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政协委员、英国华夏文化协会会长贝学贤辰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延伸,“两者关系犹如电车与电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加快与东盟在各领域合作的重要推力。
广西政协委员、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吕余生说,作为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的前沿阵地,广西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已“先行一步”。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迄今已走过“黄金十年”,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论坛亦已举办七届,推动了与东盟港口、旅游等一系列合作。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高官会通过《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战略框架)》,优先推动港口物流、金融领域的发展。主要面向东盟海上城市的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实际上与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宗旨相一致。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新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东盟合作“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认为,2014年,广西将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暨第8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同时通过争取建设海洋经济合作区、打造港口合作网络和临港产业带以及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加强与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培育友好城市和人文交流圈,推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圈。
广东: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表示,要抓住中央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机遇,加强与东盟各国及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经贸合作;抓住国际产业和资本新一轮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直接交流合作。
省政协委员田亮说,广东省沿海地区已建成一批游艇会及游艇游船码头,但境外游艇来到中国,需要交纳高额税费。建议建立协调机制,协调好邮轮游艇旅游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为邮轮游艇旅游企业办理上牌、船检、航行、保险等手续措施时,给予扶持。
民盟广东省委建议大力促进广东邮轮经济发展,比如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际邮轮运营公司和邮轮旅游代理公司进驻广东或设立办事处,吸引国际邮轮停靠广东港口,渐次开辟国际邮轮航线。
福建:
福建省省长苏树林代表福建省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福建将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机遇,鼓励有条件企业加快“走出去”,培育一批本土跨国企业。
澳大利亚侨胞江雄认为,福建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密切,闽籍华人华侨多数分布在东盟国家。2013年,外交部批准支持福建省搭建“中国—东盟海产品产业合作暨交易平台”,并筹建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等机构,因此,福建在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福建政协委员吕培榕向大会提交《关于将“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纳入专项规划的建议》,建议将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纳入专项规划建设,从经济、历史、文化、品牌及旅游等高度,打造出一个系统化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方案。
福建政协委员杨俊峰则提出《支持泉州申报海上丝绸之路经贸文化合作先行区的建议》。他认为,海上丝绸之路自古就是连接亚、非、欧、美的大动脉,是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而新时期的“海丝”可作为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通道。
小资料: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以及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陶瓷为主要出口物品。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历代有所变迁,但只有泉州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他城市港口并无获此殊荣。
作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早在中国秦汉时代就已经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具体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波斯湾、红海,将中国生产的丝绸、陶瓷、香料、茶叶等物产运往欧洲和亚非其他国家,而欧洲商人则通过此路将毛织品、象牙等带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国当时的对外贸易兴盛一时。当时的意大利人就是由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又由海上丝路返回本国的,他的游记里记载了沿途南洋和印度洋海上的许多“香料之岛”。
由于时代的变迁,海上丝绸之路自1842年鸦片战争开始后就走到了尽头。当前,广西北海、广东广州、福建泉州和漳州及福州、浙江宁波、江苏扬州和南京、山东蓬莱等9个曾经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港的中国沿海城市正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