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
买黄金不如买股票,买新股不如买蓝筹
李大霄告诉记者,机构投资者对二季度持中性或悲观预期的居多,风格上仍然倾向于代表转型方向或者有业绩保障的成长股。“虽然有优先股试点以及‘国六条等利好出现,但股指依然上涨乏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经济数据偏弱超预期压制了近期股指表现,中国3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为48.1,创下8个月来新低,进一步印证了经济的疲弱。”因此,上周日在广州举行的“金股汇证·明辨先机”2014投资策略报告会上,李大霄专门作了“中国股市已经进入长期投资起点”的主题演讲。
“只要去除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输入泡沫的顽疾,二级市场才会有希望。当前,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输入泡沫还非常严重,一定要牢记中石油的教训。”李大霄分析认为,中国的A股市场将步入成熟的初级阶段,与前二十年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供求关系也将会发生质变,应该说股票稀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李大霄告诉记者说,自己曾经在2007年11月6日呼吁投资者,千万不能在48.6元的时候购买中石油,因为中石油的回报要用100年。如今,他反其道而行之,再一次发出呼吁,称创业板公司2013年整体业绩增幅低于预期,现在买创业板还真不如买中石油,但一定谨防套牢。“如果拿着1900美元买黄金还真不如去买股票,不过买股票的时候一定要记着买新股不如买蓝筹股。”
“2132点是继1994年的325点、2005年的998点和2008年的1664点之后的‘第四个历史低点,可以说现在是布局的好时候。”李大霄向投资者推荐了三个投资品种,封闭式基金、B股和A股里的蓝筹股,并根据上市公司业绩报告和结构变化推荐了“五朵金花”:第一金融股,第二建筑类公司,第三家电类公司,第四煤炭股资源类公司,第五化工行业公司。在李大霄看来,随着对投资者重视程度的渐渐增加,蓝筹股已经进入可投资区域,经济稳定成长、改革红利释放、上市公司业绩回升、积极的股市政策推动,对投资者的保护加强,中国股市已经进入长期投资起点,应该说首次真实的牛市已经正式启程。
个人投资做好资产配置是关键
在具体的机会与操作方面,李大霄认为对于2014年大资产配置吸引力来讲,股票大于债券和现金。股票类资产投资吸引力比较排序依次为:封闭式基金、上证50ETF、沪深300ETF、A股低估值蓝筹股。行业配置方面建议关注金融、基建、铁路、消费,电器。“要重点关注两条主线,一是传统行业类股票在过度下跌之后估值修复的投资机会;二是关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科技等成长型股票回调后的长期投资机会。”
对于个人投资配置,李大霄称低风险承受能力者应该远离创业板,虽然创业板独特的指数设计非常利于上行,但部分创业板及题材股在泡沫爆破后的调整幅度,也许堪比中石油。因此,李大霄建议低风险承受能力者要远离创业板,就算不能远离也不宜超过自身资产的1%。“最好在练习本上买点,十年后再看一看。”
同时,对于个人投资,李大霄认为这已逐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每个人都会思考个人如何投资才能获得最大收益。简单地将钱存入银行谁都会,而当面对五花八门的投资产品和各种理财模式时如何选择才能获得稳定高收益。对此,李大霄说个人投资做好资产配置很关键。但资产配置要因时而异,不同时期各类资产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每个投资者年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流动性需求各不相同,组合投资分配比例要依个人能力、投资工具的特性及环境时局而灵活变换,但不要把资产全部投资到某个单一市场,应多元化投资,在风险不同领域投资,也就是别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这样的投资才更有效。”
李大霄,股票研究人士,曾主持东莞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多年,后到英大证券工作,现为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从参与炒股到进入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研究,从证券“草根”到券商首席经济学家,他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发展。
为什么都在假装城里人?
