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志文
生性自由的人,总是渴望毫无羁绊的远行,踏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即便荆棘丛生,至少心怀坦荡。这样的人,在《后会无期》里被韩寒称为“旅行者”。韩寒毫无疑问也是这样的人,30年的人生路,充斥着不可复制的、对自由的追求——写作、赛车、电影。他似乎格外中意在路上驰骋的感觉,以至于做个赛车手不够,写部公路小说不够,非要拍一部公路片才够。4个月写剧本,半年拍摄,两个月做后期,韩寒用一年的时间搞定了《后会无期》。他曾经说过,只有烂片才能触动到他,而拍烂片是不能被原谅的。现在,他带着自己的电影站在了被评价的那一边。做导演的路从来漫长而考验人心,但无论结果如何,很高兴我们的“国民岳父”已经在路上。
关于拍电影这件事,是韩寒儿时就有的念头,远比当个作家或是赛车手要早。在韩寒的印象里,是父亲带回家的4盘录像带挑起了他对电影的好奇和热情。他至今依旧对那4部影片的名字印象深刻——《终结者2》《生死时速》《真实的谎言》《侏罗纪公园》。虽然对电影很感兴趣,但韩寒也知道拍一部电影并非易事,于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并没有将导演作为自己的“第一志向”。时间在不断前行,之后的韩寒开始写作,开始赛车,然后成家立业。30岁之前,电影并没有成为韩寒的人生重心,他也只是偶尔和别的导演谈谈小说的翻拍版权,或是在博客、微博上骂骂烂片,写写影评。其实拍电影,韩寒倒也不是没想过,回忆起自己的第一个剧本,韩寒说大约是5年前的事。“差不多5年前,我构思了一个剧本,想自己导演一部电影,于是往返各个城市寻找投资方。我的想法和当年开始赛车时一样,自己的版税加投资方的一部分钱就可以开干了。当时的电影市场还没有今日那么火热,所以各方面都不太成熟。一年后,我把这个故事写成了小说出版,那本小说就是《他的国》。”一次失败,显然不至于让韩寒死心。两年后,他又构思了一个剧本,想的还是自编自导这件事情。于是,他又开始在各个城市之间往返,见各种各样的人,谈各种各样的事。“当时电影市场日渐红火,新导演也有了更多的空间,无奈这个故事本身稍显敏感,所以还是没有成功。我又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出版,那本小说就是《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接连两次尝试都没能让韩寒拿上导筒,倒是乐坏了他的书迷。若不是为了拍电影,韩寒恐怕绝不会在写书这件事上如此高效。好在韩寒并不执着,没机会,他就继续赛车,继续陪女儿,继续回去捣鼓他的“一个”。
机会总是不期而遇,《泰囧》《致青春》横空出世后,“处女作导演”引起人们高度关注,韩寒一时之间成了投资商和片商眼里的“香饽饽”。他们都期待自己能够成为韩寒导演处女作中的一分子。就连他远房亲戚家开养鸡场的邻居都说要给他投资。“去年电影市场火爆,尤其是出了许多新导演,来找我拍电影的人突然剧增。”但这些人在韩寒看来,是用挖煤挖矿的经验来对待影视的。“有请我演戏的,把我说得文能控萝莉,武能战影帝,我当然只能婉拒。更多是请我导演电影的,他们带着你拍什么不重要,反正我把钱拍桌上了的豪气而来。他们眼里都只有直上云霄的风光,似乎没人考虑过直坠深渊的惨状,那些把一个公司赔破产的,甚至连院线都上不了的电影好像从来不存在。”其实这些人会找上韩寒一点都不奇怪,他有大量的小说作品可以拍成电影,他有大批的粉丝和拥趸,他拥有足够多的话提性。于是,有人提出了韩寒的票房号召力能够达到7亿的推测。韩寒倒是很清醒,没有被“繁荣”的市场冲昏头脑。而他的回应,也同样一针见血。“凭什么你就觉得我不会搞砸,所谓的粉丝其实是无法简单转换的。一个人再火,有几十万铁杆粉丝,如果片子不好,依旧是无法支撑起一部电影的。”
韩寒从小到大最讨厌3件事:被逼、被催、被冤枉。所以,拍电影他也绝不会妥协于赶鸭子上架。作为车手,韩寒喜欢拉力赛要多过场地赛,他说自己喜欢探索未知,而不是在重复的轨迹上跑圈。虽然,他的场地赛成绩更好,但心里想的完全是另一回事,这也是他作为一个旅行者的原则。如果韩寒是一台车,那么能够驱动他的一定是好奇心和新鲜感。当写作和赛车已经无法让他感到刺激,那么他自然会去电影里寻找冲动。“吃惯了甜的,偶尔尝一点咸味我会觉得刺激得不得了。”
