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薛璇|文
“千园一貌”的各类工业园区今天在各地大行其道,新金属材料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铝深加工产业园等,名称五花八门,占地大小不一,招商风生水起,而运营模式却大体相同,划一个大圈,征一片土地,成立一个管委会,组织一帮人马,打了鸡血一般游走于全国各地,举办推介会、洽谈会、招商会、签约会,景象如此繁荣,忙得不亦乐乎。
不可否认,“园区模式”对于促进有色金属产业上下游无缝对接、缩短生产工艺流程、推动产业聚集、促进节能减排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某种事物一旦泛滥起来,势必失去原有的意义,事实上,“坑爹”的园区并不少见。
在规划了已有数年的沈阳市苏家屯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区,笔者看到,偌大的园区内,主打企业只有中铝旗下的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一家,厂房孤零零地坐落在周围油旺旺的庄稼之中,寂寥无人的园区内,也并不像花花绿绿的招商手册上所说的“七通一平”,汽车跑过沙石道路,扬起一片尘土,除此之外,其他像模像样的有色金属企业还真找不到。
招商之事,不可当成儿戏,绝非圈一片地、立一块牌、招一批人、修几条路这么简单。要想有凤凰飞来,必须种好梧桐树。地方政府要设立园区,必须与这片土地的发展历史、技术沉淀、产业基础息息相关。园区的硬件首先要齐全完备,要有基本的道路、电力供应、污水处理、劳动力以及餐饮、医疗、百货等配套生活设施。与硬件相比,政府的服务和管理更为重要。然而,有的园区根本不具备有色金属企业运行所需的基本软硬件,没有上下游配套、没有产业基础,对于产业发展、产能化解、结构调整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再加上管理人员纯属外行,但却仓促划圈,招商引资,这难道不是炒作吗?
园区在招商引资时,口若悬河,优惠政策能拉一马车。真是瞌睡给了枕头,有的企业原本面临淘汰关停,正愁着没有出路,面对园区的热情召唤,企业换个名称,堂而皇之地被当做贵客,继续从事着与国家产业政策躲猫猫的游戏。你邀请有色金属新材料企业入驻,我就按要求注册一个有色金属新材料企业;你要求高科技企业入驻,我就按要求注册一个高科技企业,双方你情我愿,皆大欢喜。管委会利用手中控制土地、税收和财政支持的“公权力”,为特定的产业和企业吃偏饭,其背后的利益圈和不可告人的交易我们却无从可知。很多公司入驻园区,本身对政府、对企业自身来说就是一笔大买卖,政府招了商,引了资,企业以便宜的土地和优惠的税收,藏进园区内,贷了款,建起工厂,大胆干起来,做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当然,我们也不能对入驻企业全盘否定,但不难预测,某家企业真正符合招商引资条件,奔着优惠政策入驻园区,谁又能保证,招商部门当初的承诺一定会兑现,原本的“馅饼”绝对不会变成“陷阱”呢?
待到向上级汇报时,招商部门底气十足地发言,园区今年引资N亿元,入驻企业增长多少家,引入海归的高科技人才若干。于是,上级很满意,高度赞许园区招商人员业绩斐然,大家的官职便不断擢升……
难怪现在的园区如此火爆。
一切都是在玩数字游戏,虚假的土地、虚假的税收、虚假的成绩,而带来无穷无尽的副作用却一点也不虚假,最终,坑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损的是政府的公信,肥的是极少数的利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