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钧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16)
高职院校教育主要是为了能够培养技能型、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高职教育的质量对国家发展各行业技术人才、生产人才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高中教育课程中体育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保持身体良好的状态以及提高身体素质有着较大的关系,同时对学生整体发展综合素质、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有着较大的帮助,能够给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提高专业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基于“职业为导向”的背景下,对体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获得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节主要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以本科全日制院校的方式进行教学,造成有着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高职院校的特色相对缺乏,无法适应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中,大部分是重视通过教师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中的主体作用有所忽略。部分教师通过让学生不停的练习、示范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联系理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工作,通过硬性尺度对学生个体的考核进行衡量,过度重视规律性、统一性的学生。造成学生在实际的体育学习中对体育运动的考核有着厌烦的心理,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无法得到充分调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的项目基本上是以田径、排球、足球等为主,没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及时代性。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长时间受到竞技教学传统模式的限制,在认识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的无趣较为严重,觉得体育教学与技术演示学习是一样的,学生只是根据教师示范的动作进行练习,没有联系体育理论知识。由于高职院校是处于片面思想的基础下进行体育教学,只是技术教学、技能教学等方面给予重视,没有针对性的理论知识进行引导[2]。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时,仅是对体育动作进行简单的重复以及模仿,导致体育锻炼以缺乏理论性认知、理性认知的现状呈现,造成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没有积极的表现,缺乏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目前,高职院校主要负责人、体育教师没有重视认识高职体育教学的工作,对学生整体素质意识的提升没有给予重视。大多数教师仅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职业能力的培养给予重视,对于体育功能定位的认识相对缺乏。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知识将体育知识传授后,便直接让学生做技能教育以及体能训练,对告知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缺乏重视,同时没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体育改革职业特征的意识,使体育教学基于“职业导向”背景下进行改革的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
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管理、服务、生产等行业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强、全面素质高的专业型人才[3]。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该以该目标作为基础,通过分析学生主要的职业需求,对改革体育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目前,高职体院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改革目标,通常是将全日制本科院校改革的经验进行照搬或者借鉴,完全没有思考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对职业、就业等方面的需求。由于高职院校与全日制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别,全日制本科院校主要是以培养工程型人才、学术研究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则是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基本目的。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分析院校发展、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进行明确,尽可能的防止出现照搬全日制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经验以及模式等情况。
高职院校应该全方位分析职业人才培养技术性、实用性、应用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基于职业特征的基础下,对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开发,给学生体育全面性的发展提供服务,确保体育教学能够与职业性、实用性等基本要求互相符合[4]。体育教学中应该对相关职业岗位、职业特点对身体形态素养、身体体能素质、身体操作技能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解,分别以办公交往、办公管理、户外活动、车间操作等类型训练学生的身体。体育教学中通过职业身体训练、心理发展、体育态度、体能发展、运动技能、体育知识等方面的措施,使高职院校体育改革的基本目的得到全方位实现。
要想使高职院校开展有效、积极的体育教学,则应该在“职业导向”的基础下,对体育教学的目标进行确定。高职院校实际的发展目标是为了全方位培养学生整体职业能力,其基本课程的教育与全日制本科院校的教育有一定的区别。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想实现改革,则应该相互结合职业以及体育。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工作的具体需求,让学生对身体实用性的训练模式进行全面掌握。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应该将教学目标确定,对学生所学专业职业劳动特征进行了解,使体育教学手段、内容得到改进,确保学生终身锻炼的能力以及意识得到培养。另外,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将职业病预防措施合理的添加,使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的从业能力得到增强。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特点得知,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在设计内容时,只是根据专业的具体发展,培养学生身体的整体素质,确保学生身体素质能够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全面分析职业发展的需求,论证不同行业对工作者身体的需求,根据论证的内容将高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给学生体育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的培养提供帮助。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其工作岗位需要工作人员长时间以伏案的状态进行工作,需要学生后背部肌肉、颈椎均处于良好的状态,学生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背部肌肉劳损或者颈椎病等情况。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体育学习中,应该重视训练背部肌肉、颈椎病等工作。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在公路中骑自行车的方式,对学生的背部肌肉、颈部肌肉进行强化,同时采取自行车的体育运行使学生在工作中的兴趣得到培养,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积极性得到培养的情况下,与职业发展的需求互相适应,使学生未来职业工作的心理得到调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高职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基础下改革体育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整体的身体素质,确保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互相符合,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心理健康、身体素质良好的专业性人才。
高职院校基于“职业导向”基础下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摆脱以班级为主的方式,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了解自身兴趣爱好、身体基础、专业特征等需求,将体育学习内容正确的选择。高职院校在设计课程时对选修课程、必修课程进行合理的增加或者减少,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得到全面调动[5]。另外,还应该将俱乐部的方式引进课堂教学中,将综合学习、锻炼、娱乐、休闲等因素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引进体育教学中,相互统一课外、课内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都能够在体育锻炼中全面参与。高职院校不应该仅对学生学校内的学习给予重视,还应该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对全面指导以及调查学生的体育情况。学生走出社会之前的过渡时期是顶岗作业或者实习期间,对该时期的体育教学给予重视,能够让学生在工作的实践中转化所学的体育知识。高职院校改革体育教学的工作中,由于大部分学生相对缺乏体育理论讲解的知识,因此,学校应该将讲解体育理论的课程有效开展,采取专家讲座、资讯平台等措施让学生对未来职业以及体育锻炼之间的联系进行充分认识,使学生明白自身身心发展、职业发展受到体育知识的影响,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提高理解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加快学生体育意识的转变速度,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或者工作中能够构建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优化,使教学改革“加快发展、重视过程、尊重差异”等评价要求得到重点突出。全方位评价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运动水平、体育认知、职业技能等方面。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下,并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体素质。另外,还应该评价学生在体育实际学习时的态度,通过分析专业的需求,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了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长效性等全面突显,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档案中计入体育评价,使全面监控、长时间跟踪学生健康情况、体质情况的工作得到实现,确保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工作能够基于准确理论、准确数据的基础下,实现全面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新形势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以多元化、终身化、职业化、社会化等发展趋势为主。高职院校在实际的发展中,应从自身角度出发,加大体育资源开发的力度,确保构建的体育教育课程能够与高职教育的需求互相符合,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职业、健康等服务,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够与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互相符合。
[1]侯义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5(06):192-193.
[2]董鸿安.构建“职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机械职业教育,2010,12(01):688-689.
[3]张贵云.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1,7(04):233-234.
[4]王丽娜.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J].民营科技,2011,3(01):692-693.
[5]何春刚.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1,5(05):988-989.