按照《后会无期》投资人兼制片人方励的说法,如果不是韩寒赛车太忙实在没时间,他的电影恐怕早就上映了。而且,一定在《小时代》之前。然而现在的情况是,韩寒的《后会无期》要比《小时代3》还要晚一周上映。但无论如何,外界最希望看到的“韩寒PK郭敬明”的盛况终于来了。
韩寒和郭敬明算是同龄人,韩寒年长郭敬明一岁。两人的出道轨迹惊人的相似,从新概念作文比赛里脱颖而出,然后开始在写作上独树一帜。不过在那之后,他们开始向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个浪漫随性,一个务实功利。一个注重自我,一个深谙市场。一个不太在意外表,一个永远把自己打扮得很精致。总之,他们是两条路上的人,只要井水不犯河水,大家自可以相安无事。偏偏如今两人都做了导演,话题自然少不到哪去。
自从影片进入宣传期,几乎每一个访问韩寒都会被问和郭敬明有关的问题。原以为韩寒会有所忌讳,没想到他每问必答。他说有时候回避反而是一种在乎,而他根本不在乎,所以回答这些问题和回答别的问题没有任何区别。而那些所谓的“一决雌雄”的言论在韩寒看来更是纯属扯淡,他的心界远不止于此。其实真的没必要去夸张地想象或是揣测韩寒和郭敬明之间的火药味有多浓,至少韩寒对郭敬明并没有敌意。甚至,对于自己跨界当导演,他多少还有点借了郭敬明的光的意思。“有人曾提议把《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一起捆绑营销,我特别反感。我觉得彼此调侃一下,开个玩笑都无妨。到电影宣传的时候大家都会各做各的事情,大家和和气气的挺好,都在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不觉得我们之间会有特别交恶的情况发生。其实《泰囧》《致青春》《小时代》的出现,对我的导演处女作是有一定帮助的。郭敬明的电影可能争议会大一些,但还是取得了很好的票房。这也让我的第一部电影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度,而他们作为先驱者也许会更辛苦。在这点上,我很感谢他们。没有这些新导演的成功,我不可能获得那么多的资源。”韩寒笑着说,《小时代》之后,格外多的人来找他拍电影。有点像玩笑,但也应该有一定的可信度。
对于郭敬明的《小时代》,向来言语犀利的韩寒倒是显得很温和。他只是说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差,很有点新导演之间惺惺相惜的意味。至少郭敬明在电影营销上的努力还是得到了韩寒的肯定。虽然韩寒明确表示自己并不喜欢他的那种营销方式,但他会尽快让自己适应。因为这就是电影,你必须对投资人负责。虽说韩寒拍电影不是为了迎合任何人,用不着拍发行方和投资方的马屁,也用不着拍观众的马屁。但他也没必要和全世界对着干,非得把自己停在曲高和寡的杠头上。他只是相信自己的审美,也相信那些正是因为他注重自我表达才喜欢上他的那些人。总之,韩寒年轻时用特立独行的文字和行为积累起来的人气,如今成了他闯荡电影圈最大的资本。这一点,倒是和郭敬明很像。
韩寒做导演,这是大多数人都猜到的事情。但是拍什么,却是很多人抓破脑袋也没有想到的。我们曾单纯地猜想他会拍自己的哪一部作品,没想到韩寒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NO。过去的韩寒,是为了拍电影而写剧本,结果电影没成,剧本成了小说。而《后会无期》倒是完全反过来了。“其实最开始我是想写小说的,但后来觉得既然早有拍电影的想法,也别浪费了。其实在我几个想拍成电影的故事里,《后会无期》是相对最容易操作的,适合做成一部导演处女作。”至于这次会不会把《后会无期》也写成小说出版,韩寒摇了摇头。“不会。观众看完了,无论说书不如电影拍得精彩,还是电影没书写得好,这两种说法对我来说听着都不舒服,所以不如拍一个全新的。”