假装城里人,造成城市人口的虚假繁荣。只有让大部分人口由工作地而不是出生地决定户籍,改变身份世袭传递,才能挤出城市化泡沫。
连世行报告都在土地物权保护、农地流转等方面语焉不详,这是中国土地改革过程中最困难的一环。土改如果能够顺利推进,那中国最难的改革也就推进了一多半。
□叶檀
3月25日,世行与国务院发展中心联合发布《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六大建议,其中户籍与土地制度的改革令人瞩目。
中国目前有2亿多人口虽然居住在城市,实际上是农村人。户籍二元制使这些假装城市人无法享受统一的就业与社保,他们的最终保障依然维系在农村土地上,根据中山大学所做社会学调查,第一代农民工年老后几乎都返回到了家乡。
土地资源的浪费是划地为牢的地方政府主导城镇化的必然结果。报告显示,中国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远低于一些国际大城市,巴塞罗纳、都灵、东京等城市每平方公里人口大约是上海浦东、北京城北的10倍左右,即使是同一座城市上海浦东的容积率也远远不如浦西的容积率,后者是大手笔规划的结果,先有土地城镇化,后有人口城镇化,而浦西却有与生俱来的自然城市活力。
城市耸立着大量楼盘,有些新区沦为空城鬼城,却无法容纳从农村来的异乡人,他们买不起城市商品房,低工资使他们成为城市中的无效消费群体。房地产的资本化过程,是大城市驱逐平民的过程。目前的土地使用存在双重浪费。一是土地浪费。外来打工人员在家乡宅基地上建起高房却不去居住,他们拥有耕地却不靠耕地为生。宅基地5亿亩,其中浪费数量惊人,政府征地拆迁,这些建房成本就成了整个社会的沉没成本。二是城市新区浪费。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2012年3月曾披露过一组数据: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在上边这根曲线始终快于人口城镇化的曲线。分两个时段,从1990年到2000年,土地城镇化的速度是人口城镇化速度的1.71倍;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了83%,但城镇人口仅仅增加了45%,土地城镇化速率是人口城镇化速率的1.85倍。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更依靠土地的抵押融资,2011年全国土地抵押面积420万亩,抵押金额达4.8万亿,而当年全国财政收入仅为10.374万亿元。endprint
减少浪费、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加城市人口密度和改变税制增加不动产税等,是世界银行报告开出的药方。城市群要扩大,城市容纳的人口要进一步增加,与一些建议相反,未来大城市人口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是资源集聚、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当初韩国首尔试图阻止城市扩张,但想尽了办法也无济于事,最终还是顺其自然地建成了首尔经济圈。未来中国的大城市会越来越大,而后逐步导入到大城市郊区、再后来是城市群中的中小城市,试图把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引入小城镇的企图不会成功,因为这与资源配置和流动人口本身的意愿背道而驰。
城市本身增加容积量是一大办法,其次以未来6年轨道公交发展为契机,大力拓展轨道交通周边的小城市群落,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城市人口密度。也许,北京就是下一个首尔、下一个东京或下一个巴黎。世界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就曾表示,如果南方城市广州(现有人口820万)的密度与韩国首都首尔相同,“可以再塞进400万至500万人”。好处不仅于此,如果中国增加城市人口密度,有可能在未来15年节省1.4万亿美元的基建支出。
在城镇化过程中会出现首先消化大城市、区域核心城市存量房的现象,而过于激进的、无法顺利融入城市群的小城镇可能会出现局部破产,这些地区的库存永远也无法出清。政府强力主导下的城镇化,辅之以便捷的轨道交通,大城市周边的轨道、商业、服务覆盖地区率先受益。从理论上来说,想留在北京的漂泊者可以买北京周边小城的房子,想留在上海的异乡人可以买昆山的房子。中国毕竟不是韩国,在城镇化过程中最大制约是软性制度的变革。放开户籍使人随居住地走,城市群之间的户籍、社保能否一体化是重中之重,没有区域内资源的市场配置、人口的自由流动,京津冀内部北京、天津、廊坊虽然一箭之地,却也远隔天涯。而在上海,老年人到昆山养老同样心有余悸,因为地铁能到之处医保却不能到。
土地改革尚未真正起步,让农民享有土地增值权谈何容易。连世行报告都在土地物权保护、农地流转等方面语焉不详,这是中国土地改革过程中最困难的一环。土改如果能够顺利推进,那中国最难的改革也就推进了一多半。所幸的是,农民工子弟的第三代不会完全重蹈第一代的悲剧,他们是受惠于人口城镇化的一代,起码有几千万人不必假装城里人,可以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安居乐业。
叶檀,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在《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财经国家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辟财经评论专栏。曾获《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度青年领袖奖,著有《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战争》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