而来。如吉安、万年将三叶公母草采用双命名法进行命名,将生长特性习性与性别相结合。德兴也将小叶冬青以形态与生长特性相结合进行命名。
祖国传统中医药学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江西中草药的独特命名则蕴含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或与传统文化相呼应,或与当地民俗相迎合,或与民族文学相辉映,充分反映了江西人民的智慧和思想。
祖国中医药学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其中儒、道、佛乃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它们的思想学说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于中医药学的各个方面。而江西中草药药名自然亦多镌有儒、道、佛各家思想的印记。
2.1.1 源于儒的命名
我国历史上自西汉中期以来儒家的社会地位显著上升。历朝历代无不重用儒士。又因为医药的社会功能与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主张接近,医为儒士实现抱负、体现自我价值的另一选择,即“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故有“儒医”之称。儒家提倡中和思想,奉行仁义孝亲、崇尚圣贤君师。《礼记·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万物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的人生理想便是成为有中庸之德的“仁者”,以仁爱之心治国,为施仁政;以仁爱之心治医,为施仁术。儒家还推行百善“孝”为先,其孝道包括重视子嗣继承,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故江西定南有“五子爬山”的地方药名。除此以外,在江西诸多药名故事里均可觅得儒家思想的印迹。
例如,相传北宋时期江西郭使君偶然以一种药草治好了孙子的蛔虫病,于是专门前去民间用该药草救治有虫积、疳积病的患儿。药草“使君子”由此命名。再如“杜仲”草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因为从前有个叫杜仲的人服此药得道,因而称此药为“杜仲”。而在江西民间传说中,杜仲是赣江边的年轻人,为了医治父母腰膝疼痛的顽症,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在高山中采得良药,而最终掉下山崖。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怀中的草药命名为“杜仲”。诸如此类。由上可见,江西中草药的命名充分体现了祖国传统儒学的思想精华。
2.1.2 源于道的命名
道家奉黄帝、老子、庄子为始祖,《黄帝内经》就是黄老学派的代表作。道家崇尚道法自然,返璞归真,清净为天下正等思想,追求无拘无束的状态,追求长生不老。江西中医药学中道家道教的痕迹无处不在,无疑影响到中药的命名学。如江西丰城将“马齿菜”称为“长寿菜”,赣州将“山薄荷”称作“野仙人草”,景德镇和奉新一带将“英雄草”称为“逍遥竹”,万年则把“土三七”叫做“八仙草”等。江西峡江的玉笥山,自秦代以来被称为道家“第十七法乐洞天,第八郁木福地”,因而此地衍生出“雷公子”、“阴阳草”等颇有道教意味的草药名。
2.1.3 源于佛的命名
佛教自公元前后两汉时期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及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我国主要宗教教派之一。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从解脱众生苦难为出发点,有二主要修行之道,以四谛十二缘起为核心。古代有许多医家用佛教的道德观来鞭策自己,怀着大慈侧隐之心来济救含灵的病痛。这在中草药的命名中亦多有体现。如佛教认为观世音菩萨是普渡众生的神灵,南昌便有将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的“腐婢”称作“观音柴”的故事。佛教还认为只要精进修行,便可炼成金刚不坏之身。故在江西的中草药别名中,婺源将止痛去湿的“银钱草”取名为“四大金刚”,吉安把强筋壮骨,散寒解表的“千拔草”称为“金刚钻”。又如佛教的饮食习惯为吃斋,故莲花把“宽叶素兰”命名为“斋珠兰”, 赣州给“败酱草”取名叫“野苦斋”。矗立于庐陵(今江西吉安)佳郡的青原山乃古代江南佛教名山之一,日本、台湾及东南亚的众多佛教流派追根寻宗于此,由此当地衍生了“四大天王,黄龙缠树,五爪龙,大叶五爪龙,过山龙”等诸多与佛教相关的药名传说。此不一一列举。
民俗风尚,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陈乐平在《医俗史》中说:(医俗)在它千百万年的演进发展中,始终植根于民族的社会历史土壤里,不但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而且渗透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民风民俗中。可见传统中医药乃中国民俗风尚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就流传着大量与中草药有关的民间歌谣、神话故事、典故传说[9]。这些故事传说都体现着各地的风俗民情和人文心理。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形成了许多民俗风尚,并用于药物命名。如关公须(婺源)、金鸡抱蛋(吉水)、翻天云(宜黄)、子鸡生蛋(吉安)、蛤蟆衣(景德镇)等。同时由于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古人对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便出现了臆测之说,亦有些封建迷信色彩。如民间将一种顶端冠毛芒状,开花前枯萎的造型奇特之药草命名为“鬼针草”、“鬼骨针”等。下面笔者摘取一味江西中草药的道地传说故事,以进一步感受江西中草药药名的独特文化内涵。
相传很久以前,月宫中的玉兔化名杏香,偷偷下凡到人间游玩。她来到了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龙虎山(今属江西省鹰潭市)。一天,她正在泸溪河边梳洗时突遇老虎,生死攸关。在这危急时刻,一个英俊后生用箭射死老虎,救下了杏香。这后生是当地村里的一名郎中。村中妇女多患带下病且久治不愈,他是冒险上山寻药的。杏香为报救命之恩帮其寻药,二人在交往中渐萌生爱情,并誓约终身。嫦娥知道后诏其回宫,启奏玉皇大帝派出天兵下界捉拿杏香,杏香誓死不从,在后山上撞石而死。后生异常悲伤。晚上杏香托梦于他:“我已眠于咱家后山之上以终生伴君,君想念之时可到后山看到我——一种长相似我的杏香草,用它可疗村中妇道之病。”天亮后,后生惊奇地发现后山上长出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草,叶子像玉兔的耳朵,而且漫山遍野,郁郁葱葱。后生采此草治疗妇女带下之病,果然灵验。为了纪念她,人们就把这种神奇的药草命名为“杏香兔耳风”。
自古以来江西民众“忠孝仁义”的传统和对儒家“民胞物与”精神的弘扬由此可见一斑。
江西中草药别名形象生动,含义深刻,如西河柳、银腰带、海蚌含珠、铜钱玉带、金鸡土下黄、红花倒水莲等等,其色泽鲜明,五彩缤纷,极具诗情画意而有形象思维之语言特点。
历代学术造诣高深的医家无不通儒且能诗,而历代文人墨客多晓医药,他们用药名入诗填词作品甚多,至今仍蜚声杏苑文坛[10]。药名入诗(词),既有利于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同时又丰富了文学诗坛的创作形式和内容。