韩寒自编自写完成了《后会无期》的剧本创作,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期间只改了两三稿。他没有请专业编剧来帮忙,开玩笑说是担心没有编剧能够跟上他的风格。虽然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无数的画面已经开始在韩寒脑海里形成,但他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韩寒的小说向来不是以突出强烈的戏剧性见长,他更喜欢散漫地叙事。但电影恰恰相反,强调故事性,甚至是高于一切的故事性。关于这一点,韩寒在创作剧本时已经有所考虑。“如果让我写一个跌宕起伏、首尾相扣的故事,对我来讲并不擅长,也不是我特别喜欢的东西。这次在剧本创作中也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细节和桥段做得不错,但故事不会那么环环相扣。我想就尽量让观众能够看得下去,至于其他方面,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韩寒说,自己身边有很多人都在谈论“电影理想”,但他一直不喜欢这4个字。因为在他看来,电影理想早已经算不得是什么东西,电影态度与电影能力才是重要的。他认为世上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新导演们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泥里走过来的。所以,他也要试着从泥里走过来。为了这部公路片,韩寒带着剧组先后辗转上海、四川西昌、内蒙古赤峰、浙江舟山和东极岛5地,行程超过1万公里,这其中的泥地应该数不胜数。韩寒也的确“够土”,身处片场的他总是灰头土脸,裤子总是脏兮兮的,胡子似乎总也刮不干净。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找充电宝,因为他的手机总是处在即将没电的状态。因为他需要不断地发微信。
从踏进片场开始,韩寒就建了一个微信群,叫做“影帝”,里面有他还有男主角陈柏霖和冯绍峰。开群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改的词和情节。冯绍峰总是用“韩家卫”来调侃韩寒,说他拍电影和王家卫一样没有剧本。其实韩寒是有剧本的,只是他会根据天气和拍摄环境的变化进行修改,当然,也包括他不断会萌发出来的新的创意。这位充满个性的导演喜欢在片场暴走,而那些新的创意好像也都是他走出来的。对于自己影片的台词,韩寒说他不喜欢演员自由发挥,即便意思一致,但如果换了一种说法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或许是一个作家出身的导演固有的原则,而我们去看电影,不也就是冲着那些“韩式金句”去的吗。
别看韩寒经常临时改剧本和台词看上去对演员有点不厚道,但其实作为导演,在片场的韩寒绝对是个“温柔派”。尽管有些“老江湖”在影片开拍前叮嘱他要树立威信,不妨试试一上来就连拍72小时,把所有演员都拍到没脾气。但韩寒依然我行我素地、笑嘻嘻地出现在片场。他见到每个人都会打招呼,早上开工照例一句“早啊”,半夜里开工一样还是照例一句“早啊”。当然,该坚持的东西,韩导还是会坚持。他是个细节控,比如一个镜头是往前推一米还是半米,又或者这场戏的灯光究竟够不够亮,他都会认认真真纠结一番。就连自行车上一个塑料袋稍微鲜艳了一点,他都在意,生怕它破坏了整个画面的风格。方励说,《后会无期》除去宣传和发行的成本是5000万,如果换个熟悉的导演他至少能少花1000万。话是如此,但方励心里的账也很清楚,多花这1000万,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就是因为韩寒,《后会无期》才如此特别。
采访后记:
以前,人们纠结韩寒究竟什么时候拍电影,现在,人们开始纠结韩寒还会不会拍电影。毕竟,这个片名太像是韩寒在和谁道别似的。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担忧,就像韩寒在他的小说《光荣日》的扉页上写的那段话一样:“这是第一季,但是我不能承诺什么时候给你们下一季。其实我也不知道总共有几季。万一跳票时间太长,你们可以骂我,但别催我。”导演韩寒,相信我们后会有期。
Q:《东方电影》
A: 韩寒
Q:做导演这件事情,在你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中吗?
A:在,小时候的规划之一。
Q:最早萌发这个想法是什么时候?
A:大概在看《成长的烦恼》时,那时候就对影视产生了兴趣。后来连看4部好莱坞大片:《终结者2》《生死时速》《真实的谎言》《侏罗纪公园》。很长一阵子,我觉得太难了,还是算了吧。
Q:在这过程中,有没有特别触动到你的事情,让你做出自编自导一部电影的决定?
