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张卫华 刘恒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其重叠病毒的种类分为Ⅰ组66例与Ⅱ组113例。 结果 Ⅱ组患者丙氨酸酶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与凝血酶原时间较高,出现重症肝炎、肝性脑病与腹水的人数较多(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较重叠HAV感染的病情重,并发症多,可造成患者的死亡,应尽早进行治疗与预防。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8-0034-02
近年来,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临床上现有部分慢性乙型肝炎在发病过程中常重叠HAV(甲型肝炎病毒)与HEV(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1]。由于两组疾病类型的特殊性,在其临床特点与影响疾病转归方面还需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我院于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重叠不同病毒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的诊断标准且签字同意本次试验。将其按照重叠病毒种类不同进行分组,其中66例重叠HAV感染患者作为Ⅰ组,113例重叠HEV感染患者作为Ⅱ组。Ⅰ组患者中男39例(59.09%),女27例(40.91%),年龄16~63岁,平均(35.2±4.9)岁,符合重叠HAV的诊断依据(血清抗HAV-IgM阳性)。Ⅱ组患者中男78例(69.03%),女35例(30.97%),年龄15 ~61岁,平均(37.6±5.1)岁,符合重叠HEV的诊断标准(血清抗HEV-IgM阳性),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血清HBV标志物与抗HAV-IgM、抗HEV-IgM进行检测,其中前者的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后者的试剂盒由上海科兴商贸有限公司提供[3]。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4];另外,采用由艾康生物制品杭州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来对HBV-DNA进行定量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生化检查结果与HBV标志物、HBV-DNA阳性率和定量比较情况[5]。比较两组患者重症肝炎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与死亡病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化检查结果
Ⅱ组患者的丙氨酸酶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Ⅰ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BV标志物与HBV-DNA的阳性率及定量
两组患者HBeAg(+)、HBeAb(+)、HBV-DNA(+)与HBV-DNA定量对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重症肝炎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Ⅰ组患者出现重症肝炎、肝性脑病与腹水的人数明显少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肝肾综合征的例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Ⅰ组患者未出现死亡例数,住院天数为(21.1±17.6)d;Ⅱ组患者中死亡17例,占15.04%,平均住院天数(20.4±16.5)d。Ⅱ组患者的死亡率较Ⅰ组高,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t=1.04,P>0.05)。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作为我国临床中的一类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简称乙肝,主要是指乙肝病毒检测呈阳性且病程超过半年并有对应临床表现的病症[6]。临床表现为肝脏肿痛、伴有消化道症状等,部分病例可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刻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我院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的临床特点,找出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对收治的17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据临床资料显示[7],重叠感染的结局主要与既往肝脏损害的情况有关,在生化特征及临床并发症发病有明显差异。其中重叠HEV感染患者的肝脏基础功能较差,极易发展为重症肝炎,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8]。而我国戊型肝炎的感染率较高,另外,在此次研究结果中显示,Ⅱ组患者出现肝性脑病、腹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且死亡率明显高于Ⅰ组患者。该临床结果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在治疗过程当中对重叠HEV的感染着重进行预防,并应针对此类问题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宣讲其相关预防知识,还需开展并推广戊型肝炎疫苗,从根本上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基础上增加HEV重叠感染导致病情加重的危险[9]。此外,赵春红认为,重叠HAV与HBV感染对HBV的复制均无抑制现象[10],这与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的两组患者HBV-DNA定量对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相同,也可能是因为HEV与HAV在患者体内的含量还不足以抑制HBV的复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11]。除此之外,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并无明显差异。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不论重叠HAV、HEV均可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误治疗的进程,此结果与高尚秀等[12]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较重叠HAV感染病情重,康复过程较慢,预后情况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及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endprint
[参考文献]
[1] 李蔚莉. 戊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3(21):879-880.
[2] 张宗华,范红梅.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08,12(9):546-547.
[3] 傅熙玲,田玉岭,臧志栋,等.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330-331.
[4] 黄燕,甘建和,罗二平,等. 乙型肝炎病毒致慢加急性肝衰竭156例诱因及预后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1(9):457-458.
[5] 赵守松,陈子安,崔琢,等.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63例HBV基因型的检测和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6):1201-1202.
[6] 林銮锋,林彩文,潘晨. 380例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特征分析[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9(3):532-533.
[7] 徐鸿绪,周淑红,黄健宇,郑晓和,赖在真. 戊型肝炎病毒与HBV重叠感染患者的血清学分析[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7(6):98-99.
[8] 公培强. 中西医结合成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戊型肝炎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1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567-568.
[9] 罗铭,梁旭竞,张立伐.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 广东医学,2009,10(6):340-341.
[10] 赵春红.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0、IL-2及IFN-γ的水平及临床意义[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2):776-777.
[11] 张孝盈,李菲. 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治疗中肝纤维化指数的临床意义[J]. 江苏医药,2011,13(11):234-235.
[12] 高尚秀,李茂森.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1,23(14):13-15.
(收稿日期:2013-11-20)endprint
[参考文献]
[1] 李蔚莉. 戊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3(21):879-880.
[2] 张宗华,范红梅.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08,12(9):546-547.
[3] 傅熙玲,田玉岭,臧志栋,等.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330-331.
[4] 黄燕,甘建和,罗二平,等. 乙型肝炎病毒致慢加急性肝衰竭156例诱因及预后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1(9):457-458.
[5] 赵守松,陈子安,崔琢,等.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63例HBV基因型的检测和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6):1201-1202.
[6] 林銮锋,林彩文,潘晨. 380例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特征分析[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9(3):532-533.
[7] 徐鸿绪,周淑红,黄健宇,郑晓和,赖在真. 戊型肝炎病毒与HBV重叠感染患者的血清学分析[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7(6):98-99.
[8] 公培强. 中西医结合成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戊型肝炎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1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567-568.
[9] 罗铭,梁旭竞,张立伐.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 广东医学,2009,10(6):340-341.
[10] 赵春红.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0、IL-2及IFN-γ的水平及临床意义[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2):776-777.
[11] 张孝盈,李菲. 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治疗中肝纤维化指数的临床意义[J]. 江苏医药,2011,13(11):234-235.
[12] 高尚秀,李茂森.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1,23(14):13-15.
(收稿日期:2013-11-20)endprint
[参考文献]
[1] 李蔚莉. 戊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3(21):879-880.
[2] 张宗华,范红梅.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08,12(9):546-547.
[3] 傅熙玲,田玉岭,臧志栋,等.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330-331.
[4] 黄燕,甘建和,罗二平,等. 乙型肝炎病毒致慢加急性肝衰竭156例诱因及预后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1(9):457-458.
[5] 赵守松,陈子安,崔琢,等.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63例HBV基因型的检测和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6):1201-1202.
[6] 林銮锋,林彩文,潘晨. 380例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特征分析[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9(3):532-533.
[7] 徐鸿绪,周淑红,黄健宇,郑晓和,赖在真. 戊型肝炎病毒与HBV重叠感染患者的血清学分析[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7(6):98-99.
[8] 公培强. 中西医结合成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戊型肝炎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1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567-568.
[9] 罗铭,梁旭竞,张立伐.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 广东医学,2009,10(6):340-341.
[10] 赵春红.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0、IL-2及IFN-γ的水平及临床意义[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2):776-777.
[11] 张孝盈,李菲. 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治疗中肝纤维化指数的临床意义[J]. 江苏医药,2011,13(11):234-235.
[12] 高尚秀,李茂森.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1,23(14):13-15.
(收稿日期:2013-1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