中草药药名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分类多样,形象生动,含义深刻,内容丰富多彩。而江西道地的中草药命名体现了儒、道、佛三大传统支柱文化,包涵了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渗透了多种形式的民俗文化,并产生了众多优雅的诗词歌赋和传奇的神话故事,充分反映出江西的人文风貌、风土人情,尤其揭示出古代江西人民“耕读传家、忠孝仁义”的传统和儒家“民胞物与、修身报国”的情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研究和探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N].中国中医药报,2013-10-30.
[2] 佚名.中医药文化属于国家软实力[J].中国中医药报,2009,31(12):38-40.
[3] 蔡群.浅谈中医药物命名的文化特色[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16-17.
[4] 陈秀利.浅释中成药名的文化内涵[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2):87-90.
[5] 刘虹.散议中药药名的文化内涵[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4(2):48-50.
[6] 丁智慧.江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120.
[7] 杨艳庆.中草药名称的结构分析[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77-79.
[8] 王孝涛.中药名规范研究的力作——《中药名考证与规范》[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0):2211-2212.
[9] 王九龙.中药文化研究思路初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148-150.
[10] 朱祥麟.药名入诗文苑奇葩——药名诗的源流及其新作[J].文坛医事,2007(4):22-25.
DISCUSSION IN THE DENOMINATION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JIANGXI PROVINCE
LIAO Xiao1, XU Dan2,*ZHOU Qing1
(1.School of Medicine,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343009, China;2. Jizhouqu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Ji’an city, Ji’an, Jiangxi 343000, China)
: To approach the denomination rules and its cultur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Jiangxi province.: Various kinds of name (including formal name, alias, trade name and prescription nam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Jiangxi province were assembled via the patterns such as documents inquest, civilian interview and scene inspect, etc, and the firsthand data of namesallusion were obtained from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government, civi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local common people. Then the origin, denomination rules of the medicine names were induced and classified,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mplied in the names was analyzed in Jiangxi province.: There are about 18 denomination methods f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Jiangxi province, for example because of morphous, drug property etc. And trueborn denomination embodies three traditional crutch cultrure of Confucianism, Daoism and Buddha, includes philosophy thoughts of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permeates kinds of pattents of folk custom culture, and generates many gentler poems and phrase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from Jiangxi have various breeds and widespread source, the forms, color and luster, and odour are highly different, and denominations are related to traditional culture, or folk custom in the locality, or nation literature, denomination ideas appear pluralism, and contain vivid area feature and affluent culture information.
Jiangxi region; denom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ultural conotation
R282
A
10.3969/j.issn.1674-8085.2014.06.021
1674-8085(2014)06-0095-05
2014-08-15;
2014-10-20
井冈山大学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廖 晓(1992-),女,重庆人,井冈山大学医学院中医学专业本科生(E-mail:Liaoxiao1992@126.com).
徐 丹(1982-),女,江西吉安人,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研究(E-mail:124472531@qq.com);
*周 青(1981-),女,江西吉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基础医学教育及医学人文研究(E-mail:2581061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