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练达无文章

2014-04-12 00:00:00江泽涵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20期

“人情练达”,有好处,老于江湖,遇事隐而不发,处事波澜不惊。当然也有坏处,处世滴水不漏的人,也许令人敬服,但往往得避而远之;性情中人,心眼直白,敢一吐为快,也许得不到他人的敬佩,但会赢得他人的敬爱。

对做文章而言,“人情练达无文章”。他们不敢让自己成为“另类”,而怯于展现“个性”,进而压抑了自己的态度,文章的内涵也渐渐被人情世故的织网所束缚,怎还见得到“人”和“文”的灵性?反倒成了孔子口中的“乡愿”,这里可以叫“文愿”。

说得简单点,就是世故的人谁都不喜欢,世故的人也不会喜欢世故的人,自然也就不喜欢他们的文章了。可悲的是,他们“见风使舵”的特性,通常成了文学家笔下被讽刺的人物,或多或少透着几分厌恶之情。仅仅是“做文章”,这一点都不难,读过一些书的人都能套写成章。上乘之作,当是“做感情”,以血书写,血肉丰满。王国维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文学,令爱以血书者。”

文章之道,不在于通达人情,更多的是对人生中某个点的思考和感悟,寻求豁达、脱俗。常说的“做文”先“做人”,应该指这个。好文章可以育人,通过分享某种哲理,以启迪读者,循循善诱。“人情”和“文章”,倒推可以,顺推不成。

真正的文学作家,往往不善处理人事,识穿小人诈术。苏东坡弱于人际交往,每回来客,夫人都躲在屏风后,察言观色,事后从旁指点。可谁能否认他的词文功夫?李白是这样,鲁迅也是这样,对于现实的不满,他们无所畏惧,亦不会憋屈在心。因为他们有一颗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童心。

把人情世故都摸透了,这难度有多高呀。还有工夫做文章吗?做人少一分拘束,文章就会多一分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