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听老师的话?

2014-04-12 00:00:00陈方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20期

幼儿园“喂药”是不是已经成了常态?

西安枫韵幼儿园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私自喂无病的孩子病毒灵,这个骇人听闻的消息被媒体曝光后,我们打心眼里希望这只是个“新闻”而已。可惜西安枫韵幼儿园发生的事并不是那“仅仅的一起”,短短几天,类似的幼儿园之恶不断被媒体挖出,从西安到吉林再到宜昌,这些地方的一些幼儿园都存在私自喂孩子药的情况。

“沦陷”了!当新闻进一步披露那些长期“被服药”的孩子身体已经出现各种不适,人们愤怒了。那些喂孩子药的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良知沦陷了,在长达数年时间里监管部门竟然对此毫不知情,幼教市场的监管也沦陷了。这些孩子的遭遇更加呈现了成人世界逐利的疯狂与人性失守的可怕,舆论对此的反思已足够沉重。可是新闻里呈现出的某些细节,总促使我还想说点什么。

人性之恶有时候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在和一位5岁孩子的母亲讨论这个问题时,她突然问我,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从来没有孩子主动告诉家长老师喂药呢?

3岁以上的孩子,基本有了完整的表达能力,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大体上也能叙述清楚。为什么从来没有孩子主动向家长讲述过幼儿园发生的一切?

必须得承认一个现实,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老师的话永远比父母的话管用。我从来没有有意识地向孩子灌输过“一定要听老师的话”,但他从上幼儿园开始,老师在他心目中的权威已经超过了家长。绝大多数小朋友从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似乎就开始“天然地”崇拜老师。

也许是有这个心理基础,所以,在吉林高新区芳林幼儿园里,当老师告诉孩子,你吃的“聪明豆”是老师和你之间的秘密时,孩子们保守了秘密。如果说老师骗取孩子保守秘密可以理解,那么在西安枫韵幼儿园,孩子们因为咳出了药片被罚站或者因为吃药不让上厕所,这些“伤害”他们为什么不会对父母讲呢?也许,孩子们心存恐惧,担心他们给父母讲了这些遭遇会被老师批评。但还有一种可能,他们担心向父母打了老师的“小报告”,再也得不到老师的小红花了。总之,幼儿园老师利用他们“天然”的权威,利用孩子们对他们的天然“迷信”,掩藏了他们私自喂孩子药的秘密。

有没有一种可能,鼓励孩子讲述幼儿园发生的一切?有没有一种可能,让孩子不要那么迷信老师?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中,其实我们很少告诉孩子,老师的所作所为不一定都是对的。相反,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顺从孩子去支持老师的一切决定,只是为了让孩子高兴,为了让孩子在老师面前有面子,为了让孩子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说好听点,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小红花多了、老师的表扬多了,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说不好听点,这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虚荣心——我们总是通过别人的肯定来证明自己。

当然,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去辨别是非甚至完整讲述幼儿园里的一切,那是很扯的事情。只是,打开这一扇扇“幼儿园服药门”后,在主流舆论的追问反思之外,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家庭教育方面思考一下,孩子们到底为什么那么听老师的话?

编辑提点:郑文龙

“听话”教育在我国向为主流,有子即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又如孔子所云“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者概不离“听话”二字。衍至今日,“家长制”之于家庭、“师长制”之于学校、“尊长制”之于单位,仍经久不变、盛行不衰。在全社会弥漫着唯马首是瞻与雌伏从众的格局之下,期待尚未成年的幼儿具足辨识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无异于求全责备、问道于盲。幼儿的世界实为成人世界的映射,应该反思的不仅是家长,更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学习如何不被像未成年的幼儿那样对待同样也是每个人掌握辨识力与自主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