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兵 朱从兰
(天长市汊涧中学 安徽·天长市 239300)
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始终是推进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而教育理念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技术的支持。现代教育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过多个定义,目前比较认可的是AECT’94定义,并在原有的传播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把系统理论作为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自信息技术自出现之日起,就带给教育者无限的遐想与期望。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即使教育研究者已经明确提出技术改变教育的清楚路径,即是在学校教育的内核——课程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的整合,然而,技术整合到课程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2]。
近年来,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争论很多,如果对此进行简单分类的话,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专家学者为主的,侧重于站在课程整体的高度看待“整合”。这是一种处于理论层面的“广义的大整合论”。另一类是以一线教师为主的,偏重于从教学实践层面看“整合”。他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从操作层面来看,主要是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一种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本文中的“整合”是指后者。
有学者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英语学科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便更有效地完成课程教学,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3]。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与困惑。以阅读为例,它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对英语学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此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也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越来越好的支撑。然而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如何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英语课教育教学,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已成为英语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之一。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本来是为了丰富教学、丰富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可是在实际的教育应用中,却出现了种种异化现象。作为受教育者,由于本身学习技术驾驭力低、信息文化素养和网络元认知能力弱,以及技术伦理教育的缺失加上受教育者自身的道德自律性差等原因,使受教育者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受教育者主体间关系、学习活动本身都产生了异化[4]。
课堂教学是课程内容不断生化、课程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课堂中的直接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在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协作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但教师不能因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而形成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应克服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作为课堂教学的“装饰”和点缀的形式主义,避免视学生为“产品”。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旨在促使英语教学更具生命性、发展性与有效性的一种活动。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课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优化设计,还要注重课件的呈现方式和展示过程即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5]。有些课件在设计时仅仅是将教材内容按原顺序、原结构,简单直接地植入课件,这实际上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误解。最为严重是要算那些事先不安教学要求而设计、只追求直观和生动的课件,忘记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
确实,在经历了一批批技术悲观论者始终无法阻挡的技术进驻教育领地的哀叹之后,很多人选择了“技术工具论”作为理性回归之所。但是,正是这种迎合了我们日常生活经验的“流俗观念”把学生与技术的内在关系从认识上进行了人为疏离。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一种哲学导向,它强调反思与批判现代性,强调多元化的思维,推崇对话,提倡人与自然的交融。以“后现代主义视角”看待教育技术,有助于我们从人文的视角反思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特别是教学设计对学习过程的设计更应抛弃视学生为产品的思维,关注学习的过程尊重人的内在和价值[6]。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尊重学生自身主体性,就是要根据社会发展进步需求,引导学生内心教育需要,创立宽松,民主以及和谐的教育环境,并且在这样的环境进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自主性,能动性,团结协作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教师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自身主体性的基础上,才能够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主体能力,培养其主体人格,才能够实现由自为主体替代自在主体的转变。从根本来说若是没有主体性发展,便无法实现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牢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在制作或使用某一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课件的教学价值:最大限度地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合作等活动。教育技术不仅仅是工具,它是一种意识形态,技术问题不可能只依靠技术手段来解决。学习是人的活动,教育技术应该关注教学活动本身,而不能过于依赖实体技术。人的思想、经验、意志、道德等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7]。
当然,要想真正纠正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教学整合中学生主体的缺失,还必须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进一步学习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现代教育传播媒体与教育理论结合的具体问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要求,克服和纠正一些意识偏差和操作缺陷,用好、用实、用活和用巧现代教育技术。
从历史事实来看,技术之于学生都不仅仅是工具,学生之于技术也不只是操作者。技术不仅构造了学生的教育生活世界,也塑造了生存于其中的学生。现代教育技术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理想的技术支持。尽管它与基础教育各个学科在整合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支持基础教育改革的道路上确实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全新理念的不断渗透,现代教育技术一定会不断走向成熟。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
[4]李美凤.教师与技术的关系再论[J]北京:中国电化教育.2012(01)
[5]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杨静,任传永.后现代语境下的教育技术[J]北京: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01)
[7]李芒.对教育技术“工具理性”的批判[J]北京:教育研究.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