A:只有烂片能触动我,觉得这都可以。
Q:这些年,你帮宁浩站过台,也帮李玉写过词,还出演了邓超的新片,他们有没有给你对电影这件事一点启发?
A:事实上,我电影圈的朋友不是很多,平时因为在上海,和他们的接触也不多。但宁浩、李玉、邓超的片子我都会看。
Q:你最喜欢看谁的电影,或是哪一类的电影?有没有自己最喜爱的电影?
A:科幻片,生存类的电影。但我自己拍的是生活类的。我希望未来可以用拍生存类电影的方式和节奏拍生活类电影,用拍生活类电影的方式和节奏去拍生存类电影。
Q:其实很早就有媒体揣测过你的导演处女作会拍些什么,他们大多都觉得会是你自己的作品。为什么没有选择翻拍自己的作品?今后有没有这种可能?
A:不会,我不想再创作一次,过去的就已经过去。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不重复的劳动中。
Q:很多新导演都会用“累”来形容导演处女作的过程和经历,你呢?
A:每个人都累,但我还好,至少我出行头等舱,住好的酒店,已经比很多人开心了。人们只关心作品,不会因为你累,给你一些同情分。累是应该的,常喊累就太矫情了。
Q:这些年以来你一直行事低调,但是做电影似乎没办法低调,你能接受这种转变吗?在自媒体上活跃算是一种主动的转变吗?
A:只要我不刷屏,我就觉得还是可以接受自己的。
Q:你写《后会无期》用了多长时间?
A:大概三四个月。
Q:你怎么定义这部电影的类型?预告片似乎挺文艺,你觉得呢?
A:公路片。
Q:拍公路片和你车手的身份是不是有点关系?之前你也写过一部公路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这部小说和电影有没有关系?
A:会有一点关系,我对这些太了解了。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肯定更好。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开车上路做自己的故事。
Q: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风格的导演,冯绍峰叫你“韩家卫”?
A:我们到后来天气不是很好,我只能不停在片场现改剧本,没办法。而且我们是现场剪辑的,会根据电影的节奏和剪辑成效不停改动台词。这样工作起来挺好,更有效率。
Q:听说你在片场从来不发脾气,喜欢和演员低声耳语?
A:是,这样沟通起来大家都舒服。这是我要对他和她说的话,其他人无需听到。
Q:东极岛这个外景地似乎对电影挺重要,那对你个人呢?
A:现在的剧本里已经变的不重要。因为我们在那里拍摄的半个多月每天都是大雾,能见度只有30米,拍的都不能用,所以我修改了剧本。
Q:写作和赛车,你都做得很好并且坚持到现在,中间也出过专辑。导演,会是今后你比较固定的身份吗?不会后会无期吧?
A:未必,一切看自己的兴趣。说不定下一秒,我就去拍网剧了,甚至卖袜子。很多人做事情讲究是不是高大上,考虑这样会不会low了,那样会不会掉价了,我只考虑3个字:我中意。现在我的确有被一个故事触动,跟一个历史事件有关,正在构思。
Q:你觉得写作、赛车和拍电影,对现在的你来说,哪一个更刺激?
A:赛车其实不刺激,有时候很枯燥,希望一切快点结束,好回房间洗个澡。写作有时也觉得枯燥,希望一切快点结束,好回房间洗个澡。拍电影也一样。不过当你吃了甜的吃咸的时候,会觉得,它们都好刺激。
Q:外界似乎总是很热衷于你和郭敬明之间的一切,媒体也比较喜欢将你们营造出竞争的关系。这段时间,你应该没少回答有关郭敬明的问题吧?
A:没办法,媒体问,我就会回答,我不会回避任何问题。有时候,回避反而是一种在乎,我完全不在乎,所以没什么可回避的。对于我来说,回答和他有关的那些问题就和回答其他问题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Q:你会感到厌烦吗?尤其是你们的电影在同一个档期上映的当下?
A:我没有关心这些,我的时间和精力都在后期工作上。我是一个对工作标准要求很高的人。
Q:赛车手都有很强的求胜欲望,做导演,你是不是同样渴望胜利?你觉得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怎么样算赢?
A:当然,战胜自己是一句空话,自我安慰而已。赛车讲究的就是战胜对手。但电影又和赛车不一样,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只要我未来还想继续拍电影,有这个欲望,那我就算成功了。
Q:最后,能否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部电影,把观众勾进电影院?
A:不能,电影不是一句话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